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要停尸三天,并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学依据的(这不是迷信)
礼仪文化最早起源于西周,周公旦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制定了周礼,周礼包括了婚配、祭祀、丧葬等方面。
今天小伙伴说的是丧葬礼仪,人死后,要在家中停尸三天在下葬,这是为什么?
其实这么做并不是因为迷信,而是有科学依据的,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为了防止出现假死现象,在古代判断人死没死,是通过脉搏和气息来判断,但是有的人会出现呼吸、脉搏极其微弱,所以就会出现诊断失误,导致还没有死就被埋了,最后被活活闷死,而关于假死记载历史上有很多。
比如说有一次扁鹊来到了一个小国,看到百姓们都在祈福就问发生了什么事,那人就将太子突然暴毙的事情,详细告诉了扁鹊,扁鹊听后就去向国王说其实太子可能还没有死,先不要下葬,第二天太子真的醒了,其实太子只是假死而已,因为有了这件事,渐渐地有了停尸三天才下葬的风俗,这三天可以观察死者是不是真的死了,避免假死现象,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拿张黄纸放在死者脸上,如果有呼吸的话就会把纸打湿。
其二,是办理了后事,这三天里足够近亲前来吊唁,稍微远一点也有足够的时间赶来,还要就是让家人可以给死者选一个墓地,处理一些琐事,做这些事情都需要时间,不可能马上就做完,
所以说古人的一些看起来迷信的风俗也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看法吗?欢迎下方评论留言。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