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上海迎祭扫高峰,客流预计达90万人次部分道路或拥堵
12月22日是正冬至,上海各大墓园将迎来今年冬至祭扫的高峰极值。
当天的祭扫客流预计将达到90万人次、12.6万辆车次、落葬12450穴,通往墓区的部分高速公路和地面道路或将出现拥堵。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市清明节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获悉,目前,各级、各部门、各殡葬服务单位已进入战时状态,全力以赴,确保安全防范、服务保障等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今年冬至期间预计208万人次出行祭扫
据此前预测,2019年冬至期间(12月14日至22日),上海公墓(骨灰堂)预约落葬20735穴,将有208万人次、29.2万辆车次出行祭扫。其中12月22日为祭扫高峰极值,人、车流量将分别达90万、12.6万,落葬12450穴。
12月21日,受降雨天气影响,上海各大墓园祭扫客流较预测有所减少,总体情况平稳有序。数据显示,自12月14日以来,已累计接待祭扫市民103.1万人次,同比增加0.9%;祭扫车辆15.8万辆,同比增加6.4%;落葬9796穴,同比增加43.2%。
为了做好祭扫保障工作,目前,上海所有经营性公墓均已建立数字高清视频监控和人流量实时统计系统,浦东、闵行、宝山、嘉定、金山、奉贤、松江、青浦、崇明等区已实现辖区公墓祭扫数据联网;各墓园通过购买服务,配强安保力量,部分公墓还采用无人机加强对墓区、停车场的监控,实施硬隔离、分类通行,在雨天搭设雨棚、铺设防滑垫等措施,最大程度保障祭扫安全。
此外,2019年冬至期间,上海各殡葬服务单位还进一步优化了服务保障,在墓区设立医疗急救服务箱,提供免费急救用品、饮用水、雨伞、轮椅车等,为市民提供亲情化服务。滨海古园、福寿园、长桥山庄、淀山湖归园、卫家角息园等公墓还推出了网络预约、网上查询、远程祭祀、移动支付等便民服务措施。
开展生命文化教育,树立正确生死观
2019年冬至期间,上海多家殡葬服务单位开展生命文化教育,利用宣传窗口期,组织开展各类教育宣讲活动,培养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孝道观、殡葬观,引导市民转变传统旧俗理念,增强对殡葬改革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在上海市民政博物馆,由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民政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生命如画-2019生命文化教育艺术作品展正在举行。所有展出的艺术作品,均呈现了生命文化、生命关怀这一温暖的主题,其中有不少艺术家的佳作。比如由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水彩画家陈伟中创作的《叶老归根》《生命奏鸣曲》,青年国画艺术家何振华最新创作的《清明雨上图》等。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会在民政博物馆展出,还将同步在上海市民政局的多个下属单位巡展。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展览是上海殡葬行业与艺术界的首度跨界合作,不仅实现了艺术与殡葬、与生命文化教育的创造性结合,初步开创殡葬 艺术新模式,同时也艺术化地展示了生命文化的丰富内涵,向社会大众传递正确的生命观。
在上海福寿园,一年一度的暖冬送行活动也如期展开,4位已故的特困、特需逝者在这里的暖冬园落葬。
暖冬园是上海福寿园特别为上海市孤寡老人及特困群体设立的公益主题园区,采用树葬这一生态、环保、自然的安葬方式。
每年冬至期间,上海福寿园都会为当年去世的孤寡老人、特困家庭已故成员举行集体告别仪式,诗歌朗诵、纸鹤鲜花纪念、悠悠口琴声送别……让这些弱势困难群体,能够享受到社会的关爱,有尊严的与这个世界告别。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