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三周年不烧不周全,为什么这两个祭日最为隆重(为什么这两个祭日最为隆重)
中国丧葬习俗比较多,尤其祭祀方式。老人去世后儿孙们要举行哭祭、文祭、烧祭、供祭等,其中烧祭祀重要的祭祀方式。即在不同的时间节点,通过焚烧冥币、纸扎的方式来祭奠死者,以表达儿孙对逝者的惦念、缅怀之情。
众多祭祀时间、祭祀方式中,以烧五七、三周年最为隆重。俗语有五七三周年,不烧不周全。的说法,那么为什么五七、三周年最为隆重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谈一下,丧葬习俗中的五七、三周年。
民间的烧七也叫做起,是民间流传已久的祭祀习俗。烧七的大致内容如下:在死者死亡后的四十九天内(去世那天算起),儿孙每隔七天对死者祭祀一次,前后共七次。
关于做七的渊源,据说源于先秦时代的魂魄聚散说,认为人自出生之日起,以七日为腊,一腊成一魄,直至七七四十九日,七魄成。对应的人之初死,一日散一魄,直至七日散尽而归西。故有七日为祭之说,所以要烧七。
烧七习俗的讲究比较多,在烧七活动上,头七、二七为死者的儿子主持,三七、四七由死者的外甥、侄辈来做,五七有设望乡台、墓祭等仪式,六七由女儿或侄女备酒饭祭奠,七七供奉祭奠,并请僧道诵经除灵等。
有的地方对各七的时辰和人数也有规定,如头七上午十一时,二七至七七每七就得向后推迟半小时左右。参加烧七人数要一次比一次增加,参加烧头七者,每七均要参加,如一次缺席,则被视为不吉。烧头七时,要对能否参加烧到七七的人充分估计,因此烧头七人数越少越好。
在这七个七中,以五七最为重要,所以有五七为大七、五七三周年,不烧不周全等说法。民间有一种习俗认为,死者只有到五七时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会在那天登上阴间的望乡台,眺望阳界的家人。所以很多地方都有在五七前夜搭望乡台的习俗。
除了烧五七,民间还有烧周年的习俗。烧周年即为死者逝世一周年的纪念,以此类推有烧二周年、三周年习俗,其中以烧三周年最为隆重。
烧三周年通常有捧亡灵牌位和墓祭两项活动,前者源于民间认为的亡灵牌位不得在家过三个冬天的习俗,故三周年之日要为逝者捧亡灵牌位,把其搁置在祖庙。实际上这种仪式也是丧家脱孝,宣布结束守丧的标志。
丧家择好日子后,通知服孝的亲属前来脱孝,届时还要举行墓祭,大致类同于下葬时的规格,到坟地焚烧纸币、冥器,供奉酒馔,加以奠祭、哭悼。墓祭之后,燃放鞭炮,为其上梁,祝其安息。此后子女不再守孝,摘掉孝冒、脱去孝服,恢复平日的生活。(图片源自网络,如侵联系删除)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