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霸陵被确定?有哪些古人用的随葬品,我们至今还在使用?(汉文帝霸陵出土文物)

前几天,一则爆炸性的新闻刷爆了各大平台的热搜,人们都在讨论这件事:汉文帝的霸陵被找到了!

汉文帝霸陵被确定?有哪些古人用的随葬品,我们至今还在使用?

汉文帝的霸陵被确定下来了!

汉文帝是谁?是缔造了文景之治,为后来的汉武帝大一统筑基的皇帝,是以厉行节俭闻名的明君,曾留下遗诏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简单点说就是,作为一位大一统王朝的皇帝,汉文帝要求自己的陵墓里没有贵重金银,而且不要封土。可以说是非常勤俭节约,爱惜民力了。

但是大家都知道,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即使汉文帝下诏不要贵重金银,帝陵的规模也不可能跟普通百姓一样大小。那么,汉文帝墓中都出土了哪些陪葬品呢?

根据目前官方披露的消息,霸陵依山而建,地表并没有封土,地下出土了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共1500多件。其中陶器占了大头,剩下那些铜器还有可能是他儿子景帝看不下去了,硬塞进去的,确实做到了他遗诏中所言。

汉文帝霸陵被确定?有哪些古人用的随葬品,我们至今还在使用?

上千个陶俑密密麻麻铺在地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无独有偶,距离国家文物局公布确定霸陵所在地的消息仅隔一天后,又一条新闻悄悄在网络上传开:中山大学挖下水道挖出了唐墓。不过目前这个消息只在中山大学的贴吧流传,并没有官方消息发布,因此我们无法证实,只能静候佳音。

汉文帝霸陵被确定?有哪些古人用的随葬品,我们至今还在使用?

中山大学新闻

孔子说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中国自秦代开始就盛行厚葬,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他的陵墓规模之大,令世界惊叹。汉朝还没有科举,平民子弟想做官只能举孝廉,如何体现孝呢?自然是生前厚养,死后厚葬。除了三国时期、五胡十六国时期等这样的乱世,人们为了避免墓地被盗而纷纷薄葬,其他时期,厚葬思想蔚然成风,一直流行到了现在。那么,有哪些古人用的随葬品,我们至今还在使用呢?

1. 铜钱(硬币)

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们用贝壳、蚌壳作为物品交换的凭证。发展到春秋战国时,礼崩乐坏,各国纷纷自己铸造钱币,流通货物。那时候钱币的形状、贵重金属含量并不固定,直到秦始皇统一货币为秦半两,钱币的形制这才基本固定下来。因此出现了一些非常知名的铜钱,比如汉代的五铢钱,唐代的开元通宝,清代的乾隆通宝等,这些铜钱不仅在当时的社会上流通,也被主人们带入墓中,以便死后使用。

汉文帝霸陵被确定?有哪些古人用的随葬品,我们至今还在使用?

狮子山汉墓楚王像

1995年,江苏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了半两钱近18万枚。九十年代上万枚的半两钱,着实令人惊叹。2015年,江西南昌海昏侯大墓被发现。墓室一打开,抽干积水,成堆的铜钱映入眼帘,据统计,海昏侯墓出土了五铢钱10余吨近200万枚,刷新了汉墓出土铜钱数的记录!

汉文帝霸陵被确定?有哪些古人用的随葬品,我们至今还在使用?

海昏侯墓除了出土十几吨五铢钱外,还出土了成箱的马蹄金、麟趾金上百斤

将流通的货币带入墓中,是表示祝福逝者,让逝者不受钱财困扰。直到今天,人们还会在下葬时放入硬币,不过已经不会像汉墓那样一放就是上万枚了,一般是放七枚,摆成北斗七星的形状,更多的是用纸钱和金元宝代替给逝者往生后的打点费用。

2. 金银元宝

金银自古以来就是贵重金属,元宝顾名思义,跟元代有关。在中国货币史上,正式把金银称作元宝,始于元代。明神宗的定陵是我国唯一一座主动发掘的皇陵,里面就出土了79锭金元宝,有大有小,造型奇特。和放入铜钱一样,放入金元宝也是为逝者祈福,祈求家宅平安,吉祥如意的意思。

汉文帝霸陵被确定?有哪些古人用的随葬品,我们至今还在使用?

