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死亡恐惧,古今中外都有精妙见解,让人豁然开朗(直视骄阳克服死亡恐惧)

如何克服死亡恐惧,中国古代先贤和西方哲学家都有精妙绝伦的见解,对个体如何看待死亡,更好度过一生,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绝大多数人都怕死,而且从10岁左右意识到个体都会死亡这个事实,畏惧情绪会伴随人的一生。

如何克服死亡恐惧,古今中外都有精妙见解,让人豁然开朗 先说中国古代先贤的见解,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有点避而不谈的意思,这种观点对后世影响最深,导致都很忌讳谈论这个话题。

古代对生死看得最透的人,大概是苏轼,他的观点,可以说让人豁然开朗,吹散心中的阴霾。

他在赤壁赋中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意思是,我们看到山川星河,好像它们都是永恒的,人生是短暂的,但是万事万物时刻都在变化,根本不存在永远不变的事物,若把人看成自然的物质,人也是永恒存在的。

如何克服死亡恐惧,古今中外都有精妙见解,让人豁然开朗 大家都知道,人都是从自然汲取物质元素,最后又分散回归自然,本质上说,并没有消失,只是换了一种形态存在。其实大家还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假如你可以选择成为整个宇宙中任何一种东西,你会选择什么呢?你愿意做一颗可以存在亿万年的大石头,还是做一个可以思考、有感情的人呢?

尼采克服死亡恐惧的方法,是打造永生系统,绝不是搞生命工程,而是在活着的时候留下比生命更长久的东西,比如艺术作品、丰功伟绩。说白了就是希望名垂青史延续生命。现实中,这也是很多人功成名就的动力。

如何克服死亡恐惧,古今中外都有精妙见解,让人豁然开朗

尼采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有两个关于死亡的观点,可以说足以让人看得更透。

他第一个观点是死去万事空,没有地狱,没有审判,人死无知无觉。躺在黑暗中,不能看、不能听、不能碰,整个世界都在正常运转,却什么也不知道的这种无能无力、与世隔绝的崩溃感,是吓活着的自己,死亡和生命永远不会同时在场。

他的第二个观点是生前与死后,是对称的两极,就是说生命就是黑暗中的一段亮光,没有点燃前,是漆黑的,熄灭之后又归于平静。没有来世,也没有什么在前面等着。人既然能接受出生前的黑暗,为啥不愿意面对那日益临近的另一头。

其实,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对待生死观念虽然不同,但他们都或明或暗盛赞体验才是生命的意义所在。甚至连孔子所说的未知生焉知死,话里面也有另一层意思,先自己活明白,自然就能读懂生死,已经近乎在说活在当下。

很多时候人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没有好好活过。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