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传统习俗,喜庆之日穿寿衣冲喜,却很忌讳穿寿鞋,究竟为何?
民间习俗往往更容易体现老百姓们的生活起居,以及精神思想之类的,所以研究民俗,更容易搞清楚过往民众的生活,这是民俗流传下来的意义。
今天要来和大家分享的这个民俗,相信很多在农村长大的朋友都遇到过,但明白真正意思的却很少。
话不多说,一起来看民俗吧~~
穿寿衣冲喜,却忌讳穿寿鞋,究竟为何?
在农村做寿衣是一件相当普遍而常见的事情,尤其是很多上了60多岁的人,就会寻思着给自己做说寿衣、打寿材。 寿衣就是去世后要穿着下葬的衣服,农村老人们会提前做好寿衣,不仅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反而觉得是健康长寿的意思。 农村比较常见的寿衣大多是中山装、唐装比较老式的款式。 寿衣也大多是蓝色、褐色,近几年寿衣颜色逐渐多元化,不仅有西装款式,颜色上也衍生出了红、粉、紫、绿、金五种颜色,蕴意为五行元素,可以根据逝者的属相来搭配相应的寿衣颜色。 以前针对寿衣,还讲究两头见棉,就是要给逝者准备一件棉袄一条棉裤,蕴意为安息,棉和眠同音。 不过条件不允许的,则是用原身打原地的方式,就是不做寿衣,直接让逝者穿着原本的衣服下葬。 这点倒是和现在西化的丧葬礼仪比较相似,都是以逝者生前穿过的正常衣服代替寿衣下葬。 不过大部分农村还是沿用要做寿衣的习俗,我老家称其为老衣,事实上很多汉族家都把寿衣称为装老衣,一般是六七十岁开始准备。 讲究的人家,装老衣需要准备内衣、单衣、夹衣、棉衣、长袍等,让逝者不管哪个季节都有衣服穿。 民间还说,老人寿衣穿得越厚越好,个人觉得,原因是避免遗体接触空气,被细菌感染快速腐烂。 农村葬礼是要办好几天的,如果穿得太薄,逝者皮肤与环境直接接触,不仅腐烂的快,味道也会更明显。 但穿厚实些,寿衣也有吸收尸水的效果,味道就不容易散发出来,来参加葬礼的亲友们也不至于闻到腐烂的味道而难以下咽。 当然,也许还有其他原因,但这是我个人想到的,为何要越穿越厚越好的原因,知道其他原因的可以补充。 寿衣在农村老人心中的地位很高,还有一些特殊作用。 他们会在节日或比较喜庆的日子把寿衣找出来穿一下,民间说活着时穿什么衣服,走后穿什么衣服,这叫冲喜。 还有的地方在老人生重病被宣告没救时,也会找出寿衣给老人穿上,叫预备检衣,在北方叫预备装裹,都是冲一冲喜的意思。 民间说,这样有时候能让逝者侥幸躲过一劫,又能活一阵子。 当然,这是比较神秘的说法,个人觉得,老人们在节日或喜庆之日穿寿衣,是一种心理活动。 而病危要穿寿衣,则是逝者亲属们提前准备。 趁老人还有口气,给其穿上寿衣,说不定老人心情好一些,还能缓口气,若真的走了,寿衣也穿好了,正好。 不过有的地方在逝者去世后还有为其擦拭身体重新换寿衣的,所以穿寿衣冲喜,之后还得再换一次就比较麻烦,这还得结合不同地区的习俗来理解。 不过有点奇怪的是,很多地方都有穿寿衣冲喜的习俗,却都比较忌讳穿寿鞋,这又是为何? 我们知道逝者不单要穿寿衣,有的地方还要给逝者戴寿帽、穿寿鞋的。 一般是男性逝者穿黑色寿鞋,女性逝者,则穿蓝色寿鞋。 寿鞋一般有两种款式,一种是三茶万年青花鞋,另一种则是仙桥荷花鞋。 一般是两只鞋,一只鞋子绣一朵莲花,是比较经典的寿鞋款式,而且寿鞋的鞋底一般是布的,鞋底也要绣上莲花。 农村常说脚蹬莲花,修成正果、脚蹬莲,上西天,都是对逝者的一种祝福了。 但现在却大多是中式布鞋和西式皮鞋两种,都可以当做寿鞋给逝者穿上,讲究的还要穿棉布做的寿袜。 而冲喜大多只穿寿衣,也就是上衣,连寿裤都不穿,也不穿寿鞋,原因是农村觉得,只有逝者走了,去世了,才能穿寿鞋,穿上寿鞋,暗喻走了的意思。 所以可以给活着的老人穿寿衣冲喜,但不能穿寿鞋,因为只有烟气了才穿,哪怕是弥留之际都比较忌讳穿寿鞋。 民间有自己的一些习俗,虽然各地区不同,但都有些相似之处。 不知道此外大家还知道哪些类似习俗呢,或者其他理解呢?欢迎留言交流吧~~★《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