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配和国产剧里的有钱人一起焦虑

像《小舍得》这样的剧,让人有恐婚恐育的感觉。

我以后再也不说国产剧悬浮了。

它们已经进化到了新阶段,判断它到底现不现实,要根据观众的收入和所处阶层而定。

01

你不能说它不真实。

打着鸡娃妈妈的旗号,恨不得每两分钟就塞一个强冲突。

都像是从社会新闻标题,或者微博热帖子上扒下来的那种。

不能演为了重点校学籍花钱托关系;

不能演体制内老师区别对待,语言暴力,随便轰学生。

就把这些环节放在了课外班上。

我不配和国产剧里的有钱人一起焦虑 蒋欣一口一个女孩不用多优秀,随便上上学就行;

我不配和国产剧里的有钱人一起焦虑 还有她那个除了打游戏和喘气儿啥都不会的老公,都是负责招骂引流的。

我不配和国产剧里的有钱人一起焦虑 张国立再来两集有后妈就有后爸操作……

都能在网上找到原型。

但这种真实,就和甜宠剧里的亲亲抱抱举高高一个原理,满满的工业合成味儿。

灵魂人物蒋欣,炫耀起孩子来,时时华妃上身。

歪嘴斜眼,摇头晃脑,阴阳怪气。

我不配和国产剧里的有钱人一起焦虑 外放演法配合狗血的戏剧冲突,量大管饱,爆剧标配。

爆到我一个从来不看国产剧的朋友,突然跟我说:这剧太还原生活了。

很不可思议。

我一直以为还原生活的标准,应该是《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那样的。

生活就是张大民为了搭间小屋,和邻居抢地盘,被开了瓢的脑袋。

我不配和国产剧里的有钱人一起焦虑 是他们小屋里的那棵树,你没辙,就挨着,忍着,自嘲着。

是旧饭桌上的土豆丝;老太太嘴里含的冰。

是小人物和大时代的和解,那才是中国人的史诗。

我不配和国产剧里的有钱人一起焦虑 要中产一点的也有,比如《一一》。

十年前看,对这个片名百思不得其解。

十年后再看,终于明白杨德昌是要告诉你:生活的本质就是重复,是周而复始。

我不配和国产剧里的有钱人一起焦虑 为小舍得真情实感的观众,可能是感受到现在生活的本质是焦虑?

而且还是中产特供焦虑。

住着上海黄金地段的大平层,家里有保姆伺候。

婆媳不和的原因是,婆婆总拿钱砸人。

一言不合就送店铺,送房子,零花钱都是几万几万的给,伤害了儿媳妇的自尊。

我不配和国产剧里的有钱人一起焦虑 孩子上不了金牌补习班,外公分分钟就能敲开区长办公室,里面坐着的是他的老部下。

大家都没有生存烦恼,不是高干子弟,就是富二代。

他们夫妻恩爱,父母健康,随时准备继承家里的产业和人脉。

看这些不用996,也没有35岁危机的中年人,整天苦大仇深,鸡飞狗跳地表演焦虑……

我有种在某音上看炫富博主的感觉。

全剧唯一的穷人,就是蒋欣家的小时工。

但人家孩子智商140,从乡下转学到大城市,不需要任何过渡期,碾压从小鸡到大的富三代,回回考第一。

我不配和国产剧里的有钱人一起焦虑 这是另一种凡尔赛。

总之人人都开了buff,还人人都说我好焦虑。

02

会对国产剧里的中产焦虑共情的当然也是中产。

国内中产阶级的门槛,不同机构,出了好几种不同标准。

2019年,胡润研究院发布过一个《中国新中产圈层白皮书》 。

根据这个白皮书的算法,净资产超过300万的算中产家庭。

中国内地有3200万达到这个标准的家庭。北上广占了一半。

我不配和国产剧里的有钱人一起焦虑 按照这个标准,中国只有8%的家庭进入中产阶级。

他们的收入大多靠薪资,其实就是高薪打工人。

有的数据说月薪12万的就是高收入人群。

有的说在四大一线城市,家庭年收入过30万就算中产家庭。

总之不算房价、物价涨幅;

不算能从父母手里继承多少财产和资源;

不算你是不是到了35岁,就会被优化;

也不算社会福利保障的财富报告,我觉得都是耍流氓。

我不配和国产剧里的有钱人一起焦虑 抛去这些数据不提,我观察了一下身边的中产人士,发现他们最大的共性并不是工资多少。

而是自认为自己是中产阶级。

大厂程序员未必比手握二线城市事业编的人更中产。

中产感,并不只是财富概念。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内心的安全感指数。

当然我说的体制内中产,不是这两年考公考编热潮下,挤破头去抢铁饭碗的年轻人。

而是在那个系统里混了十年往上的人。

写过几次年轻人不再期待改变命运的机会,只求能安稳到退休。

直到这次和我几个中产朋友聊天,才想起来,其实体制一直都香。

一直是划分阶级最精准的标尺,比胡润、福布斯他们准多了。

而以前没那么多人下场,未必是不想,而是家里没人。

从这个角度看,现下的考公考编热,也不是全无积极意义。

至少从侧面证明,大多数人还是认可这个考试的公正性。

但当它不再是世袭制,不再全是萝卜坑岗的时候,那底层年轻人基本上也别想靠它进入中产阶级了。

毕竟自古以来,阶层又名靠老子。

白手起家跃升阶层的当然也有,但早就不是这个时代的主题了。

毕竟像《小舍得》里保姆家小孩那样,智商超过140的人,全世界只有1%。

比中产家庭还稀有。

大多数享受不到鸡娃资源的孩子,能考上丁辉的二本学校,再去拼个国考省考,就已经算最好的出路了。

我不配和国产剧里的有钱人一起焦虑 03

国产剧里满屏的中产阶级,没一个让我看到真正的现实。

大概根本原因,就是根本没说明白中产到底是什么。

它们的任务只是去热搜上扒热点,再把电视剧切块送回到热搜上。

然后按着你的头告诉你快焦虑,就完了。

我不配和国产剧里的有钱人一起焦虑 我也理解中产阶级在里面找共鸣的心理。

他们只是在鸡娃的间隙,偶尔刷刷片段,假装被理解了而已。

他们有点大块娱乐时间也不会去追剧。

而是旅行、健身、姐妹聚会恰咖啡……

电视剧从来就不是给中产以上的人发明的。

当然中产剧也不在乎。

还有哪种电视剧,比它更容易赚钱?

吃的喝的用的玩的穿戴的,万物皆可广告。

《小舍得》更绝,片名直接用了白酒品牌的名字。

他们的焦虑我没法感同身受,反而是植入广告的部分,让我更有代入感。

那种只用一个牌子的洗脸巾;只喝一个牌子的纯净水;

我不配和国产剧里的有钱人一起焦虑 连感冒都只吃一种药的做作感,才最中产。

这是我从某个中产人士身上发现的。

他说他给孩子打疫苗,只去某某家。

虽然和社区医院的疫苗一模一样,也要去高端私立医院多花个几万块,然后发朋友圈显摆。

听到这个故事那刻,我终于搞懂了中产的本质是什么。

就是上过大学的暴发户。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