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43岁归隐深山,开了家饭馆,一个月只接待30人,连李安也要排队(看破红尘归隐深山)
在台湾新北市的一座深山里
藏着一家奇怪的餐厅
餐厅位置远离闹市
为了寻找最安静的地方
店主曾经一连搬了三次家
最后把位置定在山水之间
来过的客人说
要不是有向导
这曲曲折折的山路
还真不好找
主人自称自己会泡茶
但对做菜一窍不通
店里没有菜单
四季时令是什么
客人就得吃什么
不要提前点菜,没用
偏僻的地理位置
不正常的经营理念
主人说做这家餐厅
不过是给自己一个喘息的空间
并不想着盈利如何
请大家不要蜂拥而至
如果你怀着猎奇的心里
觉得一切都只是商家一个噱头
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这里一个月只接待30人
想来请至少提前一个月预定排队
就连李安也没办法
只能等
这家餐厅就是食养山房
有人说来台湾
不到食养山房
那就是白来一趟
食养山房的主人叫林炳辉
在很多朋友眼里
他是个温文儒雅的茶人
一身棉布麻衣
一把朱泥小壶
一壶山泉水
几个陶瓷杯
林炳辉泡茶
喝茶
一坐就是一天
他泡茶
手上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
茶壶里的茶叶也不名贵
但从他手里接过的茶水
喝的人无不惊艳
林炳辉会泡茶
更会品茶
是茶友心中的大师
很多人不远万里而来
只为找他切磋一下泡茶的功夫
喝一口他亲手奉上的香茗
常人只知林炳辉茶艺惊人
却不知从前的林炳辉还是个设计师
经营着一家小型制造厂
在巨大的压力中痛苦不堪
直到他去一个朋友家喝茶时
才突然顿悟
每天压力巨大是活着
看淡一切慢慢停下也是活着
何不让自己放松一点
给自己一个喘息的空间
于是
在43岁的时候
林炳辉毅然决然的放弃一切
在山水之间建造了自己的家
凭着自己的设计才能
他在依山傍水间造了一座房子
一切从简,布局大气,禅意幽深
房子建好之后
他还没有想过做餐厅
依然接一些设计活计维生
直到后来朋友吃了他准备的饭菜之后
大夸他厨艺高超
他才意识到
不如就在这山水之间建一个餐厅吧
没想到
自己的餐厅一开张
凭着隐居深林的风景吸引了无数人
很多人慕名前来
听闻他爱茶
便找他一起喝茶
慢慢餐厅有了名气
来的人越来越多
林炳辉却害怕了
他自认自己只会泡茶
不会做菜
怎能糊弄大家吃食
而且越热闹他越惶恐
自己隐居山林
就是不闻喧嚣
初心受到考验
没办法
只能搬家
害怕人找到
他连搬三次
终于在偏僻的深山里建了食养山居
一处房间做餐厅
一月只接待30人
一处房间做茶室
只为茶友准备,不开放
食养山居
与前期的餐厅不同
这里更安静偏僻
打开门,就是绿树青山
推开窗,就能听见鸟鸣流水
房间布置
一切按林炳辉心中的禅意而来
简朴的小矮桌
素色的榻榻米
纸皮灯笼里透出暖黄的灯光
贴合自然,呼应山水
每一物都精心设计
对于餐饮
林炳辉打破常规
既然自己不会做菜
索性就随心而来
但为了满足这种随心
他一个人跑遍国内外
向很多大师取经做料理
做菜如品茶
都要极致且自然
最后
他才悟出
最美味的饭菜
不过因时而食
食得其鲜
简单纯粹
才是对食物最大的敬意
于是
他把四时时令请进了厨房
春天
会有清晨刚从竹林里掰来的鲜笋
夏天
有从瓜棚里摘来的沾着露水的苦瓜
秋天
少不了从泥沼深处挖来的莲藕
冬天
有从山里拔来的嫩萝卜
没有珍贵的食材
一切尊重自然
没有菜单
不意味着菜肴不用心
不同的时间段
客人吃的菜肴都不一样
但每一道菜
都精心烹饪
说不出的考究
最令人难忘的
是一道莲花汤
汤里的食材或许不同
但都会有一朵干莲花
莲花吸收了汤汁慢慢绽放
堪称食养山房一绝
吃完饭
客人可以在食养山房里四处游览
看山看水
领略自然之美
也可以跟着林炳辉一起
泡茶品茶
慢慢感受茶水的魅力
只是客人来的时间
终归短暂
比不得林炳辉一人面对深山老林
独自泡茶品茶来得自在
当然
也有人会问
这样一人居住在这山林
是否会感到寂寞冷清?
每每遇到这种问题
林炳辉总会笑笑
我哪有时间寂寞
有美景,有茶
还有这满山的时令
我感恩生活还来不及
怎会寂寞
何况我还有常常拜访而来的茶友
切磋茶艺,感慨人生
如此足矣
其实
每个人都一样
只要能够按自己的初心而活
就是人生的大智慧和大满足
就怕你,求而不得
在这滚滚尘世里
纠结挣扎,苟延残喘
或许对于林炳辉来说
有山,有水,有茶
有莲花,这就够了
一念心清静
处处莲花开
心安顿了
即使是一寸天地
亦能有云水三千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