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乡村即将消失的婚姻礼仪:嫁女儿比娶儿媳更操心(河南即将消失的人工湖)

FANGDONG

河南乡村即将消失的婚姻礼仪:嫁女儿比娶儿媳更操心 FANGDONG | 房东俱乐会

撰文:黑泥 美编:小樱 校对:大豆

腊月二十六,堂二哥站在客厅里,用略带沙哑的嗓音通着电话,看上去憔悴落寞。据我妈讲,二哥这一点像我爹,一遇事嗓子就哑。

客厅宽敞空荡。多年打工在外,唯有过年几天在家,堂二哥并没有置办太多家具,即使年下女儿要出嫁。农村建房的格局大抵如此,使用时效均在岁末年初,平时则搁置一旁。

河南乡村即将消失的婚姻礼仪:嫁女儿比娶儿媳更操心 憔悴落寞的二哥

大门口停了一辆4.2米的厢式货车,早已凑齐了一群帮忙的人,很快,侄女的嫁妆装满了一车。

天空正飘着雪花,左邻右舍的人脸上洋溢着笑容,这雪好呀,今天是个结婚的好日子,肯定能白头到老。

从早上男方来接亲到送亲的人离开,二哥和二嫂默然无语,虽然男方有求必应,但他们的内心深处仍然充满担忧。在身边养活了二十多年的女儿,一朝离开,任谁心里都不好受。

难受的过程,历时将近一年。养闺女不如养儿,这种传统观念已深深地刻入了农家人的心里。明摆着的结果,终要面对,哪怕再不舍。

01

说媒

我们老家是豫西南邓州市的农村,媒人是村子中的一个本家叔叔,那辆4.2米的厢式货车就是他的。结婚当天,他既是媒人也是司机,还兼职送亲的行人。

他找到二哥说媒时,讲了男方的家世履历背景。男孩的父亲当年和叔叔一起在河北经营饭店,交情甚好。而这个男孩,是叔叔从小看着长大的,性情温和,人品无可挑剔。

这些年,叔叔从河北回老家开货车送快递,男孩去了贵州,开修车店,生意忙碌,父亲放弃了河北的饭店生意,跟着转战到了贵州帮忙。

从古至今,都讲门当户对。媒人的职责,必须对男女双方知根知底。男方是叔叔的至交好友,女方则是叔叔的本家孙女。婚姻一旦出现问题,叔叔的名声则有损。况且,叔叔有两个儿子,一个是适婚年龄,一个正读小学。从情从理,叔叔一定是个好媒人,并且压力巨大。

02

见面

媒人说了男方的家世后,经得女方同意,双方见面。

见面地点一般分两个地方:女方的家,或者另约地点。现在的农村,差不多都约在镇上的饭店。农村人生活好了,约在镇上的饭店几乎成了一种时尚。

农村的男女双方见面,就是城市里所谓的相亲。

这次见面,至关重要。见面后,如果有一方不同意,那就一拍两散,以后很少纠缠,因为没有留微信的必要了;如果双方有意,互留联系方式,处处看。这段相处的时间,可长可短。长则几年,短则几天。

一般情况下,男女相见钟意后,会迅速结婚。像我们村,过了初六,村子里已几乎没有青壮年,都出门工作了。农村有句俗语,破五,初五之后,亲戚基本走完。还有,三六九路上走,初六是最好的启程日子。

唯有过年时,能热闹上半个月。到了婚龄的年轻人,都是奔着结婚去的,没有那么多卿卿我我,花前月下。直奔主题,是农村近些年形成的规矩。规矩由是人来定,也是由人来破的。

去年的春节过后不久,叔叔就说了媒。彼时,二哥已出门到了汕头。是我的一个张哥带着侄女在镇上见了那个男孩。见面后,侄女挺满意,加了男孩微信,张哥则向二哥汇报了见面时的细节。

