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鬼树不入宅”到底是哪五种树?到底这是迷信还是有科学依据?(五鬼入宅符咒语)

想必大家都听过这么一句老话:五鬼树不进宅,一家乐开怀。而这句话在我国各个地区也广泛流传着。

那么,五鬼树到底是哪五种树呢?

这种说法是不是迷信呢?

它们为何就不能在家中种植呢?

今天就来跟大家讲一讲。

“五鬼树不入宅”到底是哪五种树?到底这是迷信还是有科学依据?

树中佛头

风水学是一门将多种学科融合为一体的自然科学,目的是为了找寻天时地利人和的境界。在我国很多地区,风水学也十分受欢迎。

不仅如此,在房屋建筑以及栽种树木上也与风水学,息息相关。

一旦你栽种错了的话,即使你自己感觉没有问题,你的邻居也会不乐意。而民间俗话中所说的五鬼树,就不适合在家中栽种。

那么这五鬼树到底是哪五种树呢?

大家对五鬼树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桑,柳,杨,槐和苦楝这五种树木。

“五鬼树不入宅”到底是哪五种树?到底这是迷信还是有科学依据?

五鬼树:桑树,柳树,杨树,槐树,苦楝树

咱们就先从桑树来说说。

有句谚语叫: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院中不留鬼拍手。其中前不栽桑指的就是桑树。

而这主要是由于谐音的关系,桑同丧同音,民间说法开门就看到桑树如同开门见丧,对于主人家来说寓意十分不好,旁人看到也会觉得晦气。而在风水学上,桑树聚鬼,对人不利,会使人身体虚弱易患病。

其科学性是:

桑树可以说是浑身是宝。桑叶可以养蚕,桑木可以制作器具,其枝条也可以用来编筐,而桑葚不仅是一种美味的水果,还可以酿酒和入药。

所以桑树不在房前栽种,主要是人们希望图个好彩头,图个吉利。门前栽种寓意好的树木,天天看到自然身心愉悦。

“五鬼树不入宅”到底是哪五种树?到底这是迷信还是有科学依据?

桑葚可是小朋友们的同年记忆

而谚语后不栽柳指的就是柳树了。

柳与溜同音,民间认为在屋中栽种的话,钱财会溜走。民间还传说,柳树本就是鬼界之木,柳树枝可以打鬼。

而且柳树与农村的丧事有关,在农村办丧事出殡时,孝子贤孙们都会手持一根哀杖,而这就是柳树枝做的。所以人们避讳在家中栽种柳树。

其科学性是:

柳树在春天会飘柳絮,这容易引起人们的过敏和呼吸道不适,所以柳絮天人们也都不爱出屋。

“五鬼树不入宅”到底是哪五种树?到底这是迷信还是有科学依据?

春夏之际,柳絮的确是过敏体质的一大噩梦

而院中不留鬼拍手指的是杨树。

这是因为在晚上起风的时候,杨树的叶子沙沙作响,像是鬼在拍手的声音。农村老人也会用这种声音来吓唬不睡觉的小孩子。

其科学性是:

风吹杨树叶的声音的确很大,会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而且这个声音的确有些吓人,可能会引起小孩子心理上的不舒服。

“五鬼树不入宅”到底是哪五种树?到底这是迷信还是有科学依据?

风吹杨树的声音的确有些渗人

下面我们再说说槐树。

一看这个槐字,你大概就能猜到原因。没错儿,槐字里带个鬼字。而这个鬼字也引得人们脑洞大开。

在风水学上,槐树是阴树的一种,阴气非常重,被称为木中之鬼。还有种民间说法是槐树会长出鬼脸,槐树的树龄越大,树身鬼脸也就越多。而民间传说槐树也总与上吊有关。所以槐树十分不吉利。老话还说,槐树不上房,意思是槐树不能用作房屋建筑的材料。

“五鬼树不入宅”到底是哪五种树?到底这是迷信还是有科学依据?

木中之鬼——槐树

其科学性是:

槐树生命力顽强,长得十分高大,这容易引雷,导致房屋遭受雷击。而且一旦遭遇狂风暴雨,树枝断掉也会砸坏房屋。给人们带来安全隐患。

不仅如此,槐树也长得枝繁叶茂,会占用院内大量的空间和面积,致使屋内采光不好。

而且槐树的树龄越大越容易空心,不仅会导致蛇蚁之类的动物在里面安家。何况空心的树木并不结实,用做房屋建筑也不安全。

“五鬼树不入宅”到底是哪五种树?到底这是迷信还是有科学依据?

槐树枝繁叶茂,容易引雷

最后我们说说苦楝树。

民间传说苦楝树也是阴树的一种,会招鬼,因此不吉利。而且它的寓意不好,民间认为栽种苦楝树,这样就是苦命人家,栽种了等于是自找苦吃。

其科学性是:

苦楝树很招蚊虫。特别是夏天,苦楝树下面会有蚊虫成群的出没,影响人们的休息。而且苦楝树的果实有毒,儿童误食会出现危险 。

但是它们也并非一无是处,它们的适应能力强,在贫瘠土壤依旧能顽强生长。因此多被用于造林防护。而且它们的果实和皮也有药用价值。

“五鬼树不入宅”到底是哪五种树?到底这是迷信还是有科学依据?

苦楝果实有医药作用

所以关于五鬼树不宜进宅,从一定程度来说,是由于谐音以及不科学的民间故事,导致人们心理上所造成的误解。但它们不适宜在家中栽种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而且这几种树木都是有利用价值的。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放大它们的缺点而忽略了它们的优点。人们应该扬长避短,把它们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朋友们,你的家乡还有其他的鬼树吗?请在评论区留言,让我们共同讨论。

头条辟谣全能创作家树民俗农村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