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丧葬习俗

庆阳当地称丧仪为白事、埋人。丧仪简繁各异,厚薄不同。善终与凶亡丧事有别。全市皆为土葬。

送终

儿女守护父母去世称送终。此时,老人当着众人面吩咐掌柜的谁当、事业谁继承、财产处理法、账债的往来、对子孙为人处世的教导等身后事,俗叫托家事。人到病重没指望的时候,男的要请舅家人来探望;女的要请娘家来问病。同时,舅家、娘家人提出办丧事的条件一般要尽量满足。

穿衣

死者临终时,亲人要为其剃头(男)、梳头(女)、盥洗、整容。咽气前须把寿衣穿上。寿衣多是及早准备好的。旧俗寿衣要在闰年闰月缝制;袖子讲长;穿单不穿双,穿平纹布;两头见棉,即有棉衣、棉裤,冬夏如此;里子多选用红色等。现在除公务员外,民间寿衣多沿袭清朝、民国时的长袍短褂。人刚咽气,赶紧把预备好的噙口钱或口实(一枚穿上红线的铜钱或其他金属硬币)放入口内。

停床

当病人换上寿衣后,就将其从卧室移到堂屋正室中。病人咽气后,将尸体停放在两条长板凳支起的板床上,下铺谷草。谷草的根数跟死者的寿数相等,俗叫隐身草。人死后,要把他的身体捋顺好,使其仰面躺着,用一张轻薄的黄表纸或白纸把脸盖上,俗叫苫脸纸。尸体入殓前,脚脖上套根绳圈,俗叫绊脚绳,到盛殓盖棺时再解去。尸体停上尸床,床脚拴一只白公鸡,谓之看丧鸡。看丧鸡要一直拴到出殡。看丧鸡只能在集市上卖掉,丧家不能杀食。尸体摆放停当后,全家举哀,放声恸哭,用瓦盆作纸盆,烧上第一把纸,许多地方叫烧倒头纸,当地俗称引路纸。

报丧

死者遗体停床后,即请阴阳先生来,按死者咽气的时辰推定出殃时间、来客开吊、出殡埋葬、过七、百日、1周年、2周年、3周年的具体日子,并在白纸上开列这些时辰,贴在墙上,丧仪按此如期进行。丧仪诸事商定后,首先派人去舅家(男丧)或娘家(女丧)报丧,请他们来看死亡是否正常,儿女是否都在,寿材寿衣是否完备,丧仪规格是否妥当。娘、舅家人来了,孝子在门前跪齐,嚎哭迎接。他们瞻仰死者遗容后,若无异议,丧事才能按原定计划进行。对姑、姨家和女婿、外甥、干亲等,由家门父子中的侄男子弟分头上门报丧,告知其何时祭吊、何时埋葬,以便如期吊唁。人死后前两日不穿白戴孝,称黑头孝子,第三日才成服。故孝子报丧只能隔崖或隔墙喊,不能直入其门,俗以为黑头孝子进门多有冲撞,如有违反,须到主人家灶房叩头烧纸。五服外的邻里乡党及族人,闻得噩耗后,主动拿上香、纸,去烧纸吊唁,与死者告别,谓之送纸。

打墓

当地人历来相信风水、脉气,故选择墓址非常慎重和认真。人死后,由长男或主孝陪阴阳先生拿上罗盘、戒尺、绳丈、木橛、锹头等,到预定的坟地。根据八卦相生相克之理,选择风水好的山向,勾划出墓址,俗叫勾穴地。勾穴地要兼顾后来夫妻并埋、儿子为父母挂脚等事宜。如果葬于祖茔(老坟),穴位就好定,因为原先都是测定好的,稍加校正即可。如果重造新茔,就需用八卦罗盘反复测看、划线定位,同时插上五色旗子,摆上香案,敬告祖先,祭奠天地,俗称成茔。解放后,坟地统一规划,大田中的坟头多被平毁,普遍实行公墓制,选择茔地的陋习已被破除,但仍延续请阴阳先生勘测定位墓穴的习俗。当地埋人的墓穴从构造上分两部分:一是明庭子,垂直深约7.5—8尺左右,宽约4尺左右;二是穿堂窑子,在明庭子底部大头一端,挖一个大小能放进棺材的土窑洞,一般高3尺多,深8尺多。过去土葬除官绅外,一般不用砖石。现在,修墓的规格不断升级,讲究砖箍墓、立墓碑等。打墓都是亲邻相帮,一般不雇人。一日三餐,尽力款待。过去每当吃饭,孝子要以跪伴食,无命不起,直至食终。现在,孝子以跪伴食的习俗已废止。但孝子上墓地,必须给打墓的人敬烟倒茶,磕头示敬,吃饭时要给打墓人敬酒。近年,县城一些地方,打墓用挖掘机,既省时省力又快捷。

