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挖出一座古墓,墓中物品带大家跨越时间,触摸着千年前的时尚(南京汇通路挖出古墓)
现代人都不知道古人有多爱美:
披香侍宴插山花,厌著龙绡著越纱。 恃赖倾城人不及,檀妆唯约数条霞。 身轻入宠尽恩私,腰细偏能舞柘枝。 一日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中国大量的诗词歌赋及文学作品中,不乏对女子妆容的描述,就连出土的女俑或仕女图及一些壁画中,都可见贴于额上的花钿与眼角旁的斜红。 不过,若是现场亲眼见证千年前的美妆品,那心情就不是惊喜那么简单了。 在南京六合城北何营村的一次保护性考古挖掘中,就曾出土了宋代早年的梳妆品。这次考古非常顺利,古墓都保存完好,没有任何被盗的痕迹,这对于考古工作者来说,算是一件幸事。 中国的盗墓几千年来就没停过,古墓被盗往往意味着一部分有研究价值的文物将会一去不复返。然而,在发掘之前无人知晓此墓的墓主人竟然是女性。等看到陪葬品时,答案让人有点意外。在棺木里,有保存完好的烧香陶罐及十多件梳妆和美容用品。 由于,墓葬只有棺没有椁,考古工作者初步判断,这是一座宋代女子的古墓。 每个朝代的墓葬都有其特征,比如:汉墓的棺木外会套个椁,也就是大棺,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尸体。不过,判断是宋代早期的古墓,更多的依据则是从该墓出土的钱币:开元通宝和皇宋通宝中推断的。都知道,开元通宝流行的时间较长,也很常见,而皇宋通宝则铸造于宋仁宗年间。 但在该墓中并没有发现其它金银等价值高的珍宝,就连一些瓷碗、漆器和陶罐等家常用品,大部分都是古代女子的装扮用品。通过这些陪葬品,还是可以看出墓主人的品味的:铜镜雕有花纹,盒子里盛放着各种香粉,木梳由于年代久远已断裂,手镯也已残破,但并不影响后人对她身份的判断。 虽然,古代男子也爱美,棺木里的尸骸只剩下了一堆骨头,墓室里也没有墓志铭说明墓主人的身份,但从墓室的修筑精致程度来看,墓主人应是女性无疑,而且,生前的家境应该不错,自己也很在意生活的品质。 该古墓能保存得如此完好,还得得益于其采用了一种防腐材料:青膏泥。 青膏泥是一种很黏很细的土,土质本身含水量高,所以渗水性不好。由于其含水量大时,颜色为青灰色,故而得名青膏泥。不过,该土一旦失去水分后,颜色就会变为青白色,所以,也有人称它为白膏泥。通过现代技术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以及钙、镁、钠等多种元素的氧化物。而古人墓葬中使用它,其目的就是利用它来隔绝空气、水分。 古人会将它填塞于棺木和墓室间的空隙处,因此,这个古墓正是有了青膏泥的保护,一直到被发掘前,都是处于干燥的环境之中。既然,该古墓中发现了女子日用品,就会让人不由得想了解宋代女子的相关日常。那时的女人们已经如此在意形象,在服饰上肯定会更会介意。这在《续资治通鉴》中有相关记载,宋代由于长时间和外族交战,服饰文化多少也受到了影响。 宋代女子服饰,上身为袄、襦、衫等,下身着裙、裤,面料基本是罗、纱、棉和绢。至于内衣,是一种抹胸,覆盖整个胸腹,类似于如今女孩穿的吊带衫。至于胭脂、香粉类美妆品,在宋代则是品类众多。其实,关于中国的美妆品,若要追溯它的起源时间,估计得从夏朝开始。 不过,那时的女子们,主要集中于画眉、涂粉。看看史书中的文字,更多也是粉白黛黑这一类的描述。古人对于女子美妆,则会将其视作一道风景,连苏轼都时不时来一句小轩窗,正梳妆。于是,有人分析说,为何中国古代女子如此热衷于打扮,其实,也是离不开男尊女卑的大环境,才会有女为悦已者容这种说法。 也因此,在古代一旦得知某个新款服饰出来,女人们都会在第一时间穿上,生怕落伍了。当然,爱美更是一种自信的表现,通过一些修饰将自己的优点放大,如:花钿,在某一段时期很是流行,主要是北方女子的脸型阔,额头宽,看着精神,但却少了些妩媚。而这就好比后来的南方女子更注重细腰一般,都是在拿自己的长处说话。 如今,城建力度大,类似这种古墓的挖掘会时不时上演。由于,古墓的开挖不再那么神秘,大家对于自家附近发现古墓,更多则感觉是一份责任。 当然,一座古墓不管年代是否久远,它都记载着一段鲜为人知的过去,或许它本身就是一个秘密。如这座宋代古墓,让那个年代女子的生活面貌毫无保存地呈现在了世人面前,让大家得知,原来古代女子和今天的女子一样,在美这一方面的追求竟如此一致。 所以,这些梳妆品,带大家跨越了时间,触摸着千年前的时尚。 参考资料: 【《续资治通鉴》、《宋史纪事本末》、《东都事略》】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