在中国不同省市"爸、爹、爷"都是指父亲,又有何不同?(中国省市口诀)

在中国不同省市"爸、爹、爷"都是指父亲,又有何不同?

由于我的工作关系,经常去各地参加书画交流及笔会活动。倒是发现了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我国不同的地域,而对父亲的称呼却有不同。

例如:在河南、山东、四川、山西这些地方称父亲多为爹和大(音)。在合肥方言中喊爹爹竟是爷爷的意思。到了长江流域一带,称父亲叫爷。而如今的年轻人统称爸爸。这些称呼是怎样的演变过程?随后我查阅大量的资料,真相一 一浮出水面。

在汉字中爹、爸、爷统指父亲。这些汉字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含有"父"字旁,而"父"字在古文字中描绘的是手持石斧的形象。那这个形象为何指"父"。

我推测有两个原因:

第一、以手持石斧的形象代表男子是家族中的守护者,耕作者。指成年劳作的男子为父。如渔父、樵父、叔父、仲父等等。

在中国不同省市"爸、爹、爷"都是指父亲,又有何不同? 第二、父亲就是家中的男主人,也可将手持石斧的形象看作手持木杖教育子女守规矩的家长。所以父在古代也是有德有才男子的美称。例如在历史上,秦始皇称吕不韦为仲父;项羽称范增为亚父;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这都是一种尊称。

对于父亲的称呼,历史上流传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叫爹,"爹"字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当今都有父亲或祖父之意。"爹"字由父和多构成。这个"多"字就是指家中有多个孩子的意思。在古代家庭导致孩子多的原因,主要是在古代都鼓励生育,不同的朝代鼓励的政策也不同。还有中国传统观念为多子多福。"爹"就是指多个孩子的父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三个或三个以上通称为多。所以这多个孩子就喊爹,也可指一大群子孙的爷爷。在当时如果这个父亲只生育一个或两个孩子并不算"爹"。

还有很多地方称父亲喊"大"(音),应该是"嗲"字。可能是地方发音或历史演变导致"大"声。"嗲"是由"爹"演变而来,都是指长辈。在当今许多地方仍称爷爷为"嗲嗲"!而大(音)指父亲我倒是没有发现出处。

在中国不同省市"爸、爹、爷"都是指父亲,又有何不同? 在《康熙字典》中记载。今人称父,最古称爸,尔后叫爹转音为爷。也就是说,今天的人称作父亲。在古时候喊"爸",然后才叫"爹",又转音为"爷"。从这可以看出,"爹"和"爷"这两个字都具有爸爸和爷爷的意思。在湖北钟祥一带,老一辈儿人就称父亲叫爷。

还有《木兰诗》中写道: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中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诗中的"爷"字是指父亲。现在南方一带把父亲也称为"爷"。"爷"这个字在历史上,不只是用来称呼父亲,凡是大户人家的奴仆,称呼自己的主人或对官僚子弟及上司都称呼为"爷"!

爷的繁体字是"爺"?而"耶"是指耳朵城邑。此字的右耳是"邑"指城市都邑,就是小的国。在上古时候诸国的国都也称邑。国君把自己看做国民的父亲,国民把自己看作国君的子民。一旦小的国君臣服于大国,作为小国的国君就把大国国君视为父亲。作为小国的国君的子民称大国国君为爷爷。所以"爷"字在古今文中都有父亲和祖父的意思。

在中国不同省市"爸、爹、爷"都是指父亲,又有何不同? 对"爸"的称谓,很多人认为是西方流传过来,其实不然。爸这个字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广雅》这部书中。说明之前就有叫爸。再从《康熙字典》中记载看,是继父亲之后的称呼。这种称呼在当时应该不是普遍的,是少数人的叫法。

近代人发现”爸”这个字,与其他国家的意思相似,世界几乎通用,改革以后就开始普及了。”爸”字从父从巴。"巴"意为附着粘着的意思,是讲父亲从外面回来,孩子们亲热地奔上前去,爬背抱腿身体就粘着在一起的情形叫做"巴"。要是下级接近上级常称"巴结"。

据有关学者研究:各地对父亲称呼的不同,这极有可能是古汉语发音导致的。由于古代战乱导致人口从中原外迁,有的地方保持原来的习俗文化包括语音的发音,有的还保留着古汉语的词语以及语法结构和词汇内容,有着更多的古风遗韵。

在中国不同省市"爸、爹、爷"都是指父亲,又有何不同?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