庆阳丧葬习俗

盛殓

人死后3日内,若无特殊原因,就要把穿戴好的尸体抬进棺材里,俗叫盛殓或入殓。盛殓时全体孝子参加,亲邻帮忙,还须有娘、舅家人在场,或得到他们的允许,并由本族年长者主持,否则不能盛殓。尸体入棺,要稳正尸位,整饰尸相,下铺红褥子,上盖红被单,也取后辈红红火火之意。尸体与棺壁间,紧插用纸包裹的松柏锯末、叶末或草木灰,以作固定,防止晃动。安排就绪,方可盖棺,俗叫合龙口。如果盛殓时,娘、舅家人未到,奔丧亲人未至,龙口就不能合,棺盖留个缝隙,等他们看了遗体后,才能合龙口。龙口合了就不能再揭开。入殓捧头、起灵摔纸盆、出殡领头扯纤,以至祭奠抱牌位、烧纸、酹酒,都是长子的事。只要长子在,任何人不能代替。死者入殓后,孝子磕头烧纸,痛哭举哀。接着,请人书写铭旌,俗叫主旌,就是在长7尺、宽2.5尺的红绸或红布上,写出死者姓氏、名讳、评语等。生前有官职的还要在姓氏前加官衔,评语叫公评,无官职的评语叫乡评,女的评语叫闺评。下款还要把书写人的官衔或学衔写上,其姓名另用红布或红纸写好贴上。主旌’最好是请当地名人领衔书写,写罢丧主必须恭谢。下葬时,取掉主旌’题写者姓名,将其展盖于柩上。

设灵堂

灵堂是停尸、置柩、供人祭奠及孝子守丧的地方。正中挂一幅能遮蔽尸床或灵柩的大帐幔,帐幔正中书一大字奠,帐幔前空中悬吊剪有各种图案的条形白纸吊联,上书悼语。帐幔前摆有桌子,其上正中靠帐幔处供奉死者灵牌或遗像,桌上摆有茶饭、点心、果品等供品,桌前沿陈列香筒、香炉等祭器,同时点上白烛。桌前糊上白纸桌裙,放有白纸包裹的土墼,供洒酹奠酒用。还要放纸盆,供孝子、来客烧纸用。桌两侧铺有谷草或麦草,供孝子守丧跪卧(男左女右)。桌前至房门左右摆列纸活。纸活由纸活匠用苇子、色纸扎糊而成,丧主掏钱购买。陈列多少根据丧家经济状况而取便。房屋及庭院中大、小门上,在开吊祭奠前一日下午,都要贴上白纸丧联。

庆阳丧葬习俗

出子

人死后第三日早八九点钟左右出子,也叫出门告、出报讣(讣闻)、成服,意在向社会公开宣告丧事。即把死者的生卒年月及五服内的子、侄、孙写在纸上(不上女性),贴在一个长方形的木板上,放在大门外,供人们观看了解。写报讣至关重要,若死者无子,也无既定的继承人,出子时须临时选侄辈中一人作为承宗子写入报讣,写有谁,谁就有合法的财产继承权。期服、大功、小功等项下,应写准,谁在先在后,谁远谁近,都要慎重对待,绝不能漏人。报讣由阴阳先生书写,格式不尽一致。出子时,所有孝子要到齐,娘、舅家人要在场,女婿、外甥及至亲也要参加。吹起唢呐,奏上鼓乐,全体孝子在灵前磕头烧纸后,由长子怀抱报讣领头,其他孝子手拄哭棍随后,排成一串,哭奔大门外,把报讣放在显眼的地方,孝子跪成一片,烧纸磕头,再返回灵前烧纸献饭。出子时孝子越多、阵容越庞大越体面,人们借此来显示死者儿孙满堂,家族人多势众,所以,民间对出子的礼仪非常重视。

