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墓结束后,能把供品拿回去或直接吃掉吗?清明节后需注意什么?(扫墓一般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清明小长假已经结束,很多回家扫墓祭祖的朋友们也重回工作岗位。清明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是缅怀先人、追悼逝者的重要祭祀节日。
在清明来临前,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准备好香火、纸钱、鲜花和水果等祭祀用品,在清明节当天我们需要和家人一起,携带这些准备好的贡品到祖先、亲人的墓地上,给亲人的墓地清理清理杂草、添一抔黄土、把墓碑上的灰尘擦干净、摆上贡品、燃烧纸钱、磕头祭拜亲人先祖,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民间有句俗语:再累莫坐人肉凳,再饿莫吃坟前供。 祭祀先祖时,给先祖摆上祭品、供品时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所以在清明这天,去墓地扫墓时,子女们都会携带上各种各样的供品。但因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携带的供品也是各不相同,一般来说都是:糕点、肉类、水果。 在我国殡葬文化中,扫墓祭祖是有诸多讲究的,其中有一个说法叫做:祭三贡四。也就是准备的供品必须是单数,可以是三样、五样、七样、九样,忌讳双数。 有些儿女们在给亲人扫墓时,为了表达敬意和哀悼之情,在供品上会下功夫,比如准备的烟酒是高档的、水果会选择进口的、糕点也会选择最贵的,只希望能让先祖们品尝到儿女后代的一份孝心。 我们都知道,在扫墓结束后,墓园的工作人员为了防止发生消防事故,会及时把墓地上的没有焚烧干净的祭品销毁,有时候也会把扫墓后的供品拿回家。 今年清明节我们去墓园扫墓时,遇到了一件类似的事情。 因为受疫情影响,今年我们当地墓园依旧不允许市民进入墓地祭祀,如果市民要焚烧祭品,只能在墓园外的农田里进行。 在我们祭拜先祖,焚烧祭品时,时不时能看到一些拿着黑色塑料袋的中年妇女在一旁走来走去,时不时的左顾右盼地环顾四周,似乎在焦急的等待什么。当发现有家庭结束扫墓离开后,这些中年妇女会赶紧把别人家上供的糖、烟酒、水果、肉馒头装进塑料袋里带走。 看到此,我不禁有些疑惑:这些供品时供奉给先祖逝者的,说白了就是给死人吃的东西,活人拿回家吃难道不会觉得晦气吗?而且家属前脚刚走,这些人后脚就把供品拿走,这不是对逝者不尊重吗? 公婆告诉我,东北这边的扫墓习俗,祭祀后的供品是可以拿回家的,有的人还会把这些供品赠送给周围的亲朋好友,也会分给孩子吃。因为在老一辈人的眼里,这种供品供给先祖后,再拿给孩子和亲朋好友吃,可以让他们感受先祖的福气,享受先祖的庇佑,以后无病无灾。 事后我又咨询了我的一些南方朋友,朋友们则表示,在她们当地丧葬风俗里,扫墓后直接离开不允许把供品带走,要是偷拿了供品,那就是对逝者的不尊敬。 那么,扫墓结束后到底能不能把供品拿回去或者直接吃掉呢?这是个比较有争议的问题,也是让人很纠结的问题,因为各地风俗习惯不同,对供品的处理方式也是各不相同。 今天我们针对这个问题来共同探讨一下关于清明节的一些冷知识。首先,我们先来科普下:祭祀先祖为什么要摆放供品?
祭祀先祖这个传统最早是可以追溯到我国周朝时期。我们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也经常会看到在古代祭祖时,人们会在供品台上往摆上了猪,鸡,鱼,等肉类,各种各样的水果、糕点等,通过祭祖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对子孙的祈福。 古代帝王也经常会通过祭祀来祈求国家风调雨顺,人民平安幸福,所以祭祀思想一直对人们有很深的意义,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慢慢变成了活人对逝去亲人的一种思念和悼念。 一般来说,祭祀用的供品大多数以猪肉、家禽肉、全鱼这三种荤食,像牛肉和狗肉是不允许用来祭祀的,可以说是禁忌,有的地方风俗,还会在祭祀时准备三种新鲜素食,像豆芽、豆腐和百叶或是一些新鲜的瓜果。 比如在我湖北农村老家,在清明节或者逝者们周年忌日时,我们会为亲人准备一些生前他们爱吃的食物以表哀思。例如我爷爷生前特别喜欢吃罐头和苹果,所以每年清明节我们给爷爷扫墓时会在墓前给他摆放两罐水果罐头和一些苹果;像我爸爸生前爱吃面包和麻花,那我们在他忌日时也会在墓前多放一些面包和麻花。 所以,祭祀先祖摆放供品是对他们的一种缅怀,也是清明扫墓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部分。扫墓结束后能不能把贡品拿回去或者直接吃了?
