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上坟不能过三代,祭拜不能过未时”,为啥?老话在理吗(正清明不能上坟的俗语)
导读:农村俗语上坟不能过三代,祭拜不能过未时,为啥?老话在理吗
随着天气的变暖,传统节日清明节也即将到来,清明节跟其他的节日明显的不同,因为清明节还是二十四节气其中之一。所以清明节也是关乎到天气走势的,清明节当天的天气变化,对于之后的天气走势有着很大的影响,有句俗语叫做:清明吹起坟上土,农民种地白辛苦,这句老话指的是清明节如果出现了大风天气,那么之后的天气会出现降温,而且很有可能会出现倒春寒,极低气温的到来对于农业带来的危害是深远的,会导致庄稼直接减产,所以村民种地就成了白辛苦。
清明节也是传统的上坟祭祀日子,也是全年最大的祭祀日,清明这一天的农村道路上,有出息了久违的车辆,熙熙攘攘得很容易堵车。清明节上坟按照民间的说法和讲究是颇多的,而且根据地域不同都有各自的讲究,这也衍生了很多的农村俗语老话,这些俗语老话流传到现在,依然被大家津津乐道,所以说很多俗语还是具有一定道理存在的,其中有句老话叫做:上坟不能过三代,祭拜不能过未时,这句老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上坟不能上三代,这句话虽然很容易理解,但其中的原委是有很多说法的,上坟不能上三代指的是自己去上坟,只能上到爷辈、父辈,也就是说清明节祭扫的时候,自己只负责到爷辈即可,再往上就不归自己去管,而是有自己的父辈去完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这也是有很多原因导致的,一来农村有句老话叫做一坟管三辈,意思就是说爷辈的只能管到孙子辈,再往下自己就无能为力管不到了,而是该有自己的后代去管理,所以说上坟也就成为了只上三代。
除了民间一坟管三辈之外,农村还有一句老话叫做树大分叉,人大分家,尤其是过去的农村子女较多,结婚之后通常都会选择分家,而且一个支脉上的自家人,也会在过了五服之后不再属于自己家人。这也导致了这些分家之后,也包括分祖坟,有的会选择自己的爷爷辈立祖,重新安排祖坟,也有的会迁坟,也有的会随着祖坟继续下葬,这也就形成了上坟很难超过五代的实际情况,而且还有因为后继无人没有人丁,坟地自然而然的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坟头逐渐的坍塌直至消失不见。所以上坟能够上到三四代最为多见,五代再往上就比较稀少。
清明节上坟对于时间也有一些说法和讲究,其中俗语将其称之为祭拜不能过未时,清明节上坟最佳的时间是卯时至午时,也就是指早上的五点一直到下午的三点之前,都是比较适宜去上坟祭扫的,但是过了午时也就是三点种以后,就不宜在去上坟祭扫,这也是三点之后太阳开始逐渐变淡,而阴气也会开始上升,加上清明节这一天的气场原因,会导致环境比较的阴冷,所以过完上坟对于自身是不宜的,对于这句老话你怎么看?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