侄女和男孩的相处时间,不长不短,一年有余,彼此心生好感,双方家长也没意见,商量着在年底把婚事办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是古语,在今天,仍有余威。二哥给侄女下过死命令,出门在外不能恋爱,免得以后思念闺女,还得跨山过海。

03

看家

经媒人说媒,男女双方见面后,第三步就是看家。

这个看家,是女方到男方看家,就是看看男方的家庭人员构成,家庭条件情况,算是一次实地考察。

女方家去的人员只能是女性,侄女和她的婶婶、大娘、奶奶、妗母,七大姑八大姨等。

这个场合母亲是不能去的。我问过村里的长辈,他们也不清楚,只说礼数从来如此。据我分析,可能从这一刻起,母亲已开始舍不得闺女了,因为离闺女出阁的日子将越来越近。

腊月十六那天,侄女看家。男方宴请过后,会给女方封钱的。陪同侄女去的人,每人600元,侄女是10001元,寓意万里挑一。那天去的人,回来后赞不绝口。我笑着说,你们这真是吃人嘴短,拿人手软。

04

串运

串运,老家土话,村里没有任何一个老人知道这两个字如何去写,根据音节和意思判断,我只能音译。做了四十年的一个支客,不懂串运怎么写,会写的一个爷爷,我再大声说话,他已听不清楚。

串运,就是更换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以便请阴阳五行先生推算出结婚的良辰吉日。

串运,也是男方去女方家。男方需要带四样礼:馍、肉、酒、面。这四样礼物可以随机变化的,如今的馍是油馍,肉呢,就是一种长方形的猪肉条子,酒是一件酒,面可以更换为粉条等。

由于今天信息发达通畅,这项流程很少人执行,基本已精简为男方送了礼,女方宴请一顿即可。

05

要人

要人,顾名思义,男方到女方家里要人。

要人,在我们老家,是最不注重仪式的,但又是最重要的一项流程。

要人,牵扯到谈判。男方出多少彩礼,女方要多少彩礼,男方能否拿得出,女方是否接得住,都是谈判的焦点。彩礼谈不妥,女方是不会放人的,至于以后的婚期拖多久,都取决于这次谈判。

现在农村人结婚的一般标准是,男方需要在县城有一套商品房,有一辆轿车,彩礼在3-18万不等,最主要看男方条件如何以及男女相处的关系程度。两个人如果都反对俗套的流程,可以奔着爱情去,什么都不要。

腊月二十,是男方到二哥家要人的日子。

腊月十八那天,二哥和二嫂意识到这里面可能存在有问题。

男方在县城没有商品房,早年间在邻镇上买有亲戚家的一套门面房,男方的车只付了1000元订金,年前没有现车,说是年后才能提。

门面房在邻镇上,没有人去过,只是看家那天听说,车又只付订金,提不提得出来还是另外一回事。从腊月十八开始,二哥的嗓子就哑了。二哥说,怕闺女被骗了。二哥的忧虑不无道理,农村骗婚的不是一家两家。

二哥连续两晚没有睡好觉。腊月十九晚上,我们全家人围坐一起开了一次会。

会议决定:1.男方必须买一辆现车,写上侄女的名字;2.不管镇上有没有房子,必须拿出县城一套房的首付款。

腊月二十当天,男方在媒人的陪同下来到二哥家,这也是双方的家长第一次见面。要人这一天,媒人是必须陪同的。双方如遇争执,媒人需要从中间说话调解。

我和大嫂主谈,二哥在谈判中只说了一句话,一是一,二是二,我不想听到任何欺瞒的话,如果有欺瞒,你们后果自负。二哥不健谈,但很多人怕他。他的话,也一锤定音,谁都不敢反抗。

男方没有犹豫,答应全款买辆现车,并给20万彩礼。男方的诚意,打消了二哥的疑虑。我问过村里的长辈,这个彩礼钱到底是谁的?二哥讲,先留在自己身上,最终还是闺女的,暂时保管而已。我在想,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如果男方先周转20万,用一个月,待结婚后,这个钱再要回去,那男方算不算骗婚呢?

