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走进民俗文化百花园,摘取一朵——殡葬习俗,同观共赏(走进民俗爱上民俗手抄报)
我所经历的殡葬习俗
近年来,随着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民风民俗作为民族文化的源泉,蕴藏着浓厚的文化底韵,散发着淳朴的泥土芬芳,其魅力彰显。殡葬作为一种风俗,通古达今,远源流长。其形式多种多样,有土葬、火葬、天葬、水葬等。但受落叶归根,入土为安理念的影响,以土葬居多。十里地不同风俗,同一种殡葬其形式也不尽相同。下面,我仅就自己亲身经历的6桩家葬(按先后顺序大娘、大爷、爷爷、二大娘、二大爷、母亲),浅谈一下老家当地的土葬习俗(老家为原王村店乡东屯村)。
6桩家葬从时间上横跨两个世纪四个时代,即上世纪70年代初到本世纪初,上下间隔40年,但其形式变化甚微。具体来说:
上庙祈神。人倒头上了棂床后,随即上庙。我村东北角有一土地庙,庙宇早已损毁,庙台尚存。第一趟庙由孝子去上,意思是人死了,赶紧向阎王爷报到,阴府又添新人。之后,至出殡再赶6趟纸,就是说整个丧事期间共上7次庙。前6趟庙由亲男至女,孝子贤孙去上即可。出殡当天启灵之前上一次大庙。这次上庙,从人员上来说增加了至亲和院中亲门近支,上庙的队伍壮大了。从形式上孝子手拉哭丧棒,队伍的前头有一人端着木制托盘,内放纸、香和供品,以极慢的速度 率队前行。我们平时形容某个人走得慢,说和挨丧的一样就出自这里。上庙一来体现家族大小,至亲多人,人丁旺不旺;二来体现子女孝心如何。子女哭得越痛,替逝者折罪越多,孝心越好。
棂床棂位。逝者咽气前,要先穿好寿衣,抬到棂床上,意思是人不能光着身子走,这时棂床在正堂屋内东西方向放置。待咽气后,再将棂床调至南北方向。意思是人死到棂床上了,也就是说寿终正寝。大娘、大爷都是在石家庄去逝。当时,传说老在外面的人不能进家,所以二老都是在院子里搭的棂棚。而二大娘、二大爷也都是在石家庄去逝,但改风换俗把棂停在屋内。棂床定位后,在床下放上枣树枝等带刺的枝条,以防狗猫侵入,让逝者不宁。床前放一供桌,设烛台一对,白烛通明,摆供品若干,香烟缭绕。
陪灵守灵。陪灵人为孝子贤孙,包括儿女侄孙及院中亲门近支,出殡那天还有外甥、妻侄等人加蒙。男的跪在棂棚两侧,女的在正堂屋内棂床或棺材两边。来了男客由男陪跪哭,并一同叩谢。来了女客则由女的陪哭,这时,女陪都要到院子里对来客一一叩谢,以表敬意。守灵人由儿孙亲为,日夜守护,负责灯长明,续香火、烧纸钱、换供品,兼防鸡鸭狗猫侵入等不测事件的发生。
报丧讨孝。人死后,确定了丧期和葬期,即由总理安排报丧人员,按所属亲戚的方位分头行动。值得注意的是,每到一家,报丧人不能进大门,在大门外招呼主人或由别人代叫,告知亲戚**人**月**日去逝,**月**日出殡,愿亲戚前去增光。报丧从时间上一定从速。为此,一来多组织人,二来更新先进的交通工具,由步行到自行车再到摩托车。而目前都采用电话、电报等现代化的报丧方式。已出嫁的闺女、孙女要亲自回婆家,给自己的公婆磕头讨孝,祈求婆家前去吊唁、架孝,给自己增光。
