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处理)”是低价大甩卖?别被这些话术骗了(翡翠处理手镯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我是轩哥。
翡翠(处理)的字眼通常会出现在珠宝鉴定证书或是质量检验报告等质量证件及其他珠宝商品标识上。
例如翡翠挂件(处理)、翡翠戒面(处理)、翡翠手镯(处理 )等。
有些商家为了混淆视听,会暗示翡翠(处理)是指翡翠在进行低价甩卖。
而不明真相的翠友们,受其误导会认为所谓的翡翠(处理)是商家低价甩卖存货过多的翡翠。
除了低价甩卖的说法外,有些商家还会说:这些翡翠是经过了切割、打磨、抛光、镶嵌等的处理方法,因此才会写上翡翠(处理)。
受到误导的翠友们,反而会认为自己占了个大便宜。
殊不知,这是掉入了对方的语言陷阱中。
那么翡翠(处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翡翠(处理)并不是所谓的处理品,更不是价格做调整的翡翠。
通俗理解,翡翠(处理)指的是翡翠经过处理(化学物质),已经不是天然A货翡翠了。
也就是业内常说的B货、C货、或是B C货。
在1996年发布的国家标准《珠宝玉石名称》中规定:翡翠(处理),就是经酸洗去除杂质后,做了注胶处理或做了人工致色(染色)处理的翡翠。
该项国家标准于1997年5月1日正式实施,自此取消了翡翠A货、B货、C货和B C货的名称标注。
B货、C货和B C货一律改用翡翠(处理)进行统称,而天然翡翠则直接表述为翡翠。
翡翠经过处理后,的确增添了些许的美感。可这种美感缺乏灵动感,且对翡翠的耐用度以及收藏价值都有一定影响,甚至佩戴后对于人体会有损伤。
因此,各位翠友们看到翡翠(处理)的字样,就可以掉头走了,千万别听信商家的强词夺理。
有些商家为了利润,会故意模糊优化和处理的界线,美名其曰:处理是为了优化翡翠的美感。
要知道,处理翡翠需要用强酸长时间去浸泡低档翡翠原料,这样可以溶解掉翡翠内外大部分的杂质,代价就是破坏了翡翠原有的内部结构。
除此以外,经过漂白、漂白加填充处理、浸蜡浸油、染色等等人工化学方法的翡翠都属于处理翡翠。
这些处理翡翠选用的原材料是一些低档翡翠,价值本来就不高,就更谈不上收藏价值了,稳定性也很差。
真正的优化处理不会改变翡翠的内部结构,而是将翡翠隐藏的美显示出来,例如上蜡。
上蜡指的是用蜡覆盖翡翠表面的凹坑或者裂隙,这样可以使翡翠表面更为光滑,更加美观。
优化后的翡翠在鉴定证书上也不需要做特别说明,同样标识为翡翠。
国家虽然从来没有禁止过销售处理翡翠,但每一名消费者都应该有知情权。
商家有义务向消费者解释清楚翡翠(处理)代表什么,在此前提下,消费者自有其衡量。
我是轩哥,关注我,专注每天分享翡翠干货!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