我当晚想此事很久,觉得这个钱是父母的,与闺女无关。

男女结婚是大事,对于养育的父母来说,同样是大事。双方父母心中都有一块巨石,娶儿媳的父母,在结婚当天,心中巨石落地;嫁女儿的父母,从此心中压了一块巨石。

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这句话完全不对,女人生气,回了娘家,作为父母,能不管不问吗?

我有一个爷爷,闺女是中科院的,女婿是一个科学院的院长,而他生活在农村,儿子告诉他,你可以在女儿家,他们手里撒出的钱,就能够你生活的。他说,他们是一家人了,生孩子没帮忙,生活上没帮忙,享福的时候去了,是不科学的,因为心都操在儿子身上,儿子混好混坏,都得跟着儿子,这是正理。

我问爷爷,单亲家庭,只有一个女儿呢?他说,那不一样,你所有的付出,都为她一个人,你完全不用有心理负担,再亲近的关系,都讲究互相付出。不讲回报的付出,你可以信佛,但首先,你要舍弃家人。

家有一老,是有一宝。老人的话,很有道理。任何一个老人,生活了一辈子,历经人生浮沉,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生活经验,因为只会说,或者不会写,那些古经都湮没在了时间的长河之中。

06

送日子

送日子,就是男方已找了阴阳五行先生看好了结婚的日子,来女方家里通知。

这个时候,大事已定。

送日子当天,在礼品的来回上,特别讲究。

男方必须带四样礼:肉、馍、酒、面;女方回礼:艾、曲、清水、两棵葱和两个萝卜。

邓州市属于南阳市,艾草种植的较多。我不清楚外地是怎么回礼的,我们这里的回礼有一定的说法:艾代表相亲相爱;曲,也就是发酵粉,代表发家致富;清水,代表清清白白,也代表细水长流;葱和萝卜,也是清清白白的意思。

送日子这天,男方的长辈,伯伯和爷爷等,负责担挑的,由媒人陪同。

07

女方宴请宾客

女方通知亲朋好友,闺女要出嫁了。

宴请的当天,男方是不能参加的,原因很简单,没结婚之前,还不是亲戚。

女方的亲戚、邻居、朋友,是要上重礼的,为的是给女方多添些嫁妆,出嫁时能风风光光。这个时候,婶婶多打了几套被褥,大娘多做了几套衣裳,甚至舅舅妗母姑姑大姨送的礼物,在女方出嫁时,很多都能用得上。

08

结婚

女方宴请宾客的第二天,就是结婚的日子,腊月二十六。

结婚这天,对男方来说,是最隆重的一天;而对女方来说,是最难受的一天。父母和女儿分别时,涕泪涟涟的,比比皆是。二哥和二嫂没有哭,只说了一句话,年都没心过了。

凌晨3点,化妆师如约而至,来二哥家里给侄女穿婚纱,梳妆打扮。

河南乡村即将消失的婚姻礼仪:嫁女儿比娶儿媳更操心 待嫁的侄女和她哭泣的妹妹

二哥二嫂在前一晚,已通知侄女的嫂子、婶婶、大娘、奶奶和弟弟、妹妹,在男方来接亲时把好门口,保护侄女。

8:30分,我们刚吃完早饭,男方的接亲车队已到门口。不知是谁,早早锁好了外面的大门,致使接亲车队在雪中等候。

这是种风俗,在外人看来,要想开大门、新娘的卧室门,直到新娘上车,每一步男方都需要拿红包开道。

其实,这种风俗的本意,很可能是新娘的父母舍不得女儿出嫁,能拖一时是一时,演变到现在,终成了俗套的金钱过关了。如果我这次没有全程参与侄女的婚礼过程,根本感触不到作为父母在女儿出嫁的这一刻心里所受到的煎熬。