披麻戴孝。披麻戴孝,又叫穿白。不同身份的人穿白方式不同。儿子、儿媳、闺女把白布扯成长条勒头、扎腿、裱鞋。侄孙等人戴孝帽,裱鞋即可。再远一点的,男的只戴孝帽,女的只勒头。孝帽有单、双之分,勒头布有长短宽窄之别。当儿的从发丧开始,按照男左女右的原则,有一只鞋趿拉着。出殡当天,儿媳、侄媳由娘家准备的白色搭肩布斜披肩上,用麻纰系好,即常言所说披麻戴孝。孙子媳妇则为蓝色搭肩布,用法同上。女婿和妻侄(如有多个妻侄仅老大享用)穿由主家准备的孝衣,一般一丈布一身孝衣,女婿行完祭后,将孝衣脱下由主家保管,待谢孝时捎给贵婿。孝子裱的鞋谁先穿破谁好,烧完五七纸,儿女要穿用白布做的鞋,连穿三年。当逝者见到第5代人时,视为喜丧,这时第五代子孙戴红孝帽,勒红布。
架孝行祭。出殡那天,启灵之后,长子走在前面,次子、三子等紧随其后,由侄、孙、叔伯兄弟或表兄弟架着儿子的一臂,一同前行。儿媳、侄媳、孙媳则由娘家嫂子、弟媳、婶母架孝。出了门的闺女、孙女则由自己的儿媳、婆家侄媳或妯娌架孝,俗称架胳膊。行走顺序为男的在棂前,女的在棂后。长子打幡,长媳兜罐,行祭是整个殡葬仪式中最具看点的一个环节。启灵前由孝子到席棚恳女婿,又叫恳祭。把棺材停放在大街正中(古时各家都有自己的占脚地,即停棺的地方),孝子夹道分列,祭品有闺女的迎门祭和侄女、孙女的看签。迎门祭为蒸熟的面人、佛手、寿桃……也有用面塑成一出戏中的不同人物,蒸熟后涂上不同颜色进行化妆,神飞色舞,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喧染烘托气氛。看签则为点心之类。祭礼有四拜礼、七拜礼、九拜礼和二十四拜几种。闺女女婿是最关键的人物,至少行七拜以上。侄女、孙女女婿及外甥一般行四拜礼即可。大拜二十四拜一哆嗦现不多见。女婿身穿拖地孝衣,一脸严肃,慢行慢跪,叩首起身,转身再行再叩,一不留意脚踩孝衣绊倒在地,观者齐笑,这就是常说的看女婿拜祭。祭毕,由孝子将一瓦盆重重的摔在捶布石上,越碎越好,意思是打碎阳间用的锅。一盆摔下,围观者蜂拥抢祭,谁抢的多谁有福,吃了长寿。一边抢祭一边抬棺。男在棺前三步一前走,二步一回头,这叫迎材头。女的则走在棺后,或坐在车上。上坟上去的人数,男的不限,女的规定去单不去双。确定谁去谁不去,既考虑人数,又兼顾关系。到了坟上,男女反方向绕坟正转三圈倒转三圈,待土筑坟起,入土为安,孝子脱孝而返,返途不得哭啼,以免不吉。
盖棺定论。将尸体由棂床抬入棺内叫入殓。这是殡葬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抬的方法是由长子抱头,其他子女兜着褥子轻轻放入棺中。男性头顶棺材头,女性脚抵棺材尾,意味着顶天立地。之后开光,开光人用新棉絮在碗内沾一点清水,顺着死者的两眼由内向外轻擦一下,将棉絮塞入死者的两耳内。如死者眼睛睁着,则要用手从前额自上而下扑拉一下,使其合眼以避死不瞑目之说。传说屈死的人不瞑目,以示自己死的冤。入殓时棺材底铺黄色褥单,身盖白单,俗称铺金盖银。殉葬品除口含珠、耳戴环、手着镯外,死者日常生活中喜欢的东西,如手杖、健身球、化妆盒等一并装入。为防止抬棺时尸体晃动,将死者生前穿的衣服撕破卷成卷塞在尸体周围。这些工作完成,开始观殓。参加观殓的人除儿女子孙外,男的有其亲兄弟姊妹,女的则有娘家亲人参加。死者亲属围在亡灵周围最后一次瞻仰遗容,这就是平时所说见最后一次面。观殓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一切妥当无可挑剔,盖上棺盖,钉上银钉。钉银钉时,孝子要口诵亲人躲钉,以免伤及死者的灵魂。这时孝子孝眷等亲人要大哭,恸哭,撕心裂肺地哭,因为现已盖棺定论永别亲人,今生今世再也见不着了。
