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完美主义者(5)(完美主义者的优点与缺点)

第二节 完美主义者群像描摹

——那些艺术与现实之中的完美主义者

既然完美主义是舶来品,那么我们就先说说几个舶来的完美主义者,以此作为完美主义的感性阐释。毕竟,感性材料的积累是理性研究的基础。尽管这些人来历不同——或源于艺术,或来自现实,但是他们身上的完美主义都可以为我们研究贾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完美主义者谢尔顿

200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推出了颇受欢迎的情景系列喜剧《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剧集在强调群体性的同时,更注重人物的个性化塑造,科学怪才们性格迥异,反差巨大:主人公谢尔顿(Sheldon)是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粉丝亲切称之为‘谢耳朵’,他性格单纯,极度理性,完美主义者,凡事都要按部就班、井井有条进行,犯错不自知的理直气壮……[1]

失败的完美主义者(5) 相信看过该剧的人都会对谢尔顿的完美主义留有深刻印象。例如谢尔顿在看到政府办公楼前美国联邦旗帜、州旗与市旗的排列顺序有错后感到十分不安,曾先后数次致信州政府要求改正。另外,他在探索碳原子公式时,搞得整个公寓鸡犬不宁,甚至在半夜去到游乐园,钻到一堆供儿童玩耍的橡胶球里不肯出来,只为创设一个探寻的情境。

剧中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有评论说Sheldon是一个超高智商、超低情商的理论物理学家,极其率真却因此有时显得非常刻薄,他不擅长与人交流,是一个有严重强迫症的完美主义者。[2]

失败的完美主义者(5) 二、完美主义者弗朗霍费

完美主义主人公不仅存在于电视剧中,巴尔扎克的短篇小说《玄妙的杰作》[3]同样塑造了一个完美主义者弗朗霍费。

老画家弗朗霍费十年里一直在为完成一幅完美的杰作而努力,在达到他所认为的完美之前,他拒绝向别人展示他的作品。可是,他总是在快要大功告成的时候发现新的瑕疵,就像訾非在分析完美主义者时所说的那样,对于从事艺术职业的个体,作品是个人成就和完美理想的外化和客体化。完美主义者把追求完美的冲动投注到作品上,就表现为对作品缺陷的过度关注,要求作品成为‘杰作’的倾向和不断修改的行为[4]。

失败的完美主义者(5)

巴尔扎克

最后,酷爱艺术的青年画家普桑以让自己的美丽女友吉莱特做模特来帮助弗朗霍费完成《卡特琳娜·莱斯科》为交换条件,获得了在弗朗霍费大功告成之后先睹为快的权利:

‘进来,进来,’老人喜气洋洋地对他们说,‘我的作品完美无缺。我现在可以怀着骄傲的心情给你们看了。任何画家,任何画笔,任何色彩,任何画面,任何光线,都不能与卡特琳娜·莱斯科媲美。’[5]

这段话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弗朗霍费心中的自许之情,一个追求完美的狂人形象跃然纸上。然而,当普桑和波尔比斯走进弗朗霍费的画室,看到的只是一张堆积着层层颜料的画布,根本就没有什么完美无缺的作品!

失败的完美主义者(5) 唯一让两位鉴赏者觉得欣慰的是在画布一角还保有一只栩栩如生的美人的脚。当普桑和波尔比斯把陶醉在自己杰作中的弗朗霍费拉回现实之后,他整个人都不对劲了。就在普桑和波尔比斯走后的那个晚上,弗朗霍费便去世了,在临死之前他将自己的作品付之一炬。

要有诚心,艺术要有诚心;要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必须同自己的作品长期生活在一起。[6]弗朗霍费一直在践行他的艺术信条,甚至连死也要和自己的作品在一起。可是,仔细思考老人的行动,我们却发现,在他对艺术的爱中,似乎还存有另外一种感情。