那么,这些供品在扫墓结束后能否带回家吃掉呢?每个地方的说法也是不同的。1、有些地方在扫墓后不允许把供品带回家,也不能吃掉。
在有些地方,扫墓后是不允许把供品带回家的,也不允许在墓前把供品吃掉,否则就是认为对逝者的不尊敬,通常人们把供品摆放在墓前,祭拜后直接离去,仍由这些供品自生自灭。 比如开篇中提到的那句俗语:再累莫坐人肉凳,再饿莫吃坟前供。说的就是这个习俗,奉劝别人不要随意吃坟前供奉的供品,以免遭来祸端。 这并非是封建迷信,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因为坟前的供品是不卫生,比如在农村,坟墓都是在农田里,供品的香味会引来一些蚊虫,甚至还会引来一些流浪动物,这些蚊虫和动物啃食过的供品,如果人再吃了则对身体不利。 而且这些供品不管是熟食还是生食,时间久了就会变质腐烂,可能表面上没有什么变化,实则内在早已腐烂变质,人吃了很容易中毒生病。 所以,在有些地方扫墓上供后,会隔一天后去墓地里把这些供品统一处理丢掉,以免旁人误食了变质食物引发意外。2、大多数地方在扫墓后既可以在直接吃掉,也可以带回家。
大多数地方在清明扫墓后都允许把供品带回家吃掉或者在墓地里如果觉得肚子饿,可以直接吃掉。 比如东北这边,大部分人在扫墓后为了不浪费食物,都会把这些供品带回家。像我表姐嫁到了浙江,他们当地的风俗也是类似的,在清明祭祖时,会准备很多祭品和供品,当地人就算家里条件不富裕在这一天也会花钱准备很多殡葬用品。在扫墓结束后,会把供品留一半在墓地,剩下的一部分带回家吃。 就有点像我们去寺院里拜佛烧香一样,很多寺院每年都会举办很多大型的水陆法会,香客们会供奉很多水果、糕点,在法会结束后,寺院的师傅们会把这些水果糕点分给在场的香客们,很多香客都争先恐后的去抢夺这些食物,带回家给自己家人和孩子吃,这些食物在他们心里就像福果,潜在的希望吃完后能得到祝福和庇佑。有些人也会在扫墓后把这些供品分给墓地管理人员或者一些流浪者。 其实这并不是人们迷信,而是在很多人心里这些供品如果不带回家仍由腐烂坏掉,一来腐烂的食物容易引来一些蝇虫,污染先祖的墓地;二来这些供品都是花钱买来的,可能某些烟酒水果还是花了高价买来的,要是直接丢掉不要,未免有些浪费。 据史料记载,在乾隆年间,每年皇帝都会举办春秋祭祀,祭祀完所用的肉都会分给手下的王公大臣,所以这种扫墓后吃贡品的行为是被允许的。清明过后,有哪些事情需要注意和避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几乎每年清明节这天天气都不太好,不是下雨就是阴天,而像我们当地,在清明节这天还下了一场雨夹雪,气温骤降好几度。 如今清明节已经过去,很多人会觉得在清明假期结束回归工作后,会突然觉得身体出现了不适,比如浑身疲惫、食欲不振、甚至有些精神恍惚,这时有些人不禁会胡思乱想道:是不是清明节扫墓时遇到了什么东西? 其实,这种现象很常见,可以说很多人在清明节后都会遇到的,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并非像人们心中想的那么恐怖。 1、清明节前后天气可能不太好,甚至雨水较多,所以也会导致空气里湿气加重。而有些墓地都是建议在城市偏远郊区,甚至在山上。这些地方本就远离市区,平时人烟稀少,而且山上的环境本就偏阴冷,再加上下雨,湿气就更重了。 而清明扫墓通常都是在早上去,有些人为了能路上不堵车,早点完成扫墓,甚至天不亮就去了墓园。早上露水中,寒气凉,在墓园里扫墓拜祭,免不了被湿邪之气乘虚入体,所以会导致身体出现不适。 所以,在清明节过后建议注意保暖,可以喝点生姜水驱驱寒,谨防感冒。 2、上文中也提到了,扫墓后的供品有些地方时允许拿回家食用的,有些人出手比较阔绰,为了彰显孝顺,同时也为了向旁人炫耀,在扫墓前会花钱购买很多丰富的食物来祭祖,比如一些大鱼大肉,好烟好酒。在祭拜结束后直接拿回家,虽然无伤大雅,但是过分的食用太过油腻的食物肯定会加重肠胃负担。 而有的人为了庆祝清明节,甚至还会特意做一桌丰盛的饭菜来犒劳自己。本来三天假期人就容易倦怠,每天睡到自然醒,饮食作息都没有规律,再大吃大喝后,或许会给身体造成更大的负担。因此在假期结束后,回归正常工作生活后,身体会突然不适应。 所以,在清明节后建议清淡饮食,不要吃太过油腻的食物,让自己的肠胃缓解一下。 3、那为什么有的人在扫完墓后浑身酸疼,精神恍惚?这并非是受到了祖先的惩罚,而是因为扫墓原本就是一件力气活儿。 特别是在南方地区,清明祭祖就像春节一样隆重,有些地方风俗,在这一天可能还要举办盛大的祭祀活动。这一天整个人的精神可能都处于高度紧张中,而且扫墓时还要携带大量的殡葬用品去墓地,扫墓时又跪又拜的,一天下来身体肯定吃不消。 再加上有些在外地工作生活的人,在扫墓后为了不影响工作生活,可能上午扫完墓,下午就坐车回外地,长途跋涉后就会感觉身体被掏空。 因此,在清明节后建议多加休息,不要过分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加快身体机能的新陈代谢。写到最后。
祭祖更多的是表达了我们对先人的情感流露,对祖先的感激之情,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缅怀恩情,孝敬父母,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优良传统。而对于祭拜后的供品,大家也可以放心吃,不用有任何的心里负担和别的想法,同时也希望世界和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