请主

就是在开吊祭奠的前日下午,把五服内先于死者而亡故的兄、弟或妯娌的神灵请回来,陪伴新故者共享祭礼。男死请兄、弟,女死请妯娌,男女不能混请。请主时,前有鼓乐吹打,孝子列队跟随。请谁,谁的长子抱其牌位领头烧纸,有坟头的在坟上烧,坟头平了的在十字路口烧。吹吹打打,满坳转悠,也有向村邻宣告第二天开吊祭奠的意思。请完回到自家大门时,女孝子跪成一片,嚎哭迎接,然后回到灵前,以新故者灵牌为中心,把所有牌位分左右按长幼雁翅形摆放停当。接着磕头烧纸、献饭,好让他(她)们一起吃、喝。请主完后,儿子或女婿、外甥、侄女向死者献羊,俗叫领羊,就是把绵羯羊拉到灵前,赞礼者尊称亡人名讳,面向灵堂高喊:×××(献羊者名字)给你领羊哩!即有人分开羊脊上羊毛,拿水壶浇水,或将水灌入羊耳,羊受冷水刺激全身抖动。赞礼者即喊抖毛大领,就算死者领了,拉出去宰杀作席场,第二天待客。羊皮归献羊者。主人家留少许羊肉让女婿、外甥带回。

祭奠

正宁县永正、山河地区当天埋人当天过事,其他地区当天过事次日埋人。但在埋人当日或前一日,设席待客,公开祭奠,却是相同的。祭奠当日清晨,先由孝子跪拜烧纸,知客动手,在大门外出纸。纸又叫大纸,是由纸活匠用各种色纸(白纸为主),凿刻出金钱、花纹等图案,用苇子作骨架,扎成亭台楼阁模样,然后粘糊串连成筒状长条形,外加纸质旗幡飘带,吊挂在两丈左右的高杆上。出纸后,孝子在灵前磕头烧纸,给亡灵献饭。献饭时,要献上猪头。当日,亲朋邻里陆续前来祭奠,丧家大门外设礼桌、礼簿,专人登记来客和礼品。有知客专职接客。客人先在礼桌上礼,再到灵前烧纸奠酒。礼品中若有名人题写的匾幛之类,须在礼仪总管带领下,乐队前列,孝子排队紧随其后出行村旁,跪拜相迎,以示尊重,称接幛。孝子列队,三叩九拜,至为隆重。近年来,时兴老小外家给孝顺媳妇披红,以彰其对已逝老人的孝行。过丧事除用唢呐奏乐外,又引进西洋鼓号。来客祭奠多赠烧纸、贡香、台蜡、纸活、礼馍、现金(奠仪)等;至亲也有送恭旌、灵条子(布料上面贴上悼词)、挽联的;还有敬献花圈的。近年来,丧事筹办,攀比之势有所蔓延,花费居高不下,几成社会积弊。

丧事规模

丧事可分为普通、官宾、加祭3种类型。普通事无主官、土官、礼宾,有少数吹手即可,不行点主礼,仅跪草守灵、烧纸奠酒、接待来客祭奠而已。官宾事乐队庞大,礼仪复杂,耗费极大,惟富有人家才办得起。要请有功名的主官、土官各1人和礼宾4人,着旧式袍服,戴旧式礼帽。分别有祭墓志铭、祭大木、行家祭礼(三献礼)、点主礼,及墓前祭后土等仪式。每举行一项仪式都须鼓乐齐奏,呼叫赞礼,三拜九叩,读文祭告。过去,有些丧家还请和尚、道人诵经打醮,超度亡灵。加祭事就是因过去家贫或其他原因,觉得父母葬礼不隆,后来儿孙发了财,选择吉日另行祭奠;或是另择风水改葬、迁坟(俗称翻埋)。其可按普通事过,也可按官宾事过,主要是祭奠亡灵,缅怀老人生前对本人的恩德,宣读哀词祭文,为死者歌功颂德,为自己扬名夸富,也叫给老人补心。

