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传统丧葬习俗,最后三天的告别

濮阳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东南与济宁、菏泽隔河相望,东北与聊城、泰安毗邻,正北与河北邯郸相连,西与古都安阳接壤。独特的地理位置,厚重的文化积淀,给这座古城的葬俗披上了神秘的面纱。接下来随小编一起看一下,濮阳传统丧葬习俗——最后三天的告别。

濮阳传统丧葬习俗,最后三天的告别 其一、咽气:老人咽气后,子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死者穿上寿衣。富裕人家用绫绸寿衣十余件,贫寒人家多用布衣五七件。当官者多选择礼服,职位越高礼服规制越高。寿衣穿好后,用白纸或白布盖住死者面部,脚部要绑麻绳。各项准备就绪后,在床前烧倒头纸,亲属举哀、号啕大哭。邻居听到消息后,要用草木灰(灶灰)把大门口围起来,以防止新魂入室。如果是年轻人暴死,家属要登上屋顶,高呼XX回家,当地人称之为叫魂。

濮阳传统丧葬习俗,最后三天的告别 其二、讣告:讣告也叫讣闻、讣文,俗称报丧。也即把死者的姓名、年龄、身份、死亡、下葬日期告知亲友,以便亲友按时前来吊唁。报丧多由死者亲属或治丧委员会发出,现在多为口头转述,不用文字。

其三、入殓:老人去世后,要先殓于床,再殓于棺。入棺时长子捧头,其他亲属抬身体、脚,放入中堂的棺内,脸朝上,四肢顺直,称之为寿终正寝。棺内备有黄土、纸卷、被褥、鸡鸣枕等物什,入殓后盖棺留口,此所谓小殓。入殓完毕要在寝门搭灵棚,柩前垂竹帘,左右列围屏,楹上书挽联,檐挂白绣球,高悬招魂幡。接下来是放置供桌、设置飨祭、竖灵位牌。棺木前要放长明灯、孝子穿孝服、焚箔烧纸、陪灵恸哭、昼夜不绝声。

濮阳传统丧葬习俗,最后三天的告别 其四、糊纸货:纸货的多少视死者家庭经济情况而定,一般要糊棺罩、主楼、四面房、轿车马、童玉女、金山银山、摇钱树、聚宝盆。女死增糊金桥银桥,现多用花圈代替之。

其五、送盘缠:送盘缠也即送路费,又称送饭。依照当地习俗,人死不能即可到达阎王殿,需暂住本地土地庙内,三日内由土地伴魂启程。由于路途比较远,须经格针窝、野狗村、狼牙山等险关恶店。所以在死者去世二三日晚,家属需穿孝服到土地庙前焚烧纸扎、车马、金元宝。至亲为死者忏罪,祈求冥福,并贿嘱土地多加照应。

濮阳传统丧葬习俗,最后三天的告别 其六、点主:点主即家祭点主,也称题主,据传点主日是死者亡故的吉日,故铺张扬厉、张燕奏乐、祀土、妥灵,诸般礼节,繁不胜述。富家大族则请僧道,礼忏诵经,超度亡灵。旧时大家点主邻村皆持赙往吊,观者拥满街巷,待客往往至数百桌。穷人家借此机会偕入客中,,饱餐一顿,谓之坐冒席。

其七、治丧:治丧也叫开吊,也就是现在的追悼会,治丧日宾客纷至、哀乐奏起、鸣炮烧纸、孝子陪哭,奠礼完毕,孝子出灵谢客。如果至亲前来吊唁,子女应涕泣以对。出嫁的闺女来吊孝,未进村即闻哭声,名曰哭路。至灵前拍掌打地恸哭,涕泪垂地,悲痛欲绝,亲朋屡劝不止,观者无不泪目。

濮阳传统丧葬习俗,最后三天的告别 其八、定口:定口即盖棺定口,当地也称大殓。亲属到齐后,现由长媳或主丧人为死者净面,众人环绕棺尸一周,与死者做最后告别,等公允后方可定口。如果是父死则由族长允之;如果是母死则由舅公亲允之。如果不经许可,擅自入殓,则视为不恭,舅公会以此为由大闹葬礼,也即娘家人不到,无人敢先入殓。

其九、出殡:出殡也叫开引,俗语叫出门。灵柩停放一般三、五、七天,富裕人家有停丧七七四十九天或百天的。灵柩至街中,盖上棺罩,长子将瓦盆摔碎,称之为摔老盆。灵柩起行、鼓乐先导、鞭炮鸣响,接着铭旌亭、方弼、方相、灵幡宝盖、全幅职事相随于路上。葬礼前有一甥,穿白袍抱斗,沿途挥撒纸钱,孝子手持哭丧棒匍匐于灵前,孝女哭于灵柩之后,徐徐向前。

濮阳传统丧葬习俗,最后三天的告别 其十、 下葬:下葬如择新茔,应由风水师傅先占穴,祖茔则不占穴。穴西北、东南方向,头北脚南,棺放入墓穴后,长媳抓土回家,寓意抓财,司土者征得家人亲友许可,方可掩埋。坟高尺许、放鞭炮、烧纸货、哭祭叩拜事完。后有复三(圆坟)、头七、二七直至七七,均要去坟地烧纸祭拜,百日后孝满,接下来就是一周年、二周年、三周年祭奠,周年祭均为大祭,丧属及亲友前来悼念逝者。(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