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过去有一种葬法叫“雁排翅”,满族人十分讲究
过去墓穴选位和棺材摆放讲究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中国绝大部分民族,都奉行土葬,其中尤以汉族最为推崇,讲究入土为安,民间更为死人奔土如奔金的说法,就是死后要赶紧下葬,不宜久留。
(家族墓地)
土葬是一种礼遇,在过去土地私有制的年代,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土豪、官宦之家,都会有专门的家族葬地,供家族成员死后下葬。这种专门为葬事而设地块,过去称为茔地,在现代考古中屡有发现,有的茔地甚至绵延上千年。
旧北京郊外,大户人家的茔地很多,祖辈传承,故又称祖茔。多的上千亩,少的几亩,四周立有石头界桩,上刻×宅茔地以为标志。茔地内种植松柏树,这就是俗话说的风水林,有的还垒成土山,以壮风水。
入葬祖茔是有讲究的,按尊卑长幼埋在自家坟地里。最为尊长的,坟头也大,居于中间最尊位。如果有官爵,在清朝时,还会筑起宝顶。这样人家的祖茔,地下随葬品也多,为防盗墓者光顾,都会雇人看守,这些人家俗称看坟户。
(北京王爷坟宝顶)
雇人并不定要支付工资,有的直接许看坟户在茔地上耕种,收成供看坟者养生,如果有困难,坟主家也会照顾的。
在旧北京,新入葬的墓穴,可由看坟户组织人工挖掘,选定的位置大有讲究,汉族的风俗多是正中为祖先位置,后代往两侧平排延伸,颇有气势。其他民族风俗不同,葬法也不同,如清朝时,满人的墓穴安排通常是三穴连珠、五穴连珠, 中间为祖坟,每边各埋一少的,形成八字形,谓之雁排翅。新丧再埋时,一律在翅尾上打坑。
(携孙抱子葬示意图)
老北京满人这种雁排翅墓穴排列方法,仅是中国传统葬法中的一种。据明柳洪泉《柳氏家藏茔元秘诀》所记乡俗通葬,至晚在明朝时,民间已流行有十种墓穴排列方法,这些葬法都用于自家茔地——
1、阡陌葬,2、金车葬,3、窟葬,4、突葬,5、拢葬,6、墩葬,7、卧马葬,8、昭穆葬,9、礼经葬,10、抱孙葬。
(土葬)
在这十种葬法中,昭穆葬帝王家用的最多,是正葬;抱孙葬则在民间最为流行,老北京满族的雁排翅葬法,实际就是汉族的抱孙葬满族版。抱孙葬就是后世子孙死后,葬在祖坟前面两侧,长子在左,次子在右;儿子的前面是孙儿辈,如此这般,依辈份、长幼排列。
我在安徽亳州曹操祖茔地调查时,便曾了解到,当地至今流行这种葬法。这种葬法过去在苏北、山东、河南等平原地区十分流行。而共和国惟一土葬的开国上将许世友,生前指定要将自己埋在父母的坟前脚边,这也是一种抱孙葬。
(上海嘉定发现的明朝夫妻合葬墓)
墓穴的位置选择有讲究,每座夫妻合葬墓内,夫妻棺材的摆放位置,因为葬法的不同也不同。如在抱孙葬中,长子夫妻与次子夫妻棺材的摆放位置就不一样。但 一般妻子的棺材都会放在边上,这叫男把明堂女把边。
明堂,民间指穴位的左侧,右穴位为边,如果妻子死再娶的续弦,则埋在原配的右边,反正不摆放在丈夫的阴宅的上位。
(夹葬示意图)
但有特殊情况,如原配未生男孩,偏房(小老婆)生了男孩,母以子贵,偏房死后就可以埋在明堂的左边,即棺材摆在丈夫棺材的左边,原配的棺材在明堂右边,将丈夫的棺材夹在中间,俗称夹葬,又称挡风。老话说,死后让你妈给你爹挡风,就是这么回事。
多妻合葬墓中妻子棺材的摆放位置相对复杂的,主要依据亡人生前在家庭中的地位,如果生前地位显尊,死后就不能委曲。
(现代棺材)
(图:部分图源网络)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