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葬礼隆重有序,那些令人害怕的仪式,正是别人的孝心与伤心(中国谁的葬礼最隆重)
丧葬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与死亡相关的特殊的社会活动,起源于人类对动物的模仿,是一种人类的本能意识,后来在社会的发展中加以灵魂观念和宗教信仰的影响,逐步形成一个复杂的体系,涵盖了心理、伦理、道德等方面,甚至到达了艺术的范畴。
首先是更衣,中国传统的丧葬讲究寿终正寝,人光着身子呱呱坠地,但不能光着身子离开。在他逝去的一刻,儿女们请人擦净他的身体,换上内外新衣。寿衣棉质最好,丝质最贵重。其中有不少讲究。一是四季穿棉,无论春夏秋冬,四季的衣服都要穿全。二是穿单不穿双,全身上下相加必是单数,三领二腰五岳为尊,四领三腰七级浮屠,五领四腰九五之尊。三是长衣长裤,意在死者不受风吹日晒雨淋。都是在世的人一片思念之寄托。
然后是哭丧,客人来了,必定由一家中年长的老人,瘫坐在灵床前,哭不是重点,重点是大声喊出死者的生前的种种好处,以及自己对他的万千不舍之意。现在的小辈大都不会哭丧,于是出现了一种哭丧师的职业,他们往往与丧乐乐队一起,有的是其中一员,他们用方言边喊边哭,声音悲伤至极,配合上夸张的动作,像是一场小戏,在悲伤的环境下格外分明。
接着是停灵与守灵,亲人们将他移到灵床上,围绕着他坐下,等待来吊唁的客人。夜幕降临时,点起长明灯和三根香,希望长明灯照亮死者归途,希望三炷香穿过阴阳二界联通死者。亲人们三夜轮班值守,不能入眠,不能打盹,最后一次陪伴死者。有人会害怕守灵,害怕与尸体独处,实际上当真正经历这一刻的时候,一切的恐惧都不会有,那个至亲的人的离开,守候他的时间反而倍感珍惜。死者会在灵床上,聆听三天为他而作的告别仪式。
还有祭拜。在世者依亲疏披麻戴孝,嫡亲子女、媳、孙、孙媳等为重孝,内穿粗布裤襟,白粗布腿带,外罩斜襟孝袍,腰系孝带。孝子戴一把抓平顶儒中外带麻冠,侧缀麻络,即梁冠,其上所用麻有单双棵之分,父母双亡则两根麻缠绕;孝鞋在普通鞋上罩上白布,后跟缝红布,这一点在《竹林的故事》中描写过三姑娘曾为她父亲逝世将好看的鞋面花纹用白布遮挡。女人将白布折成两寸宽的布带,围在头上脑后交叉,下端搭至腰间。
至现代孝服已简化得多,孝男穿麻衣草帽,孝女和媳妇罩粗麻布,其他亲人腰缠白布。黑纱男子系在左臂,女子系在右臂,一些地方女性头上也会戴一小缕白色或黄色的毛线。当夜晚将至未至,时辰到了,道士在前诵经念咒,子孙手执红烛围绕死者成为一个圈,缓步环绕行走,红烛闪烁,白布梭梭,灵堂灯火通明。
当三天丧事完毕,古时要请风水先生看风水,选择利于子孙运势的地方下葬,下葬前孝子摔盆,捧着遗照带领抬棺人。现在孝子捧着遗照将死者送入殡仪馆,最后进行一次遗体告别仪式,最后死者火化成一小盒,孝子将盒子带回家。
在苏州,死者的亲人会在家门口的地上用白灰画一个圈,指引死者回家的路。
到这里,这一切并没有结束。死者家中的祭坛不撤,江南地区是一张古老的八仙桌,将骨灰盒和遗照摆上。然后度过死者的头七、三七、五七、百日。头七最为重要,家中仍摆丧酒,但不通知亲戚来吃丧酒,而是亲戚们不请自来,通常主人家会在丧事最后一天招呼大家头七仍来,过后不再邀请。头七子孙在八仙桌上置下丰盛祭品,只单不双,仍请道士做法。过后三七、五七小办一场,熟悉的亲戚来聚此悼念。祭桌上常放果品香火,百日之后骨灰盒送去安息堂,此后每年清明一见。于是,每年春节,宴请祖先的时候又多了一位先人,在世的老人在儿孙跪拜时嘴里念念有词。
请你保佑儿孙一帆风顺,平平安安。
孔子在《孝经,开宗明义章》中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中国传统文化以孝为先,甚至汉初以孝廉为为官途径,在忠君为主的时代,孝也是立身根本。孝在中国人明事之时便烙印在心中,丧葬文化便是最好的体现。
也许很多人提起丧事,便会感觉到恐怖,或者悲伤,网络上确实也流传着很多关于葬礼的恐怖故事,但事实上,葬礼只是子孙的痴痴孝心的外在形式,就如最近网上的一句话所说的你所害怕的鬼,是别人想见而不能见的人。那些让人感觉到害怕的仪式,只是一个民族情感的体现。至于悲伤,在葬礼上是无法避免的,但这不意味着葬礼是永恒悲伤的,在三天仪式中,亲人们哭也笑,思念也欣慰,三天仪式过后,那几双看向遗照的眼睛满含的感情除了悲伤还有温暖。中国还形成了一种叫做喜丧的葬礼形式,老人八九十岁以上无病无灾离开,亲人敲锣打鼓,请戏班子唱戏,宴请亲朋好友,不能流眼泪,没有哭泣,庆祝老人在充实的一生后归于天地。
中国传统丧葬文化本质上是一个直面死亡的过程,葬礼给人的印象总是痛苦的,但它的另一面是接受死亡,亲属在哭过之后就能够坦率地谈论死者的死亡,也坦率地思念他,回忆他的生平。丧葬文化与血缘紧密相连,它大开大合,将人的感情不留余地地释放出来,短暂地违背了中国人含蓄的性情,过后归于平静,继续生活,体现了中国人对死亡的深刻认识——悲伤,但不强留。
传统葬礼送走了无数中国人,而现如今不少中国人乐意接受新的葬礼模式,其实,无论哪种葬礼,都是在世者送我们最后一程的依托罢了。死亡是人一生的结局,丧葬文化教人们正视死亡,而非恐惧,这才是其真正的意义所在。
(投稿作者:惠安)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