大门内外,争执不断,最后媒人出场,终于打开了第一道门。媒人有时候像封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幸亏叔叔是媒人,还是我们这边的,孙女结婚,至多闹闹。换作是男方更熟悉的媒人,事情就两说了。

河南乡村即将消失的婚姻礼仪:嫁女儿比娶儿媳更操心 河南乡村即将消失的婚姻礼仪:嫁女儿比娶儿媳更操心 河南乡村即将消失的婚姻礼仪:嫁女儿比娶儿媳更操心 能拖一时是一时的三道门

接亲当天,女方有多少人拿红包,媒人在前一晚是跟男女双方都沟通好了的。但今天不同往日,人多事杂,难免疏漏。比如这次,男方接亲时,必带的雨伞和胶鞋,居然忘了。这两样东西,是预防结婚当天的雨雪天气。忘了可以弥补,拿红包出来买雨伞和胶鞋,谁知媒人又忘了这个红包。为此,作为媒人,当天身上必须要多准备点红包和现金,避免尴尬。

大门开后,帮忙的亲戚邻居就从车队上接送礼品。按照以前的规矩,礼品也是四样,俗称四样礼,但现在人们有钱,生活条件好了,带的比较多。

我们从车队上接到了心肺、猪肚(意思是,女方如果在男方家受气,女方多担待,这也是男方最霸气的一样礼品)、猪腿四个(前后腿各两个,有腿来,有腿回,意思是经常走动)、肉、油馍、酒和粉条。

女方是需要回礼的。

为了不致错漏,第一时间回礼,回了心肺(意思是,女方如果惹男方生气了,多谅解)、萝卜、大葱、艾、茶碗、本子、笔等。

艾、葱、萝卜,在送日子的流程中已有解释,之所以频繁回这些东西,是希望男方永远记住三点:相亲相爱、清清白白、发家致富。这里,寄托了女方对男方的期待。从女儿变作亲戚,只希望女儿过得更好,才不负多年的辛苦养育。

茶碗、本子、笔,是希望女儿到了男方家里,能上得厅堂招待客人,下了厨房精打细算,掌握财权,当家作主,也是一种期许。

回礼过后,男方的接亲人员就剩下了最后一道门:新娘的卧室门。我们这里的规矩,接亲时新郎是不能来的。侄女结婚这天,新郎就没来。但显然,今天的形势在悄然发生改变。新郎来接亲的已有普及之势。我曾经也接了两次亲,都是跟新郎一起的。全国各地风俗不同,人们也都出门在外,老一辈的一些礼仪,在渐渐消失。

当然,梳头钱和穿衣钱,男方是必须得出的,貌似全国都一样。新娘卧室门的打开,这两样钱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这里,一般都是20-100不等,看经济条件。想打开女方的卧室门,男方多带红包没有错,没有人能算清楚女方到底有多少个把门的亲朋好友。

梳头和穿衣过后,有一个离娘帖,男方姓王,母亲姓裴,上面写:结缡眷从,王门裴氏顿首拜。这是亲家母对亲家母说的话。这个离娘帖是男方母亲向女方母亲送达的,这也是唯一在男方接亲当天,女方需要出的一个红包。如果离娘帖中放100元,回到男方家,男方母亲必须再往里面放200元,要翻倍的。

离娘帖里的钱为新娘所用,婚后第二天,新郎新娘起床,新郎的弟弟妹妹或者嫂子,如果来挂门帘和端洗脸水等,新娘是要给红包的。新娘当天穿婚纱,身无一物,而这个离娘时的钱就要起大作用。意思是,让新娘永远知道,在婆家遇到任何困难,都有娘家作后盾。

侄女被接上婚车时,车上放有新婚被子。这床被子,必须有女方的嫂子亲自来撕被子角的,俗称撕婆子嘴,意思还是告诫男方,婚后对女方好点,娘家是不好惹的。

然后是新娘上车。侄女上车时,有两个妹妹押车,我女儿和我堂大哥的女儿。我告诉闺女,你今天去的目的,是保护好姐姐,男方家是要闹洞房的。女儿会意,放心吧,老爸!

