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虢国墓出土玉佩,价值不菲,为何却被禁止佩戴?(河南三门峡虢国墓)

1990年的2月份,当时三门峡市正在紧张地进行着一次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地处河南省东部的三门峡市在2000多年前是一个叫虢国的诸侯国领地,据传说,那里的首领是周文王的弟弟。这一次具有抢救性的挖掘,其实进行得并不是很顺利,接二连三出现的盗洞让考古队员们感觉很焦虑,随着不断的努力,挖掘进入到了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墓主人的栖身之处已经近在眼前了。当最后一层泥土被轻轻地拂去,激动人心的一幕出现了,在墓主人朽烂的尸骸上,布满了一层又一层形状各异以及色泽艳丽的精美玉器,它们仿佛是按照某些特殊的样式,井然有条地被摆放在墓主人的胸前。

三门峡虢国墓出土玉佩,价值不菲,为何却被禁止佩戴?

周代时期是一个礼制被极度规范化的年代,这一阶段的先人们,不管是在个人生活上,还是完善的社会制度上都被收纳到了一个有着非常严密、规范的礼仪系统当中。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周代时期的玉器也同样被纳入到了一个有着严格要求的礼仪制度之中。君王适用于什么样的玉器,玉器的大小及尺寸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在佩戴玉器的时候怎样才能体现的更高尚优雅,而臣子们相应的佩戴规范以及用途都有什么区别,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有章可循的,不得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出现。

三门峡虢国墓出土玉佩,价值不菲,为何却被禁止佩戴?

在周代之前,人类对于玉器带有某些非常原始性的推崇,而到了周代时期,这种崇拜更多地演变成了理性的崇敬、敬畏。帝王和达官贵族赐予了玉器比较强烈的政治色彩,他们使用的玉器成为了王朝内等级森严的象征物。在当时,达官贵族和君王的身上,当属玉佩这一装饰最为显眼,它们代表着等级森严的礼法制度。其实一直到三门峡虢国墓被发掘之前,人们并不知道周代王侯的玉佩到底应该是什么模样的。

三门峡虢国墓出土玉佩,价值不菲,为何却被禁止佩戴?

对于虢国墓的发现,其中有一组玉佩被保留得非常完整,它的造型是由七个玉璜组成一个主体,中心区域用丝线串联在一起,丝线上还缀满了炫丽的玛瑙石,在比较盛大的礼仪活动当中,帝王都会佩戴这组玉佩以显庄严,它有着能直接到人膝盖的长度,而这个长度会完全限制君王的每一个举止,他们只能有克制、有节制地迈着庄重地步伐,一种无比神圣的仪式感通过这样的行为举止,深刻地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三门峡虢国墓出土玉佩,价值不菲,为何却被禁止佩戴?

而在古籍当中的记载,在周代时期的祭祀活动中,还要使用专门的六种礼玉,古人们把它叫做六瑞,它们分别是玉璧、玉圭、玉琮、玉璋、玉琥、玉璜,这六个兄弟玉器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器物,更为严密的礼仪规范在它们的身上彰显着,它们专门用来祭拜天地四方,而具体的使用法则被详细地记录在《周礼》的这本书中。祭天要用什么,祭地要用什么,同时祭东西南北几个方位应该用哪几种东西,都是有一定的规定的。

三门峡虢国墓出土玉佩,价值不菲,为何却被禁止佩戴?

现代的考古发现,让我们清楚地认识了这六种神奇的玉器,玉璧是用来祭天的一种礼器,在这六瑞当中,出现年代最早的就是它。与玉璧出现时间大致相同的就是玉琮,它被定义为祭祀大地的礼器。六瑞之中的玉圭,它是一个长条形的玉板,在上端是三角形的呈现,玉圭上凸显的圭角被古人们认为是象征着春天万物的萌发和复苏,在六瑞之中是用来祭拜方位为东方的礼器。此外,《周礼》还记录了玉璜、玉璋以及玉琥的用途,它们分别是用来祭拜北方、南方和西方的礼器。

三门峡虢国墓出土玉佩,价值不菲,为何却被禁止佩戴?

在当时的朝代,王公贵族们不仅是在胸前佩戴长长的玉组佩,他们在肩颈部位、手腕上甚至是小腿上,全都要佩戴上这一串串精美的玉串饰品,它们的组合方式以及材质,会因为主人身份和地位的不同而有简繁之分,而且他们还会把腰带上的带扣做成各种各样的造型,极尽展现工艺精巧之能事,无疑这是一个礼仪文化与玉器文化完美结合的朝代。

三门峡虢国墓出土玉佩,价值不菲,为何却被禁止佩戴?

这一时代的玉器,精工细作的同时还承载着颇为森严的等级观念,在古代时期的玉文化历史上,礼仪用语的标志时期被它所定格。这样一个蔓延着严密的礼仪规范的时代,玉器代表的是笼罩在人文主义光辉之下的一种思想,它无时无刻都在挥洒着高尚的道德感和无比丰富的礼制精神。

搜索关注玉雕匠人卫喜珍,收获更多玉石收藏知识!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