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老行当——寿衣铺

保定有个古老的风俗,那就是人死了要将身体洗净,然后穿上新的干净的衣服,也就是穿上寿衣。人去世了要穿寿衣,据说,源自满清统治下的易冠改服。如果汉人依然穿汉服,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寿衣样式的明朝装束,就会遭到杀身之祸。当时的汉人虽然屈服了,但为了表达心中的不满,就秉承生变死不变的理念,即死后脱下满族的长袍马褂,穿上老祖宗留下的民族服装,并在脸上蒙一块白布,表示无颜面见列祖列宗。这一习俗随着清朝的统治延续了三百多年,明服只能作为寿衣短暂的存在于这三百多年的历史中,慢慢也就衍变成为了如今的寿衣。保定还有个风俗,就是儿女们在老年人生前就做好死后要穿的衣服,美称为寿衣,寄寓着健康长寿的意思。正是因为人去世这是必不可少的需求,就产生了寿衣铺这个古老的行当,并一代一代不间断地流传了下来。

保定老行当——寿衣铺

保定西大街寿衣铺

寿衣铺在保定不仅过去,就是现在也很多,过去都集中在了几条大街上,现在在各大医院的附近也开设了不少这样的店铺。寿衣铺没什么好解释的,就是制作和出售寿衣的店铺,但他们制作出售的寿衣却是很有讲究的,这已经成为丧葬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传统的和现今比较流行的寿衣的种类有:衾,裹尸的包被,形似斗篷,以绸、缎面料织成,上面绣着花卉、虫鱼、寿星等吉祥图案,穿在逝者的最外层。寿衣。包括衣、裤、裙,衣有长衫、短袄、马褂、旗袍等,并有内衣、中衣、外衣之分,裤和裙也都有长、短及各类中西不同款式。寿帽,又称寿冠。男的一般用礼帽、便帽,也有戴传统的清朝瓜皮帽的;女的常戴蚌壳式绒帽,有老夫人相,但不适合中青年女性。寿鞋、寿袜。寿鞋一般是中式布鞋或西式皮鞋。寿袜一般为棉布袜。寿枕,以纸、布做成,按照传统习俗,头枕饰有云彩,脚枕为两朵莲花,谚语说:脚踩莲花上西天。寿被,是一种盖在逝者身上的狭长小被,处于最外层,以布、缎作为面料,上面绣着星、月、龙、凤等图案。过去大殓时要用两条寿被,一条垫于尸身之下,一条盖于尸身之上,与棺盖隔离。现在遗体都要火化,在开追悼会时,只用一条寿被盖在逝者身上就可以了。

保定老行当——寿衣铺

保定西大街寿衣店

寿衣一般不用皮毛和绸缎做,怕来生变成兽类和断子绝孙,多用绢棉做成,取眷恋缅怀之意。男人寿衣外面多为杏黄色,女人外衣多以青蓝、古铜色为主。寿衣无论内外衣,一律不用纽扣,只用小条布带,以带子代替纽扣,暗喻会带来儿子,后继有人。寿衣通常都是奇数的,上下相差二,如上七下五或上九下七,最多是上十一下九,即穿十一件上衣,九条裤子(女的可用裙子代替裤子)。夭寿者,也就是不到五十岁而死的人,一般只能穿三件。死者的年龄越大,越可以多穿,表示有福有寿。过去做寿衣,有许多讲究,外衣里子用红布做,子孙后辈会红火。帽子上边缀红顶子,也是象征后辈儿孙日子红红火火,此外,被褥通常铺黄、盖白,意思是铺金盖银,被面常绣八仙,表示仙人护驾。现在,少数乡村还沿用这类寿衣,但多数农村和城市移风易俗,办丧事一般给死者穿戴整齐干净的日常生活服装,习惯上也叫做寿衣。

一口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人去世了穿什么已经对逝者本人没有了任何意义,但千古流传下来的习俗包含着活着的人们的一种感受、一种祝祷、一种希冀,这样活着的人才能够更努力地去追求完美、创造生活,为了后代,也为了活着的自己。

文章来源于《老保定丛书》(第一辑)——《保定老行当》,作者王磊,图片来源于网络。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