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三天为什么要回门,关于回门的一些讲究,你知道多少?(为什么婚后穷三年)
回门记忆
古代结婚都要选择黄道吉日,保证婚姻的顺利,如今现在社会仍然会保留这一传统,在好日子自然结婚的人就多。最近结婚的人骤然上升,回门也成了问题。每当村里的媳妇嫁出去,在三天后就会回来,并且带着各种各样的礼品,看望娘家人,这种习俗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了。 随着婚姻的自由,山海已不能阻断爱情,远嫁他乡成为了一种趋势,那么嫁在千里外可以不回门吗?久留不知因箇甚,年荒亲死不回门。这是明代文学家高明在《琵琶记》中所描写的,可见在明代就已经有了回门的习俗,在婚后的第三天,丈夫要陪着媳妇回娘家,至于这其中的讲究,从古至今也有很多。 在记忆中,一些女孩出嫁以后,回门的时候,村里的人都会集结起来,在村口迎接,媳妇见到这些长辈都要恭恭敬敬,以为这些都是娘家人,然后村里的长辈都会给予新人一些建议,特别是自己的亲娘,会给媳妇说说心里话,让媳妇在外面一定要吃好喝好,如果在外面受了欺负一定要回家,不要忘了娘家人。回门释义
回门又称为归宁,是汉族婚礼的一种习俗。具体是指在女子首次出嫁几天后,要回到娘家探亲。一般来说,回娘家是在婚后的第三天,也有少部分的地区是在婚后第二天,各地的风俗不同。 在古代,回门标志着新婚的双方正式成为夫妻的象征,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回门以后新郎见到岳父岳母以后要改口叫爸爸妈妈,而且爸爸妈妈要对结婚以后女儿的改变做出判断,还要对新郎的表现加以判断。这时候,新郎要准备一些礼品送给娘家人,要注意的是必须是双数,寓意夫妻成双,百年好合。 在古代回门的习俗中,结婚以后的第三日,或者满月,女婿要带着新娘回娘家。在宋代这种习俗被称为拜门,在河北一带被称为唤姑爷,各地叫法不同,但习俗相同,在娘家居住几日以后就可以返回新郎家中,因为在古代,有一种说法,新婚新房内,一个月内不能空房。 除此之外,在结婚后的第一个春节,新郎要随着妻子带着礼品在正月初二这一天给岳母岳父拜年,这时候岳父岳母都要盛情款待,还要给新人发红包。这也是回门中的习俗。最早的记录是在春秋时期,后代一直沿袭至今。回门的历史
回门的习俗最早是在春秋时期,在资料中,关于宋代的回门记录较多。宋代《东京梦华录·娶妇》中这样写道:婿往参妇家,谓之拜门。有力能趣办,次日即往,谓之复面拜门。不然三日、七日皆可,赏贺亦如女家之礼。 宋代文学家吴自牧在《梦粱录·嫁娶》也写道:三日,女家送冠花、彩段、鹅蛋,以金银缸儿盛油蜜,顿于盘中……并以茶饼鹅羊果物等合送去婿家,谓之‘送三朝礼’也。其两新人于三日或七朝、九日,往女家行拜门记,女亲家广设华宴,款待新婿,名曰会郎。 可见,在宋代回门的习俗已经形成,并且在婚后三日,会带有礼品回娘家,并且女方要盛情款待,表示成为了一家人。《再生缘》第七五回:迅速光阴无几日,姑娘满月要回门。在《红楼梦》中也有这样的描述:一日,史湘云出嫁回门,来贾母这边请安。可见在古代,回门的习俗已经存在,只是时间不同。在古代回门的时间有六日、九日,或者满月时回门。直到近代,才传承下来在婚后三天回门,俗称三朝回门。回门禁忌
现在很多年轻人对回门的习俗不太懂,其实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首先就是回门的服装,在结婚的时候穿的服装是喜装,而在回门的时候就不能穿了,尤其是新娘的喜鞋,只能穿一次。 第二点,在回门的时候,一定要新娘走在前面,在回门完毕返回新郎家时,要新郎走在前面。第三,回门时候不能两手空空,一定要带有礼品或者红包,以表心意。一般来说,新郎会选择当地的土特产赠给娘家人,给岳父买烟酒,给岳母买衣服已经司空见惯,最重要的是心意。 最后就是回门宴,回门宴是在婚后第三天要准备好一桌好菜,用来招待回门的新人,按照长辈的说法,是要邀请家里的亲戚和长辈到家里做客的,回门也算是大喜事,这样是更有礼貌的做法。回门原因
为了新人的身体考虑,新婚后不宜长期在一起。古代的人观念比较保守,在古人的眼中,刚刚新婚燕尔的夫妻如果长期在家会损伤身体,为了恢复精神气,古人要求在婚后三天要出门走动,回一趟娘家。虽然这种原因没有根据,但是还是很人性化的,这也是农村人的一种保守的说法。 为了让娘家人了解新人,看是否合适。随着社会的发展,结婚率和离婚率都普遍增高,很多长辈都为此犯愁,所以在旧时候,靠媒人说媒而来的婚姻逐渐增多,因为两个人是闪婚状态,所以到底能否合得来还不得而知,故回门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是娘家人要看一下这对新人的脾气秉性等,是否真的合适。回门的传承
如今,随着大众对婚姻的看法,以及观念的提升,人们对回门的要求已经不再那么束缚,很多远嫁他乡的姑娘因为路途遥远,回门就免去了,但是在第一个新年,是必须要回门的。也正因为这样,很多人会在回门后在女方再办一场婚礼,用来招待女方的客人。这也成为了现在很多年轻人婚礼的一种方式。 在越来越开放的新时代,婚后度蜜月也更为流行,在婚后根据两个人的计划合理安排出行,不再受回门和其他习俗的影响。无论是结婚还是回门,都只是老人流传下来的一种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婚姻进程,也不失为一种创新。★《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