定陵出土的金锭,上面有万历四十六年字样

3. 织物

入葬时的织物不仅包括生前所穿衣物,还包括被子和寿衣。生前衣物是作为遗物陪葬的,而被子和寿衣才是专为入葬准备的。

1982年湖北省江陵县马山1号墓出土了一件蟠龙飞凤纹绣浅黄绢衾,长190cm,宽190cm,上部中端有凹口,被认为是用来安放脖子的。这个设计比今天的许多被子都更为合理,而它却来自两千多年前的战国中晚期,而且工艺精美,保存非常完好,有中华第一被之称。

汉文帝霸陵被确定?有哪些古人用的随葬品,我们至今还在使用?

战国中晚期楚国贵族墓出土的被子

不过,这条被子却远不如另一条年代较晚的被子有名。慈禧太后下葬时陪葬的陀罗尼经被,用明黄缎捻金线织成,三米见方,上面约有两万个汉字,下葬时上面还缀有820粒珍珠,极尽奢华。后来被盗墓者将珍珠拆走,只剩经被。但它依旧在清东陵博物馆面向世界展出后,令世人叹服。

汉文帝霸陵被确定?有哪些古人用的随葬品,我们至今还在使用?

陀罗尼经是佛家经典,织有陀罗尼经的被子也被称为往生被,可以庇佑亡者往生

除了被子,寿衣也是必不可少的。广义上的寿衣不仅包括下葬时穿的衣服,还包括鞋袜和帽子。汉代著名的金缕玉衣就是寿衣的顶级配置,它不再使用丝线织物,而是用玉片和金线为死者贴身打造一件前往亡者之国的战衣。迄今为止我国存世的金缕玉衣也不过二十几件,其中以河北满城汉墓中中山靖王及其妻子窦绾的两件金缕玉衣年代最早,做工最为精美。

汉之后,金缕玉衣制作工艺失传,人们又开始寻找其他材质作为寿衣衣材,最终将目光落在了蚕丝金线上。前文提到过的定陵,就出土了数件国家一级文物,其中包括孝靖皇后的绣百子暗花罗方领女夹衣。这件衣服上用金线绣了九条龙,另外还绣了一百名小童子,将他们分散在四十幅不同的场景中,中间用八宝纹、树木、山石和花卉纹路隔开,足以显示其设计心思巧妙;

汉文帝霸陵被确定?有哪些古人用的随葬品,我们至今还在使用?

百子衣仿制品

还有万历皇帝(明神宗)的缂丝十二团龙十二章衮服龙袍,这不是一般的龙袍,衮服龙袍是皇帝在祭祀天地、宗庙、社稷以及举行大典等重要场合才会穿的礼服,制造工艺极为复杂,并且早已失传,定陵出土的这件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件缂丝衮服珍品。

汉文帝霸陵被确定?有哪些古人用的随葬品,我们至今还在使用?

缂丝十二团龙十二章衮服龙袍

除了衣服,定陵中还出土了两顶翼善冠,一顶是乌纱的,一顶则纯用金线编织而成。由于目前明朝皇帝存世的画像中都戴着乌纱翼善冠,而没有戴金丝翼善冠,因此,许多专家认为这顶金丝翼善冠属于寿衣,是专门作为陪葬品打造的。

汉文帝霸陵被确定?有哪些古人用的随葬品,我们至今还在使用?

翼善冠这个名字来自冠后两翼以及形似善字的整体造型

时至今日,民间的传统葬俗中依旧保留了寿衣,并且规定为七件套(部分地区为五件套或九件套),还保留了铺盖被子、头脚枕、鞋、帽、袜、腰带、盖脸布、金银元宝等物,这不仅是对孝道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乡土情结的尊重和怀念。明代皇帝开挖帝陵时,第一抔土会被珍藏起来,等到地宫建成,再将它妥善安置在地宫中。数百年后,民间依旧流行准备一抔家乡土,入葬时洒在坟头。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礼乐制度的根本就是培养人们的敬,敬天地,敬自然,敬生死。因此人生有四件大事:出生、成年、结婚、死亡,而众多礼中,唯有丧礼最能体现敬的态度,因为它需要找到一个感性与理性的平衡。感性上,去世的人是生者的亲人,生者很难接受对方离世;而理性上,接受唯物主义教育的国人都知道人死不能复生。丧礼的设置,一系列丧葬流程规定,都是让生者在理性与感性的思考中找到平衡,从而达到人性培养和教化的目的。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