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播火摇篮”到旅游名村:陈潭秋故里陈策楼村破茧成蝶的精神密码(从播火摇篮到旅游名村李青松)

从“播火摇篮”到旅游名村:陈潭秋故里陈策楼村破茧成蝶的精神密码

陈潭秋雕像。通讯员 供图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李青松 )陈策楼村位于鄂东大别山余脉烽火山下,距黄冈市区黄州约25公里,是我党创始人之一、党的一大代表、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潭秋烈士的故乡。

当年,陈潭秋、董必武等人在这里秘密从事革命活动,传播革命火种。这里还诞生了中国农村地区第一个党小组、黄冈临时县委和第一个农民协会,是鄂东革命的重要策源地。

从“播火摇篮”到旅游名村:陈潭秋故里陈策楼村破茧成蝶的精神密码

陈潭秋故居景区游客中心。通讯员 供图

深冬时节,走进村容整洁、白墙黛瓦的陈策楼村,茂林修竹,绿树掩映,一树树红梅在严寒中傲然开放,陈潭秋故居景区依然热度不减,游人络绎不绝,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

然而,在十年前,陈策楼村因人多地少,经济底子薄,群众收入增长缓慢,全村有上百户、近三百名贫困人口。近十年来,陈策楼村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蝶变?

从“播火摇篮”到旅游名村:陈潭秋故里陈策楼村破茧成蝶的精神密码

游客参观陈潭秋故居。通讯员 供图

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小村湾变身旅游高频打卡地

这座掩映于苍松翠柏间,一进两重,面阔五间,青砖灰瓦的陈潭秋故居纪念馆,向我们诉说着一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

1896年1月4日,陈潭秋就诞生在这里。1912年,15岁的陈潭秋离开家乡,踏上求学、革命之路。1921年7月,陈潭秋参加中共一大,创建中国共产党。1943年9月27日,陈潭秋被新疆军阀盛世才秘密杀害,长眠于天山脚下,时年47岁。

穿过南湖红船的烟雨,翻过悲壮沧桑的史页,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依然铭刻在这个小山村,红色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革命战争年代陈策楼村共有20名烈士。这处命名为星火园的景点4个花坛里面的4盏明灯寓意着陈潭秋4兄弟,16根立柱寓意在陈潭秋4兄弟带领下一起参加革命的陈策楼村其他16名英烈,每根柱子上都镶嵌着五角星,整体采用鄂东明清风格的青砖砌体,与故居整体风格和当地民国风情民居格调一致,成为陈策楼村的精神家园。

从“播火摇篮”到旅游名村:陈潭秋故里陈策楼村破茧成蝶的精神密码

聚星户外党校。通讯员 供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陈策楼村以弘扬追求真理、敢为人先,忠于理想、百折不挠,勇于担当、敢于牺牲的潭秋精神为主题,将红色文化融入绿色生态,用绿色生态承载红色文化,不断拓宽 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之路,昔日的小村湾变身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高频打卡地,曾经穷苦的村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陪同采访的陈策楼村党支部书记陈文胜告诉我们,根据全村的旅游资源、居民点、农田和道路交通的现状,陈策楼村空间发展布局为一轴三区:一轴就是潭秋大道,三区就是红色文化区、生态农业区和民俗文化区。

潭秋大道是陈策楼东南西北方向主干道,以这里为核心区辐射,就是红色文化区,修建了环形公路、百姓舞台、体育健身广场、陈潭秋故居景区接待中心等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成澄潭公园、铜像广场、宣誓广场、独尊亭、玉兰园、红色银杏园等旅游景点。

岁月流转,风霜经年。陈潭秋这个名字,写在中国革命的征途中,写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史里,更写在故乡人的心坎上。这条总长1500多米的大道,寄托着乡亲们深切的怀念。

陈潭秋故居景区是陈策楼村红色旅游的核心吸引区,也是湖北十佳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大别山红色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支撑景区,每年吸引20多万人次前来瞻仰祭奠,接受红色教育。2021年7月,景区顺利通过申报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价,正有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播火摇篮”到旅游名村:陈潭秋故里陈策楼村破茧成蝶的精神密码