进饭

在埋葬前一晚,于灵前进饭。因死者在家住最后一晚了,儿女及亲人们难免有永诀痛别之情,故又称为辞灵、家祭。进饭从晚八点左右开始,鼓乐班子集坐灵旁,从孝子到至亲,按门氏近远依次进行。该谁进饭,谁就端跪灵前,双手持香于胸前,鼓乐奏起曲子,有一人用盘子端上一盏茶饭献于灵前,一首曲子奏完,进饭人叩头退位,再轮第二个人。进饭时,除本家孝子外,其他至亲进饭要给鼓乐班子送小费。给的钱多,吹奏得好而时间长;给一次钱就吹奏一曲。因此,各人进饭的时间长短不一。吹奏什么曲子,可由进饭人自点。如子侄点《祭灵》,女儿点《女望娘》,孙子点《状元游街》,其他孝子点《雁落沙滩》等。进饭往往要持续到下半夜,人们还要准备次日早晨安葬的事,所以,大都彻夜不眠。

起灵

即人们常说的出殡,一般在早晨举行,具体时辰由阴阳先生推定。起灵前,先由吹手在村里吹奏一阵,乡邻听到唢呐声,就知道要起灵了,有的即到丧家帮忙,有人掮上锨直奔墓地等待全墓。孝子及亲邻都到齐了,灵前烧纸磕头后,便把灵柩抬到大门外两条长凳上,在灵柩两侧绑上椽作为抬杠。当地出殡一般不用车,由4人或8人扛抬。路途远的,也有用架子车的。同时,有人把灵前的谷草(麦草)、台蜡、纸活等收拾在一起,随灵柩带到墓地去焚化。一切准备停当后,孝子跪地烧纸起灵,灵柩抬起后,有人用脚蹬倒停柩的两条长凳,由长子在柩前地上摔碎纸盆,顿时哭声大动。习俗上是谁摔纸盆谁是承宗子,就有继承权。灵柩起动时,长子在前,一手拉着扯纤布,一手抱着灵牌,低头弯腰哭奔墓地。出殡的队列顺序是,鼓乐走在最前面,吹奏哀乐。还有1人提着灯笼,俗叫引路灯。1人提着纸笼边走边撒纸钱,俗叫引路纸。1人提着斗,斗内装有五谷杂粮、铭旌和牌位等物。1人端着献饭,1人背上祭桌,这些一般都由女婿、外甥充任。接着就是男孝子、灵柩、女孝子、送埋的亲朋好友随后。灵柩出村时路过谁家大门,谁家就烧起火堆,一则路祭,二则为驱邪。

下葬

灵柩抬到墓地,要绕墓穴转一圈,示意死者踏看地方,熟悉环境。转毕,置灵柩于墓穴前。孝子全部跪倒。阴阳先生下到墓室,用罗盘测定灵柩放置的方位,同时划出中心线来。下葬的时辰到后,用绳索把灵柩吊推入墓室,长子事先进入墓室,在其他人的帮助下,把灵柩扛挪在阴阳先生划定的线上。接着,在灵柩盖上铺好铭旌,柩前放置灵牌、墓志砖、阴间地契,点上长明灯,摆上献饭,放个吃饭碗,然后用土墼或石板封闭墓室口。办完上述事宜,开始填土全墓。孝子再次大哭,长子填入第一锨土,娘、舅家人也要填上几锨,接着众人就都动起手来,行动迅速,人人卖力。插条扁担以定中心,防止坟头偏斜。墓全毕,上面撒上五谷杂粮,孝子与众人一起跪拜烧纸,火化纸活后,埋葬即告结束。返回时,长子抱上牌位,扛抬灵柩的绳索绾成一团,由女儿怀抱回家放入粮囤,取材(财)绳(神)到家之意。葬毕回家后,全体孝子先叩头烧表敬天;再到家门父子各家谢灶。然后,招呼全墓人吃饭,过去多为面,俗称吃埝墓汤。当日上午,再摆酒席,谢总管、知客。然后拆席棚,送还家具,清理用物,送客人,丧事全部过完。

