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你终将一死」暗黑首饰的鼻祖,极具艺术表现力的亡灵信物
——Alexander McQueens skull
Mourning Jewelry
悼念首饰
不论富人穷人,年老年轻,死亡都是逃避不开的话题,它常常出乎意料地发生,而对于我们这些仍然活着的人来说,它在我们的内心中留下了一个空洞。对于许多文化而言,艺术提供了一种探索死亡与生存关系的方式。
在十八世纪欧洲和美国,人们通过复杂而美丽的哀悼珠宝尝试寻求一种慰藉。哀悼首饰这种死亡象征物是用来提示人们铭记死亡随时有可能降临的物件,形式多样,包括刻有相关死亡格言的手表,嵌有已故挚爱之人发丝的戒指,设计成头盖骨形状或装有头骨印记的胸针等等。
Number1
MEMENTO MORI 人终有一死
哀悼首饰的流行,始于一位国王的殉难,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这也是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处死的英格兰国王。在国王的死忠粉的眼中,他是一位无瑕的殉道者,所以他们佩戴国王的肖像戒指以示效忠。所以代表死亡的骷髅、代表生命短暂的沙漏、代表坟墓的铁锹和鹤嘴锄,都是这时首饰的常见题材。提醒世人生命短暂MEMENTO MORI(人终有一死),也成了哀悼首饰的官方唯一指定用语。
中世纪几次黑死病就带走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被死亡磨练的欧洲人,懂得了苦中作乐,诞生了许多以死亡为主题的艺术,比如著名的死亡之舞(Danse Macabre)。
Danse Macabre(即死亡之舞)中,骷髅会在生动的华尔兹中将活着的人类护送到坟墓中。国王,骑士和平民百姓都加入其中,强调无论地位,财富或生活成就如何,每个人都会有死亡。在黑死病的爆发以及百年战争中,在英法两国之间无休止的战斗导致数千人丧生的时候,像死亡之舞这样令人震惊的画面便是面对无法逃避的死亡的一种自洽的艺术化表达——记住人都终将一死,珍惜每一个清醒的日子。
Number2
尘归尘,土归土
在乔治时代,人们大量运用微缩画和象征手法的形式表现哀悼珠宝。到18世纪,西方文化中的意识形态开始转变,这时人们对死亡也提出了新的观点。科学不仅成为中心舞台,也使得新的人文主义自我完善。在18世纪后期,浪漫主义运动盛行——死亡被视为与自然世界的重新融合(从尘土回归到尘土)。
这种柔和的死亡观从哀悼珠宝上表现为:垂柳,天使,勿忘我花和飞行中的鸟等等。除此之外,各阶层的繁荣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买得起墓碑,哀悼珠宝也与墓碑结合。很多人甚至可以将其纳入葬礼计划中,以便去世后为家人做戒指。
Number3
IN MEMERY OF 怀念
19世纪早期哥特风格逐渐走红,史称哥特复兴(Gothic Revival),又叫新哥特风格(Neo-Gothic)。乔治时代流行的微缩画也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无处不在的 IN MEMEMORY OF(怀念)。维多利亚时代的人对头发的迷恋达到顶峰,用碱煮过后的头发被编织成各种立体造型,比如代表爱的蝴蝶结以及象征永恒的蛇等。因为头发不会腐朽,那时的人认为与不朽的灵魂相连,所以佩戴头发首饰,就是把逝者留在了身边。
维多利亚时代哀悼珠宝之所以流行,其实与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英年早逝有关系。1861阿尔伯特亲王因病离世,从此女王开始了长达40年的哀悼生活,直到1901年与世长辞,哀悼珠宝也随之兴盛。
这枚古董哀悼戒指以18ct黄金制成,橄榄形的水晶玻璃窗周围镶嵌的一圈珍珠。窗户后面保留着一位女孩的头发,背后则刻着这样的铭文:JD卒于1788年5月5日,年龄3岁——很显然这枚戒指被主人珍藏得很好,使这份爱与思念能跨越几个世纪。
最要紧的是,我们首先应该善良,其次要诚实,最后是永远不要相互遗忘。 ——陀思妥耶夫斯基
最要紧的是,我们首先应该善良,其次要诚实,最后是永远不要相互遗忘。 ——陀思妥耶夫斯基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