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礼习俗“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不谢孝”,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葬礼习俗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不谢孝,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古人的讲究很多,需要遵循的礼仪也有很多。在丧礼方面,无论男方做多大的官,一旦家中父母逝世,都要回去守丧三年,要不然就会为人所诟病。到了现代社会,很多的习俗早已被逐渐淡化,然而仍有一部分被保留了下来。今天,我们就来说一句俗语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不谢孝,看看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
其实,我们看电视剧会发现,很多人出席丧礼穿一身黑色衣服。实际上,在很多地方,人们还是习惯传统的披麻戴孝,穿一身白衣,类似于医生的白大褂。丧不报孝不吊是指如果家里有人去世了,必须由家属去亲戚家报丧,否则可能没有人会前来吊唁。在古代,家里有人去世,必须找阴阳先生看一下入殓和埋葬的时辰,求一个黄道吉日。然后,由亲属把这个时辰亲自通知给其他亲戚,好让他们按时前来吊唁。这就有人问了,可不可以不亲自去通知,打个电话行不行?打电话或许可以,可是显得不重视,亲戚会有微词,觉得不被重视,最好还是亲自上门通知。但是,现代社会很多人已经离开了老家,万不得已也就只能打电话通知了。古人很重视礼,有自己的一套程序,现在已经被简化了很多。
不烧纸不谢孝是指如果你前来吊唁,不烧纸钱,主人是可以不给你回礼的。现代社会,很多人葬礼上已经舍弃了传统的纸钱,改用鲜花来吊唁。而且,每到清明节,总会有人因为烧纸钱,导致山火。所以,国家有时候也会提倡文明祭祀,让人们使用鲜花等环保的方式前来哀悼。古代,人们前来吊唁,是不能携带鲜花的,必须带纸钱和黄色的麻纸。在灵堂的牌位前,会放一个跪的垫子和一个脸盆,灵堂的两边跪着死者家属。有人前来祭祀,就先在脸盆里把自己带来的纸钱烧了,磕几个头,然后两边的家属鞠躬回礼。如果空手而来,没有烧纸钱,两边的亲属完全不用给你回礼。古人有一种思想叫视死如生,你烧的纸钱,到了阴间,死者依旧能用上。不仅如此,每到葬礼,家属还必须烧用纸做成的衣服、被褥、鞋子和其它的一些生活用品。这是一种迷信活动,却是对死者的一种思念。葬礼上要烧纸钱,清明节、冬至、大年三十,还需要烧纸钱,或者去坟墓祭拜。每到这些时间,本来是表达思念,可却总有人因为一些失误,导致大的火灾。如何祭祀也成了公众关心的一个话题,是鲜花还是烧纸,总有人各执一方,得不出一个结论。
桑不报孝不吊,不烧纸不谢孝,老祖宗其实给我们讲述了丧葬习俗中的礼字。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一个人从出生到逝世,都有一整套的礼仪要遵守。男子成年要行冠礼,女子要行笄礼,出嫁娶亲更是一套相当繁复的程序。家中有人逝世,也有一整套的葬礼程序。首先必须确定成殓、入殓、埋葬的确切日子和时辰。这一点,古人特种重视,他们认为时辰的好坏会影响自己家族后续的发展。如果时辰不好,可能家中会发生祸事。然后,需要把确定的时间一一告诉亲戚,让他们前来参加葬礼。必须亲自去告知,要不然就没人前来吊唁了。亲戚前来吊唁必须携带纸钱,还要在灵堂前把纸烧了,否则家属不会给你回礼。最后,就是一群人去坟场埋人了。埋了人之后,还得守孝三年,寄托哀思。总而言之,这套礼仪相当复杂。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很忙碌,守孝三年一点也不现实,烧纸钱也可能会造成火灾,亲戚之间很难能聚集到一起,传统的丧礼已经被淡化了。而且,古人的很多想法都是迷信思想,传统的习俗该何去何从?大家有什么想法,欢迎积极留言!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