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五代另起坟,房过三代必走人”听过的人多,道理你不一定懂(房过三代换新人)
古代社会中,宗族亲缘关系得世人重视,凡祖坟老屋,亦为族人关切对象。然民间俗语中,却有着人过五代另起坟,房过三代必走人,如此言论,亦令世人好奇不已。作为世界上的一大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千百年间,在中华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有着诸多特殊的讲究与说法,而俗语中的人过五代另起坟,房过三代必走人,便是许多人所好奇的对象。 众所周知,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祖坟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而家中的老屋,更是代表着家族的传承。可这句俗语中,却要求人们定期迁坟、换屋,这也使得许多人对此并不赞同。那么,在这句俗语的背后,究竟有着何种道理?为何这句俗语能够流传千百年的时间呢? 首先,通过对人过五代另起坟进行解读可知,在这句俗语中所指的五代便是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及自己。在古代社会中,五代内便是最亲近的人,而所谓的五代另起坟,便是指过了五代后,后代的亲人便不需要继续祭拜五代前的先祖。 在古人的观念中认为,家族祖坟会对后代子孙产生庇护,但这样的庇护却只能到第五代亲人,而五代之外的亲人,则不会从这一祖坟中获得相应的好处。基于这一原因,在过了五代后,便会另起祖坟,以此达到庇护后代的作用。 此外,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家族便会发现,一般来说,当一个家族的亲缘关系超过五代后,亲人之间便会越发疏远,而一些选择移居到其他地区的亲戚,也无法按时祭拜祖坟。 对于那些迁居到其他地区的族人而言,他们也会在自己的定居地另起祖坟,对家族先祖进行祭拜。受此情况影响,各个家族中,亲人之间的联系不再像从前一般紧密,这也从侧面体现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现如今,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与亲戚之间的联络也变得越来越少,许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甚至很难回到家乡,这也使得亲戚之间的关系,不再像从前那般亲近,而在很多家族内部,甚至出现了三代迁坟的情况。可见,在不同社会背景下,人们与亲人之间的关系也各不相同。 而房过三代必走人,也是出于对安全性的考虑。与现代社会不同,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居住的房屋大多由草木或土坯建成,从建造材料上便能看出,此类房屋并不像如今的钢筋水泥屋那般稳固。 一般来说,住过三代人的房屋,差不多有百年左右的历史,对于这样的房屋来说,它很难保证居住者的安全,基于这一原因,房过三代必走人也是为了保证居住者能够生活在较为安全的环境中。 除以上原因外,通过对古代社会中的房屋建造地进行了解可知,古代社会中的房屋很多都会依山傍水而建,若是遇到洪水、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房屋必然会就此倒塌。 在古代社会中,由于人们的抗灾能力相对较弱,所以,每隔一段时间,人们所居住的房屋便会在自然灾害的影响下倒塌,可见,古代房屋的使用年限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般长久,若是始终居住在同一房屋内,也很可能会对家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不仅如此,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风水学说非常看重,在建造家宅的过程中,人们也会选择那些风水宝地。可风水轮流转,没有风水宝地能够保持百年不变,当家中房屋已经住过三代人后,地基的风水也很可能发生变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继续住在风水宝地,人们也会选择另寻他处建房。
结语
通过对这句俗语背后的道理进行解读便会发现,其实,之所以祖先为后人留下这样的嘱托,也是希望后人能够过上平安顺遂的生活。与许多带有封建色彩的俗语不同,这句俗语为生活经验的精华,凭借着这句俗语的帮助,人们亦能充分感受到古人的智慧。 现代社会中,随着文化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于封建社会中流传下来的俗语不再重视。但实际上,并非所有的俗语皆为思想糟粕,在传承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也应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真正优质的文化传承下来,避免中华文化的未来发展受到阻碍。 参考资料:《民间俗语大全》★《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