他花去十年的时间辛苦创作,为的就是完成一幅完美的杰作,赢得世人的称赏。可是当他意识到十年来的努力最终变成了对自己的嘲讽,他的精神支柱崩溃了。他不愿让别人看到瑕疵,于是在临死之前把自己所有的作品付之一炬。

失败的完美主义者(5) 从满腔自信到满怀自卑,弗朗霍费的心理只在一瞬间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这也是完美主义者执拗的两个极端:要么全有,要么全无,绝没有中庸之道可言。

三、完美主义者卡夫卡

如果说谢尔顿和弗朗霍费都是艺术作品中塑造出来的人物,难免有虚构成分,那么,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卡夫卡,则是的的确确的现实存在了。

熟悉卡夫卡的朋友在读到《玄妙的杰作》时,对弗朗霍费一定会有似曾相识之感。近乎默默无闻的卡夫卡也曾在临终前亲自销毁了部分尚未发表的作品,并在给好友马克斯·布洛德的遗嘱中要求他销毁自己尚未来得及销毁的未发表手稿,并且永不再版已经发表的作品。

失败的完美主义者(5)

卡夫卡

不过,马克斯违背了卡夫卡的遗愿,最终成就了卡夫卡的盛名。对于卡夫卡的贡献,早在1946年英国诗人奥登就已经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如果要举出一个作家,他与我们时代的关系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那么,卡夫卡是首先会想到的名字。[7]

既然如此,有着如此才情的卡夫卡为何要将他的作品付之一炬呢?这就与他身上的完美主义特质有关了。作为追求完美的艺术家,他的理想化自我是成为伟大的艺术家,但是完美主义者对创作的苛求使他经常陷入作家身份的焦虑中成为失语的作家[8]。

没有得到广泛认可的卡夫卡,临死时宁愿将自己的作品付之一炬,也不愿将其发表,因为他觉得那些作品并不完美——那是他所不能忍受的。如果将那些作品销毁,他的不完美便不会为世人所知,这是在以一种逃避的方式追求完美。这体现了完美主义者的典型思维特征——要么全有,要么全无。在卡夫卡看来,创作的作品不能惊天动地,索性就不要发表,直接将其毁掉。

失败的完美主义者(5) 艺术源于现实。在外国艺术作品的虚拟世界中,有谢尔顿、弗朗霍费这样的虚假的完美主义者;在现实中,也存在着卡夫卡这样真实的完美主义者。那么,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没有类似的完美主义者呢?答案是肯定的——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就是苦吟诗人贾岛。

虽然史书上关于他的生平只记述了那么寥寥几笔,很难发掘他身上的完美主义特质。然而,正所谓文如其人,在他留下的大约四百首诗歌和后人的大量诗评中,贾岛的完美主义形象还是比较丰满的。下面,我们主要以贾岛诗歌和后人的诗评为分析材料,分析贾岛诗歌创作的完美主义特征。

失败的完美主义者(5)

截取自漫画《贾岛还俗》

  1. 龙念.美剧《生活大爆炸》的叙事特征及其文化内涵[J],当代电视,2013(6):22-23. ↑
  2. 欧阳竞慧.美国情景喜剧幽默语言风格构成要素浅析——以《生活大爆炸》为例[J].大众文艺,2014( 10):171-172. ↑
  3. (法)巴尔扎克(Balzac)著;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编辑委员会编.巴尔扎克中短篇小说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621-653. ↑
  4. 訾非,马敏等著.完美主义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27. ↑
  5. (法)巴尔扎克(Balzac)著;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编辑委员会编.巴尔扎克中短篇小说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648. ↑
  6. (法)巴尔扎克(Balzac)著;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编辑委员会编.巴尔扎克中短篇小说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651. ↑
  7. (德)瓦根巴赫著,韩瑞详译.卡夫卡[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1. ↑
  8. 刘宏凤.卡夫卡——一个完美主义者的悲剧[J],集宁师专学报,2009(1):36-41. ↑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