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老事——摆供
老母亲逢年过节都要在家里摆供,这一习俗是家族传承的结果,也体现出入乡随俗,从善如流的随和。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廉、悌的道德观念,不但影响着国人,也融入家族的血脉之中。实际上维护这些文化精髓并得以实现,风俗的形成和传承坚持至关重要。家中年节时的摆供,不但体现出虔诚和传统,也是孝道文化升华到仪式感的一种直观的诠释。
老母亲摆供就如春节放鞭炮,中秋赏月,元宵节吃元宵一样自然,已经融入到家庭生活之中,成为一种延续持久的家族民俗习惯,尤以过年时最为隆重。母亲摆供都是在家里进行。春节二十九要请神、请祖宗。请神容易,家中设有神龛,老天爷、灶爷、财神、门神等诸神,口念诸神归位即可。请祖宗时,家中没有祖宗牌位,一轴请来几十年的业已泛黄的家堂轴子便是供奉膜拜对象,家堂轴子上分格撰写着家族前辈的名讳,供后人瞻仰祭拜。打开尘封一年的家堂轴子,擦拭干净,悬挂在客厅正中,下摆供桌,然后依次在神龛和供桌前摆上五供,即中间香炉,两边蜡烛,再两边为花瓶。净手焚香,呼唤祖宗回家,请神、请祖宗仪式完成。
每年大年三十家里最是忙活,因为摆供必须在午饭前礼成。母亲早早地就将摆供专用的碟、碗、杯、筷取出洗净,再用干净的白布擦拭一遍备用。供品是年前采买的鸡鸭鱼肉年糕花糕和水果点心等物,鸡鸭鱼肉做熟后第一轮单独存放用作摆供用,家里人是不能先食的,就如今天把做好的第一碗饭端给家中年长的长辈一样,有尊敬之心,还得有敬畏之举。水果点心上供桌方便,其他熟食则要加热,一碗碗盛满端出,摆上供桌,在碗中斜插筷子,筷子后端指向神灵。打开一瓶未开封的酒,斟满四杯,放在供品前,点燃蜡烛,焚香祷告,摆供完成。一家之主的老父亲首先依次向神龛和家堂轴子行叩拜之礼。早年间行三拜九叩大礼(先打一躬,后跪,跪一次磕三个头,起身站立,如是者三。磕头不能连续,磕头须挺直身板,中间有停顿,双手离地,以示庄重,是为三拜九叩),如今老父亲年龄大了,简化为一拜三叩。家中其他成员先长后幼,先男后女向诸神和先辈叩拜,摆供礼成。家中摆供的时间从大年三十上午开始,摆到晚上撤供,撤供时将供桌上的热菜菜品撤下,晚饭吃掉。三十晚上和大年初一早上的饺子出锅后,依然要供上三碗。供桌上点心水果不动,期间有新鲜水果或者时兴干果,也将供品替换。摆供时除焚香外,母亲将买来的金箔纸叠成金灿灿的元宝,用绳穿起,在专用的火盆内焚烧。市内不比老家,居室狭小,烧起来烟火隆隆,也不环保,老母亲只取少量纸帛,在一楼小院内点烧,少顷即熄,圆了心愿。到正月十七,这个年已近尾声,神龛家堂轴子前焚香祷告,将供桌上的供品全部撤下。家堂轴子卷起,带一根供桌前的燃香到祖坟处送先辈,至此,春节摆供活动才算结束。
如今城里很多家庭过年时几无对先人祭祀。在当下许多人眼里,礼佛祭祖似乎成了一种糟粕式的迷信活动,不可理喻。作为一个中国人,断不可数典而忘其祖。其实在每个节日里,我们供奉祖先拜佛向善,都是敬重生命的一种方式,已经深深刻进我们的生命里,也需要传承下去。这就像我们与生俱来的性格一样,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下来的最基本的精神模型,凝聚了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
参考消息:家堂轴子:家谱的卷轴,由许多牌位组成,用来供奉已经逝前辈。主体画面自上而下分为二部分。上部分的顶部,绘厅堂楼阁、松竹等吉祥之物。楼阁有一供桌,其上置一牌位,写着 供奉历代宗祖之位 八个字。供桌的下面长长的甬路,甬路的两侧,画有一排排规整的格子,用来记录已逝的祖先、长辈或同族人的名字。名字排列是有规矩的,男居左女居右,夫妻二人左右对称呼应;辈分最高的在顶层一格,其他长辈名次按辈分高低依次向下排列。
来源:人到中年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