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旅游攻略及交通(江西婺源旅游攻略 景点)

婺源是一个县城名字,不是景区名字,婺源县都是徽派建筑,在古代都一直是属于古徽州,所以婺源都是徽文化,徽派建筑,徽派习俗。1949年划入江西省。

婺源有很多个景点,都在乡下,每个景点距离县城从十几公里到几十公里不等,景点特别分散。景点与景点之间的路也很遥远,关键大部分没有公交车,也打不到车。

比较出名的景点就是婺源篁岭景区,江湾景区,李坑景区,瑶湾景区,彩虹桥景区,卧龙谷景区,石城景区,长溪, 思溪延村景区

江西婺源旅游攻略及交通 人们习惯性地把婺源的旅游氛围东、北、西三条线。婺源旅游的三条线就是从县城为中点,向西面的为西线,向北面的为北线,向东面的自然就是东线了。

婺源北线

北线的风景与东线相比,内容丰富一些,有古村,廊桥,山水自然风光等,虽然称为北线,但景点不是一条线上,而是到了清华以后象一棵大树一样分散开来。因此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的交通不是很方便,要到清华转乘车辆。从县城出发,依次有丛溪飘流、思溪延村、清华镇彩虹桥;从清华分散开来,其一:浙源、虹关及理坑;其二:大鄣山卧龙谷,黄村百柱宗祠、菊径、灵岩风景区,石城;其三:长寿古里洪村,严田古樟;

北线的交通:从县城到清华的交通极为方便,上午二十分钟即有一趟车,下午约半小时一趟。但要去清华以远的地方,多数要到清华转车。

江西婺源旅游攻略及交通 婺源东线

东线由近及远可选的有月亮湾、李坑、汪口、江湾、晓起、江岭、段莘水库,庆源。这条线多数游客是走李坑,汪口,江湾,晓起,优点是在一条线上,交通方便,但缺点是内容单一,都是古村落为主。

月亮湾:这里往往给许多游客以想像,这里实际上就是一个弯月形的水面,路过这里,有时间停车拍照停留五到十分钟足矣。当然摄影爱好者在光线合适的时候还是值得多等等的。

李坑: 李坑村为南宋乾道三年武状元李知诚故里。村内的260多户人家大多居住在溪的两岸,故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村内有古建、古桥、古亭、古树等景观,村内那清澈的小溪映照着浣衣女美丽的身影,倒映着粉墙黛瓦的古民居。乘婺源至江湾、晓起、溪头,大畈、段莘的交通汽车,中途在李坑下车即可,这是离县城最近的一个景点,因此游人众多,旅游设施开发得比较完善。

汪口俞氏宗祠:李坑再往江湾方向走八公里左右就到了汪口,这里最有名的就是俞氏宗祠,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建筑为清代中轴歇山式,宗祠内凡木质构件均巧琢雕饰,有大中小的各种形体和各种图案一百多组。刀法有浅雕、深雕、透雕、圆雕、细腻纤巧,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被古建筑专家誉为艺术宝库。同时汪口村也是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值得走走看看。乘婺源至江湾、晓起、溪头,大畈、段莘的交通汽车,中途下车即可。

江湾:江湾建村于唐朝初年,滕、叶、鲍、戴等姓人家在江湾的河弯处聚居,逐步形成了一个较大规模的村落。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萧江第八世祖江敌始迁江湾,子孙繁衍成巨族。自唐以来,江湾便是婺源通往皖浙赣三省的水陆交通要塞,成为婺源东大门。不过,这里的出名,是因为国家领导人的到来和认祖归宗,成了伟人故里。乘婺源至江湾、晓起、溪头,大畈、段莘的交通汽车,即可到达。

晓起: 从江湾再往北走七公里就到了晓起村,有上、下晓起之分。是清代两淮盐务使江人镜故里,村屋多为清建筑,风格各具特色,村中小巷均铺青石,曲曲折折,回环如棋局。一些村屋门前设有瓜棚豆架,好一派田园景象。主要景点有古樟、双井印月、濯台焕影等。乘江湾镇到晓起的三轮摩托车,或者到溪头,段莘的交通车在晓起下。

江西婺源旅游攻略及交通 江西婺源旅游攻略及交通 婺源有两个客运站 短途换乘站又称婺源老北站有景区直达 但是北线交通车次少建议包车

一个长途客运站(一般外地坐大巴直达婺源会在这个站下车);一个短途换乘站又称婺源老北站(婺源站可以坐1路或者2路公交到短途换乘站 此站主要是县内旅游中转) ;两个站之间有1路公交。

江西婺源旅游攻略及交通 江西婺源旅游攻略及交通 篁岭是婺源游玩必去的地方。

到篁岭的公共交通:坐高铁到婺源站——换乘公交车到汽车老北站——班车到篁岭。

婺源前往各景区的班车需在婺源汽车老北站乘坐。高铁站旁就有公交车发到汽车老北站。婺源高铁站目前有1路和2路公交车,1路公交车起点婺源县文化广场,途经婺源汽车老北站,终点火车站,2路公交车起点旅游集散中心,途经婺源汽车老北站,终点火车站。从汽车老北站坐班车能到汪口——江湾——篁岭一线,班车20分钟一趟。

注意事项:

高铁站出站右手边广场有公交站,1路或者2路到达老北站,有面包车的班车开往各个景点。千万不要相信外面搭腔的人,会骗你没车了,一直往里面走,停着的才是真的班车。一个人20块左右吧。不敢拼车,坚信公共交通才是最安全的。

2、到篁岭包车游:

坐高铁到婺源站,包车(150元7座车从婺源站到篁岭景区山脚下民宿聚集地)。拼车一个人的费用算下来跟坐公交车差不多。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