陈潭秋中学候车亭。通讯员 供图

基层自治、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振兴新高地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聚星之家是陈策楼村湾组党小组活动阵地的名称,取自100年前陈潭秋创办聚星学校中的 聚星二字。陈策楼村充分发挥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引领作用,围绕党旗红建强基层组织,围绕精神扬传承红色基因,围绕产业兴促进融合发展,围绕治理善加强基层自治,围绕村庄美建设美丽乡村,将聚星之家打造成凝聚基层满天星的红色高地。

过去老一辈革命家从这里走出去前仆后继闹革命,就是为了子孙后代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陈文胜说,在这片经历了枪林弹雨洗礼的红色热土上,陈策楼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绿色水果,白色棉纺,紫色葡萄,蓝色水产等五色产业,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收入持续增长。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83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全村75户贫困户、275人实现整体脱贫。

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基础上,陈策楼大力整理和改造土地,引进名特优质品种,开发建设80亩葡萄园、80亩黄桃园、90亩奈李园、60亩柑橘园、600亩精养鱼池、660亩优质水稻基地,推进红色旅游、观光农业旅游、水面休闲渔业旅游相融互促。

一条由红色水泥、灰色步道砖、鹅卵石和青石板拼接而成的3000米长的红色飘带路,把我们带到了葡萄园、桃园、柑桔园等特色水果采摘体验区。陈策村四季生态采摘农业初具规模。

陈策楼村属于丘陵地带,非常适合葡萄等特色农作物种植。2016年,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打造了这个集葡萄种植、观赏、采摘体验和销售于一体的圣火紫晶葡萄采摘园,小小的葡萄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大产业。

陈策楼村有着发展纺织业的传统。本世纪头十年,受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纺织业一度滑到谷底。进入新时代,村两委改制改造原有村办企业,盘活集体资产,鼓励支持能人创业,创办雅比毛巾织造车间、虹鑫毛巾厂、浩宇棉纺厂3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过亿元。

从“播火摇篮”到旅游名村:陈潭秋故里陈策楼村破茧成蝶的精神密码

陈潭秋村群众观看文化表演活动。通讯员 供图

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深度融合加速美丽乡村结硕果

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深度融合,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集体经济强起来。

村集体有钱了,陈策楼村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沿村庄、道路栽植各类景观林木,铺设绿化草坪,安装太阳能路灯,硬化通村通组道路,优化党群服务中心,建起服务大厅、文化大院、图书馆、卫生室、电商平台、百姓舞台,修建全民健身广场、文化广场、各湾组休闲小广场……陈策楼村先后荣获黄冈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湖北省绿色乡村示范村湖北省旅游名村,入选建设全国红色美丽示范村庄试点村。

沿着陈策楼村一条村级公路走下去,眼前是5个村民小组的秀美湾景。这条宽阔的柏油路,将陈策楼村5个红色湾组紧紧相连,直通村民家门口。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陈策楼村结合村庄布局和自然资源,以陈潭秋故居纪念馆为中心,将红色文化融入绿色村庄建设,先后建设了紫气东来山丹丹红金秀大地绿竹坚强八月桂花等五彩村落,扮靓5个自然湾。

出生在书香世家的陈潭秋名澄,为弘扬廉政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让广大村民铭记陈潭秋等革命先烈澄清浊世的革命传统和奋斗精神,陈策楼村用心打造了一座澄心园,精心设置了廉政文化长廊和影视剪辑宣传栏,引导人们澄清私心,关心集体。在陈潭秋等先烈和身边典型的感召下,陈策楼人爱村庄、护村庄、建村庄、美村庄,在建设自己小家的同时更好的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这个大家庭。

沿红色旅游公路、故居二路、红梅大道,陈策楼村正在打造绿色观光带,建设水上亲子乐园和垂钓休闲基地,全村形成亲水近绿、红色文化与休闲农业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当年您夙夜期盼的国富民强,如今山河犹在,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一片欣欣向荣。这盛世繁华,正如你所愿。山河不会忘记你,大地不会忘记你,因为你曾在这里洒下一片深情。这是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和烈士徐全直之子陈鹄,在建党100周年的特殊时刻,给父亲写下的一封跨越时空的回信,向他报告当年未竟的事业,今日的伟大祖国。

前行不忘来时路,初心不改梦归处。70多年前,为了家乡人民过上幸福生活,陈潭秋烈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70多年后,潭秋精神激励着后人接续奋斗在乡村振兴之路上。陈策楼村正迎着朝阳出发,在加快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愿景上阔步前行。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