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去世后要烧纸?没后人烧纸会怎样?不怪大家迷信
南宋俞文豹《吹剑录》:唐朝王玙传:‘汉 以来,丧葬皆瘗钱。后世俚俗皆以纸代钱为鬼事。’……此烧纸、抛珓、焚尸、挽歌之始也。
烧纸其实就是烧纸钱,一般都是指被人们焚烧,以敬神佛的纸钱,也是传承至今的民间习俗之一,不过随着岁月流逝,烧纸敬神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现今社会中只有部分地区还在传承。
最早烧纸这项习俗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在西域高昌王国旧址等佛教国家遗址中都曾有冥币出土。
纸钱最初很可能并不是用来烧的,而是和其他陪葬品一样用来埋葬、抛撒、悬挂等,后来才出现焚烧的方式。
因为烧纸之后会产生浓浓的烟雾,人们认为烟雾会进入冥界,化为亡者用的东西或是钱,所以烧纸这项习俗逐渐流传开来。
关于烧纸的起源,当前比较主流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说曾经有一个秀才,因为家境不好,母亲去世棺材都买不起,无法将母亲下葬,因为不好意思说没钱,有人问起便说舍不得离开,人们认为他是个大孝子,便纷纷效仿,认为停灵时间越长,越有孝心。
一天县令母亲去世,因正处盛夏,遗体无法长时间在家中放置,又怕人说不孝百年放到喇嘛庙中,老和尚让小和尚看守,因气味太过难闻小和尚便想着烧稻草去去味,草没了便烧黄纸,第二天被县令发现便说是给老太太送钱,因为是阴间的钱菜肴烧了,于是便有了烧纸的习俗。
另一种说法是因为蔡伦发明造纸术,受到兄嫂嫉妒,嫂子逼哥哥蔡莫背着蔡伦造纸,但这纸又黑又粗,无人购买,急得蔡莫妻子急火攻心没了命。
蔡莫一气之下便在妻子面前将纸都烧了,结果妻子却活了,让他把棺材打开,还说:阳间有钱通四海,阴间用纸做买卖。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还肯放我回来
此后逢人便说此事,虽然后来蔡莫知道妻子是为了卖纸装死,也没责怪她,烧纸的习俗就逐渐流传开了。
在民间还有烧七的习俗,就是每隔七天烧一次纸,一共烧七次,要由孝子孝女执行,因为在古代人们认为亡者去世后,要被审判七次,只有烧纸送钱才能让亡者顺利过关,否则可能会受苦。
之后还有烧百天,百天之后还有两次烧纸,分别是一年和三年的时候,这些都烧过之后代表亡者可以到第十殿转生。
除此之外便是平时祭祖的时候烧纸也是必要的步骤,因为古人认为亡者是在另一个世界生存,也需要钱财,烧纸便是在送钱。
若是不烧的话,亡者在另一个世界就会缺钱花,最重要的是若在重大节日的时候,不给亡者去烧纸的话在古代会被认为不孝,不仅影响名声,还不吉利,会给活人招来厄运。
因为在古代人们认为亡者会庇佑活着的亲人,若是亲人不给烧纸,那么亡者地下有知,便不会再保佑活着的人了,所以才会有招厄运的说法。
当然其实不论是哪种说法,亡者去世后其实不烧纸也不会有什么不好的结果,而烧纸也不过是活着的人表达思念的一种方式,烧纸的习俗寄托了古人美好的念想,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