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时期墓葬中的随葬物品

一、明器制度

明器,亦称冥器、盟器,是指专为死者随葬而制作的器物,一般用陶土、竹木或石头制成,也有一些是用玉和金属以及纸等制成的,以安慰死者的灵魂。《礼记·檀弓下》曰:其曰明器,神明之也。涂车刍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

原始时期墓葬中的随葬物品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中国古代的明器制度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人的墓葬里,考古工作者在一个女性头骨的外侧,发现有7颗打孔的小石珠。它们的制作都很精细,必须经过磨、钻等技术才能完成。石珠的表面,均用赤铁矿粉染成红色。这种装饰品应该为中国古代明器的始祖。

随后,考古工作者又在北京东胡林人墓葬中,发现一个少女身上佩戴-串用五十多颗小螺壳穿成的项链和用7段牛肋骨组成的镯。另外,还发现有2件残破的虾类制品。毫无疑问,这些随葬品同样具备了明器的雏形。

新石器时代,中国古代的明器制作已经非常发达了。如在北首岭仰韶文化墓葬里面,大约有60%的墓出土有随葬品。大汶口文化、齐家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大溪文化等墓地中也普遍发现有随葬品。

原始时期墓葬中的随葬物品 在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随葬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为死者专门烧制的明器。这些明器大多是日常用具,还有一些是仿制的家畜、房屋等动产与不动产。如山东大汶口文化墓地大量发现为死者烧制的仿日用品的明器,王因墓地上也发现了陶猪,大墩子发现了2件陶狗和3件陶屋。这些随葬品的明器特征比较突出,特征之一就是拥有丧纹。安特生在《中国远古文化》一书中指出:其表面之花纹种类非常繁复,吾人附图所示仅其中选出之一部耳。但图案繁重之中有一种花纹,为吾人常见不爽者,乃一红色条纹,上下夹以黑色条纹,红纹与二黑纹之间,各留一缝,不施彩绘,普自黑纹之里边向中心红带伸出若干如锯齿之纹……然此种图案凡同期之殉葬陶器,几乎无器无之,但同期之家用陶器,则绝无踪迹可寻,是以吾人视之为一种与葬礼有关之丧纹’,固实有理由之依据也。

原始时期墓葬中的随葬物品 明器制度的等级观念在这一时期已经初步形成,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一墓地中随葬品的搭配、数量和质量的明显差别,就说明了这一点。如甘肃武威皇娘娘台墓葬遗址,墓中随葬的陶器,有的1至2件,有的37件;随葬的玉和玉璧,也是如此不一般多。青海乐都柳湾墓地,墓中随葬陶器数量少者2至3件,多者达90件。陶寺墓地,有的一二百件,但小型墓却一无所有。山东大汶口墓地,随葬品最多的墓随葬品有180余件,但有些小墓根本没有随葬品。由此可见,等级的差异更是有天壤之别。山东大汶口 10号墓,墓中不仅出土有80多件精美的陶器,还发现了象牙梳、玉璧环、玉指环、玉铲及成串的大理石、颈饰等。但小墓仅随葬1至2件粗劣的陶器、石器。

明器随葬这一意识形态高度发展的产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形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丧葬制度。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