起坟点穴。老家一带有女的占了穴,男的跑不跌之说。所以女的死后,特别是年轻女人死后,不能进坟茔,先临时葬在一地孤着,等丈夫亡故后,点好墓穴再与其夫合葬。这样如女人先故,其夫死后就必须起坟。起坟一般选在出殡当天的早晨,组织人员,拿好工具,备好折阴伞,找好节节草。若死者亡故多年,还要带着筛子和粗罗。开坟后,一见骨尘就要打起折阴伞,然后将骨尘一块块拣起按人体骨骼排序依次放在新打的小棺材里,对骨尘要尽量找全。如骨骼年久粉化难辨,就要先过筛子,后过罗。对已过罗筛的骨尘也要全部放入棺内。全部骨尘入棺后,把节节草放入棺内,意思是有放的顺序不对的,要重新接骨排列。点穴是指新坟定位,或进老坟茔,或选新坟地。如葬于老坟茔则按携子抱孙或雁翅行排列两种排法排列。具体定位时,抱一只红毛公鸡,拴住腿,在选定的区域内任其扑棱,在其扑棱的范围内指定死者头枕何方,脚踏何方后,动锨开坟,坟坑尽量挖深一些。下葬时如有两妻或多妻则按夹葬或排葬的顺序摆放棺材。夹葬是指夫居中一边一妻。排葬是夫在一边,妻按大小顺序依次排列。仙水罐内装进煮熟的小米,罐口封以蒸熟的面饼,中间插入一双筷子,然后用一块白布包起用麻线系好,下葬时放在棺材的前头,以便亡者食用,最后将哭丧棒全部随葬一并埋入。
圆坟烧七。出殡第二天圆坟。园坟即用土添坟,如坟周围没土或土少,则要到别处拉土,尽量把坟添高筑大。坟头大小是一家人丁兴旺,日子好坏的象征。以后每次上坟时都要添土见鲜,以补流水冲蚀。园坟回来的道人,凡属亲友和乡邻故知不分辈分高低,一律磕头致谢,故有孝子的头遍地流之说。烧七是民间办丧事时超度亡灵的法令。传说阴曹地府有十殿阎君,这十殿阎君是专门审理死者的神。行善者到天堂,作恶者下地狱,故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说。每殿阎君审理亡灵需时7天,十殿阎君审理完毕共需时70天。所以儿孙们在老人亡故后,每7天烧纸哭祭一番。烧完十七为尽七,但一般都烧到五七即可。三七、五七上坟时除儿女子孙外还有至亲加蒙。特别是五七,除烧纸外还要扎纸花,作新衣,上大供。这样孝子眼哭干,泪流完,纸烧尽,用哭声泪水为逝者折罪(在阳间犯下的过错),并祈求阴槽地府诸神高抬贵手,让逝者顺利越过鬼门关,尽快到达天堂,也说极乐世界。并祝福死者尽快修炼成仙,为生者祈福,以达阴阳互助,天地合一。
纸扎用品。丧葬所用的纸扎用品有花圈、门幡、引魂幡、牛、马、轿、楼、童男童女、摇钱树、纸钱、箱、柜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近年来也有扎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门幡立于主家大门口一侧,其条数与死者年龄等同,即一岁一条。引魂幡由长子扛着,无长则次,以次类推,最后插在坟顶上。女的死后,由闺女、侄女,娘家扎牛,意思是女人生世用水多,死后让牛喝掉。男的死后由闺女、侄女、岳父家扎马。出殡那天启灵之前用马、牛套轿,然后把门幡放在轿内,诵经祷告一番后,用火点燃门幡引燃轿、牛、马等,这时死者坐轿西行,孝子大哭。纸钱则在出丧行走的路上,边走边撒,特别是在出村、过桥、拐弯处要多撒,给死者引路。花圈和摇钱树插在坟上。
谢孝尽忠。圆坟次日,孝子穿戴孝服,将勒头布系在腰里,带着女婿穿的孝衣,逐亲挨门叩谢。谢孝的同时,把孝衣归还原主。这一习俗近年来大都免掉。一般都是在出殡当天由总理领着孝子到席棚告知众亲,孝子来谢孝了,事后不再一一登门谢孝,并高喊孝子多磕头。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