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再饿莫吃坟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人肉凳指的是啥?

在古代,古人对任何事物都会心存敬畏,尤其是和鬼神沾边的事情,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皆是如此。

不过古代的信息并不发达,一些诡异的事情发生之后,只能通过人传人的方式扩散,最后则会形成穿井得人,以讹传讹的情况,最终可能会将一件小事情,说成是神鬼作祟。

而值得注意的是,古人还把这些经验总结成俗语流传于民间,为的就是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去触碰一些霉头。

比如今天所说的这句俗语,再饿莫吃坟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就是如此。

俗语:“再饿莫吃坟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人肉凳指的是啥?

坟前供

俗语的前半句大家很好理解。古代但凡有人去世,都会大操大办,这不仅是对死者的尊重,也是古代对于孝道的一种遵守。

随着时代的发展,丧葬的仪式和程序也是越发复杂,除了要举办繁琐的仪式,还要进行守孝、守灵等制度。

此外,每逢节日家人还要前往坟前祭拜。祭拜时会摆放一些食物,洒落一些酒水,以示对亲人的尊重和思念。

当然,祭拜时坟前所摆放的贡品,是留给死人享用的,因此祭拜完毕之后,并不会将这些供品回收并留着食用。

这不仅是对死者的不敬,也容易出现一些邪祟事件。

俗语:“再饿莫吃坟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人肉凳指的是啥? 不过到了灾荒之年,一些实在无法忍受饥饿的人,就会寻找一些大户人家祖先的坟墓,看看有没有供品可以吃。

如果是清明时节的供品被吃掉还好,但如果是中元节,或者是重阳节的时候,吃掉这些供品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因为这个时候天气很热,食物放在荒郊野外不仅会附着许多细菌以及病毒,而且经过烈日的暴晒很容易腐坏,尤其是肉类和水果。

那么吃了这些东西之后,生病都算是轻的,弄不好会食物中毒,最终死亡。

可不明就里的古代人,以为这是惊扰了墓中的鬼魂后被索命。因此久而久之之后,人们就开始流传再饿莫吃坟前供的说法。

俗语:“再饿莫吃坟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人肉凳指的是啥?

人肉凳

其实对于上半句,大家很容易理解,但这第二句就让人有些迷糊。所谓人肉凳是个啥东西?

如果去看一些宫廷的影视剧会发现,如果皇帝微服出巡到了荒郊野外,累了的时候又没地方坐,那么身边的左右侍卫就会单膝跪地,然后两个人半跪的左右腿拼到一起,就成了一个凳子,供皇帝坐着休息。

可以看出,所谓的人肉凳就是人的大腿。

所谓的不能坐人肉凳,是说成年女子不能随意坐在别人的大腿上。这在礼仪上被称之为轻浮,或者下作。

俗语:“再饿莫吃坟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人肉凳指的是啥? 因为可以坐在成人腿上的,要么是幼小的孩童,要么是在卧室内,妻子坐在丈夫的腿上打情骂俏。这两种情况不仅合乎规矩,也可以增进亲情或爱情。

但若在公开的场所,妻子以累了为借口坐在丈夫的大腿上,那就是有伤风化,被世人所不容。

其实即便是现代,这种情况也会给其他人带来不适,这毕竟是夫妻间私下里的一种亲密动作,怎么能在公共场所卖弄呢?

为了礼教,古人才总结出了下半句俗语,以此来警告世人,做人要懂分寸,知礼仪。

俗语:“再饿莫吃坟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人肉凳指的是啥?

俗语的理解‍‍

俗语是文化瑰宝,虽然有一些俗语具有迷信色彩,但这恰恰代表了古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实不论是鬼神也好,礼仪规范也罢,中国人就是这么度过了5000多年,这才形成了一个历史悠久,不会断层,逐渐被世界所认可的中国文化。

所谓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一种既包容一切文化形式,也会对其进行规范的文化方式,这才是中华文化可以流传至今的秘诀所在。而不像一些国家一样,文化单一,不求突破,没有规范。

俗语:“再饿莫吃坟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人肉凳指的是啥? 就像俗语,可以涉及任何方面的信息,但要求就是要以人为本,要起到警示和借鉴的效果。

随着时代更迭,还会根据当时的情况进行修改,以此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再比如我们的文字,最初的甲骨文其实每个字就是一幅画。等到书写工具和载体越来越方便之后,繁琐的甲骨文就开始逐渐简化,最终形成了如今多元化,多含义,复杂却有效的一种语言文字。

而俗语也是如此,一直秉承着警示的理念,却不断创新和改变。这才是中华文化原本的样子。

参考资料:《俗语大全》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