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六十,才逐渐明白,不受待见的,往往是这几类老人
01
老龄化逐渐严峻,导致了一个结果——老年人容易被后代嫌弃。
从传统的观念来说,老人是家庭的长辈,理应受到后代的孝顺和尊重。被嫌弃的情况,应该很少发生。
可从实际的情况来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谁都知道孝顺老人的行为最好,可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真诚地接纳长辈。
理想化的孝顺,跟现实的孝顺,终究不是一回事。
尤其在这个老龄人口逐渐增多的年代,家庭的责任在增大,儿女的压力在成倍增长。而且,生活的花费越来越高,就容易让儿女产生嫌弃老人的心理。
亲情的观念变得淡薄,生存的压力在增加,这两者一结合,就只能导致一个结果——人老了,或许就只能够依靠自己了。
谈到依靠,相信我们会想到养儿防老。这养儿防老,真的行得通吗?不是行不通,而是需要孩子有极强的孝顺观念。
人到六十,才慢慢地看透,这几类老人,往往不受待见。
02
卧病在床的老人,往往不受待见。
有道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要想看清楚一个人,我们只需要病一次,那就看得一清二楚了。哪怕面对孩子,道理也是相似的。
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位当父母的,都特别惧怕久病床前无孝子的事儿发生。只不过,父母病倒了,被抛弃了,那是世道的常态。
孩子,理应孝顺父母,永远都把孝道放在心上。可为何人老了,病倒了,就会被儿女无情地抛弃呢?
由于孩子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血浓于水的亲情也变得淡漠起来,所以某些儿女会抛弃父母,某些卧病在床的老人会活得悲惨。
有一位评论家说过,人的价值,只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不断减少,最后趋近于无。到了那一步,所有人都只能成为被抛弃大军中的一员。
这世间讲究的,其实并非是真挚的感情,恰恰是最为现实的价值。一旦这种价值出现问题,相信我们的结果都不会太好。
03
做作不堪的老人,往往不受待见。
有人提出过一个观点,老人无德,影响一家。
老人没有德行,过分做作,那他就会影响到全家的发展。没有任何一个子女,能够承受得了过分做作的老人。
试想,又有谁能顶得住谢广坤以及苏大强呢?
就拿《都挺好》中的苏大强来说,他自私自利,完全不顾及儿女的死活,什么事儿都只想着自己,从而影响了家庭的和谐,甚至割裂了儿女之间的关系。
那苏大强的结果,就只能是被儿女嫌弃,做作到妻离子散 罢了。
在日常生活中,像苏大强这般做作不堪的老人,还真的不少。他们不顾儿女,同时我行我素,让子孙后代过分头痛。
虽然说孩子需要孝顺父母,可是,当父母变得无理取闹的那一刻,那孩子还有必要愚孝下去吗?没必要再愚孝下去了。
儿女,要跟做作的老人保持距离,但还是不能放弃亲情。这,才是基本。
04
总喜欢管儿女闲事的老人,往往不受待见。
《增广贤文》有言: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儿孙自然有他们自己的福气,身为父母的我们,又何必为了子孙后代而做牛做马呢?更何况,父母不该控制孩子的人生。
父母有自己的人生要过,孩子有自己的人生目标要追求,双方就该保持尊重,但不要相互影响。你做回你的事儿,我过好自己的人生,那将是最好的相处方式。
但是,绝大多数的父母都不会这么认为。在他们看来,自己是孩子的长辈,孩子就该无条件听从长辈的建议,不然就是不孝子。
像这样的想法,终究不怎么合适。倚老卖老的年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如今,孩子真心尊重的长辈,并非是多管闲事的老人,而是懂得在背后默默支持孩子的父母。
对于父母来说,别管孩子太多的闲事,就是在还双方一个自由。而对于孩子而言,理应要体谅父母的不易,千万不能有厌恶父母的心理。这,才是做人该有的姿态。
05
总喜欢惹事儿的老人,往往不受待见。
如今的年轻人, 他们需要赡养父母,抚育孩子,以及为了房子和车子而活。对于这些人来说,又有多少人心甘情愿去为父母养老呢?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比较好,不惹是非,不惹争端,相信孩子还是会孝顺父母的。
可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一般,甚至不懂得站在孩子的态度思考问题,相父母就会越活越孤苦。或许,他们连被孩子讨厌了,都不知道。
如今的年轻人,不喜欢招惹麻烦,也不希望活在矛盾是非当中,这就决定了他们有着极度精致利己的追求以及渴望平稳生活的姿态。
人到晚年,身为老年人的我们,不妨锻炼好身体,少惹事,让孩子尽量活得自由,相信我们的往后余生,不会差到哪里,自己也不会被儿女嫌弃。
文/舒山有鹿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