葬后祭祀

死者安葬后第三日下午,原来送葬的孝子及女婿、外甥,端上献饭,掮上锨,到坟上去烧纸祭奠,修理墓冢,平整坟院,然后把哭丧棍全部插在冢尾,又把垂在脑后的孝纱盘上头去。俗称复三、全三等。从此,孝子才可以随意出入别人家的大门。带去的献饭献过亡灵之后,孝子分食不完就地埋掉,不能带回家中。原来送埋的孝子及至亲,必须参加复三,俗语说:送埋不复三,家里穷个干。所以,人们都非常忌讳,复三时送埋者无一行缺。人死从咽气之日算起,每7天为1个祭日,也叫祭七或过七。第1个7天叫头七,第2个7天叫二七,直到第7个7天叫尽七。过七丧家及亲友多在坟头烧纸祭奠和煨火。祭七过完到了百日,再烧化纸钱,进行祭奠。以后死者去世的3年内,都要举行祭奠礼仪,俗称三年守制。第1年叫头周年,第2年叫二周年,这两年祭礼比较简单,多为本家孝子及至亲参加。到了过三年,这时已经服满,故最为隆重,有的像过丧事一样,杀猪宰羊,布置祭堂,来客祭奠,祭礼繁杂。三周年的中心是换服,即守制期到,脱去孝服。在守制的3年内,孝子都穿白鞋。清明、农历十月一日、冬至、除夕、新年时都要烧纸祭奠,孝子家不放炮,不作乐,过年门上不贴红对联。3年后,才可进行正常的节日习俗活动。

回族葬俗

按伊斯兰教规和当地习俗,回民实行土葬、速葬、薄葬。葬不择时,不用棺椁,不用任何陪葬物和祭品,仅用3丈2尺白布装裹,主张3日必葬,入土为安,葬必从俭。待葬期间,不磕头,不设祭棚,不动乐器。

洗礼是任何一位穆斯林咽气后,首先必行的要事。先准备好洁净的温水、水壶,然后将亡人停放在木板上,用水壶为亡人浇洗。一般由3人承担,1人执壶浇水,1人帮助倒水,1人用戴着白手套的双手洗涤。洗涤顺序是先右后左,先下身后头部再面部,再从上到下洗遍全身。洗礼净身后,将亡人移至制好的克番(殓衣)上,包裹遗体。克番忌用针线缝制。男需克番2件,即大克番、小克番、坎夹;女需克番5件,除上述3件外,再加裹胸和统布子各1件。给亡人裹克番,第一件是坎夹,将1块约2米长的布对折,在折缝中剪上一道口子,套入亡人脖项,披在身上,长至膝盖。第二件是小克番,其长度上至头顶下至脚腕,包裹遗体2周。第三件是大克番,把遗体从头到脚全部包住,两头还需余1尺左右。女的除此而外,还需穿上裹胸,戴上盖头。盖头前长后短,盖住面部。这样一层一层地裹好,用白布带从脚底、腰部、头顶系住。穿好克番后,将亡人抬放在塔布匣(亡人匣),头北脚南面向西,放在安静的室内或庭院洁净处或清真寺内(不可放在礼拜大殿内)。接着,由阿訇向西站立,为亡人站者那子(殡礼),祈求安拉赦免亡人罪过,为亡人祈福。

出殡时,凡信仰伊斯兰教的男女信徒,均可到丧者家中送埋,但禁忌女人去坟地。出殡时塔布匣由亲近的人轮流抬往坟地,将塔布匣放在地上,揭去苫单,由亲者轻轻将亡人从塔布匣中抬出送下墓坑。墓基北向,长方形,墓坑正中西方挖1人可进出的洞口,再向墓基同方向挖偏堂,大小高容1人跪起,长以身长为准。将亡人抬入墓偏堂后,把系克番的白布带解开,男要露出面部,头北脚南面向西停放,封住偏堂口。随之由长子或亲人先向墓坑下土3锨,同时阿訇率众吟诵《古兰经》,众人齐手下土掩埋,掩埋后众人双手平于胸前,手心向上接都阿依(祈祷),丧家或亲属可施舍财物济贫,结束葬礼。

来源:正宁微平台(:mlznwxh)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