侄女被接走后,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二哥在空旷的客厅用嘶哑的声音打电话,安排着送亲的人员。

男方送亲的,必须有三辈人,这三辈人必须从本家来找,侄女的爷爷、叔叔或伯伯、哥哥或弟弟。二哥安排了我的大伯、我和大侄子。

除了三辈人,还有抬嫁妆的、司机和行人。

我们三辈人,代表的是我们家族。大伯是二哥父亲的堂兄,大侄子是我堂哥的儿子,我是二哥的堂弟。在男方的婚宴上,男方必须要有三辈人陪客。一般是新郎的舅爷陪大伯,舅舅陪我,一个老表陪大侄子。在农村,对这一点很重视,有很多结婚当天闹矛盾掀桌子都发生在这个上面。

我们那天去了20个人,司机7个,抬嫁妆的和送亲的行人13个。男方封的红包是,司机每人100元,抬嫁妆和行人每人50元。按照以前的规矩,去送亲的三辈人没有红包可拿,但我当天也得到了50元的红包。司机呢,除了拿100元的开车费用,也拿到了50元的行人钱。

这个钱都是银行刚取的,号码不乱。

09

回门

回门,男方来女方家认门,认认女方的本家,一般在婚礼后第3天。

新郎需要携带礼品,并且都是双份,有好事成双的意思。新郎见女方的左邻右舍时,需要对女方的本家改称呼,女方叫啥男方跟着叫啥。

男方需要穿西装或休闲西装,女方一定不能穿婚纱,因为怕婚姻不长久。

新婚夫妇首次回娘家,在古时,叫归宁。回门,也是一对新人正式对父母的参拜,新娘也是第一次以为人妇的身份回家。

新人离开时,女方家要回一样礼物:麦麸。村里的长辈没有人知道是什么意思,我猜想,是希望他们以后能幸福地在一起,生活美满,麸代表的是福嘛。代代人走过,约定成俗了,长辈不记得也很正常。

10

会亲家

在我们村,不叫会亲家,从声调上判断,应该是回亲家。可能邓州市的任何声调都是四声的缘故吧,邓州人说话像吵架,语调重,但真没有吵架的意思,并且还很好客呢。

写此文时,我没有查任何资料,不想有代入感。因为全国各地的结婚习俗不同,我能代表的,也只是我们村纵横婚礼几十年的一个长辈爷爷所操办的几十场婚礼得出的经验而已。

爷爷说,方圆100里之内,大致如此。

这一次我查了一下资料,确实不是回亲家,而是会亲家。女方结婚流程的10项内容中,这是最后一项。在整个过程中,二哥始终没有跟亲家好好坐一起探讨过儿女的未来,这回亲家明明就是会一会亲家了。

这也是女方的男客到男方家里的一次郑重会面。

会亲家还有一个任务,接女儿回家住九。

会亲家是在回门的第二天,为的是接闺女住九。住九谐音住久,是婚后的第一个纪念日,意思还是希望闺女能经常回家久住,长长久久,保持联系。

侄女腊月二十六结婚,二十七就回门,二十八开始住九,三十不算,初九新郎来接。

今天立春。

立为建,开始的意思,立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首。

古有习俗,有三做四忌,其中有一忌,就是立春日不回娘家。

侄女省去了这一环节。今年,因为侄女结婚,也是我们一家人最团圆的一个春节。

过年听到二哥最多的一句话,三个孩子,老大是女儿,本想着省心,结果最操心。

堂大哥家也是三个孩子,大的是男孩,我和大嫂负责谈判下来的彩礼钱,让他春节期间夜夜难眠。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