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再饿莫吃坟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人肉凳是什么?
俗语有云:再饿莫吃坟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古往今来,凡涉生死名节之事,皆得国人重视,关于此类忌讳讲究,民间流传诸多俗语,为后人提供珍贵经验。众所周知,在古代社会中,人们的思想较为落后,这也使得古人有着许多现代人所无法理解的忌讳与讲究。在后世对古人的此类思想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认为,之所以古人会对万事万物均有着敬畏心,也是因他们对外界事物的了解十分有限。 通过对许多古代俗语进行解读,世人则能从中了解到许多古人所忌讳的内容。在民间中,有这样一句俗语:再饿莫吃坟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想必在很多人第一时间了解到这一俗语时,都会感到对坟前供、人肉凳感到疑惑,可在对这一俗语进行深入解读后,世人亦能从中体会到古人的特殊智慧。 将这句俗语的前半句再饿莫吃坟前供翻译成白话,便是一个人再饿,也不能吃坟前供品。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丧葬文化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很多人家中操办白事时,都会选择大操大办,尽可能地为已故之人留下最后的哀荣。 而在逢年过节时,家中后人亦会对先祖进行祭拜,并在先祖的坟前放上一些食物、酒水,以此表达对已故先祖的哀思。 一般来说,放在坟前祭拜的食物,并不会被人收回。毕竟在古人的观念中认为,此类祭拜的食物,需由已故之人享用,若是将其收回,则是对已故之人的不敬,甚至会因这一行为惹上祸端。 可在一些特殊的年份中,因百姓们流离失所、食不果腹,一些实在无法找到吃食的百姓便只能到一些富贵人家的坟前,将其用于祭拜的食物吃掉。 若是有人在清明节前后吃掉供品,或许并不会出现问题,毕竟清明节前后的天气凉爽,食物并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腐烂变质的情况。可若是有人在中元节或重阳节前后吃掉祭品,则很有可能会吃到已经腐败变质的食物,毕竟中元节或重阳节前后天气炎热,放在坟前的贡品,很快便会出现腐烂变质的情况。 古代社会中,医疗条件相对较差,很多食物中毒之人皆无法得到有效的救治。由于古人并不知晓食物中毒背后的成因,便会将这些人的死因看作鬼神索命。长此以往,人们便流传着再饿莫吃坟前供的说法。 而这句俗语的后半句再累莫坐人肉凳中,人肉凳便是指人的大腿。 在很多人外出游玩之际,因没有能够用作休息的板凳存在,便会坐在同行之人的腿上稍作休息。 古代社会中,能够坐上人肉凳的,除九五至尊的皇帝外,还有着尚未成年的孩子,毕竟皇帝地位高贵,坐在他人腿上并无问题,而尚未成年的孩子,亦可以随意坐在大人腿上。 除以上两种情况外,对于那些身处卧房的夫妻来说,他们亦能互相坐在对方的腿上打情骂俏,以此增进夫妻感情。可若是夫妻离开卧房,妻子便不能坐在丈夫的腿上。 众所周知,古代社会中,人们的思想较为封建,很多人认为,若妻子在公开场合坐到丈夫的腿上,便是有伤风化的体现。 从再累莫坐人肉凳中可以体会到,古人对为人处世的分寸与礼仪非常看重,若是做出违背礼仪规范的举动,也会因此成为世人所鄙夷的对象。 其实,即使在环境较为开放的现代社会中,女子在公开场合,坐在男子腿上的行为,依旧不会得到世人的认可。 毕竟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人们的一言一行皆,需有着相应的礼仪规范。
结语
通过对这句俗语的上下两句进行解读便会发现,尽管在古人看待一些事物时,无法对其有着准确认知,可古人却能凭借着事物的表面现象,总结出相应的规律,进而为后世的发展留下宝贵的经验与教训。 尽管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部分年轻人认为古人所留下的思想与经验太过陈旧,可通过许多古代经验的实际运用便会发现,古人所留下的精神财富极为宝贵,若是能够将其应用于未来社会的发展中,亦会帮助国家实现稳定的进步。 相信在认识到这一点后,将有更多人认识到古人经验的重要性,并努力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此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 参考资料:《民间俗语》★《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