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敦煌壁万古绝世画(千年敦煌壁)
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茫茫瀚海戈壁,苍凉而神秘,岁月卷挟着风沙走过这片土地,留下了太多痕迹,莫高窟的天衣飞扬、沙鸣山的千古绝响、大漠落日的绮丽浪漫……
但是,最让人赞不绝口的还是莫高窟中的壁画艺术,尤其是婀娜飘逸的飞天,常常为世人所瞩目,云雾缭绕中,他们衣带飘扬,神情自若,俯瞰芸芸众生,壁画,是敦煌艺术中最夺目的色彩。
飞天起源于印度
在印度神话中,飞天是对形影不离的恩爱夫妻,他们一个是善歌的乐神紧那罗,另一个是善舞的舞神乾闼婆。后来被佛教收编,化为天龙八部中的两位天神。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他们的职能和形象不断演化,最终合为一体,最终成为了中国特有的飞天形象。
六臂飞天-盛唐 莫高窟148窟 南壁龛内
敦煌飞天——模仿萌发期(北凉、北魏、西魏)
此时敦煌飞天处于模仿萌芽期。敦煌飞天最早出现在十六国北凉时期,西域风盛行。飞天整体想象粗犷、健硕。其造型简朴,多为男性,身体粗短,身姿矫健、厚重,面相丰圆、深目、大鼻、大嘴、大耳、束圆簪或戴印度式五珠宝冠。
北凉-莫高窟268窟 西壁龛上
曲腿飞天-北凉 莫高窟272窟窟顶 南坡
北凉-莫高窟275窟 南壁
北朝时期,飞天逐渐女性化呈现阴柔之美,经北魏孝文帝深化改革后,粗犷的西域画风被中国特色和审美的魏晋画法取而代之。
飞天身体变得苗条,眉目清秀,身着长袍大袖以表现飘逸,显示出强烈的动感与生机。飞天的脸型已由椭圆转为长条而丰满,眉平、鼻丰、眼秀、嘴小,五官匀称协调。
释迦说法图飞天-北魏 莫高窟251窟 前室北壁
抱琵琶飞天-北魏 莫高窟257窟 中心柱东向龛
敦煌飞天——转型创意期(北周、隋)
此时处于飞天的转型创意期。公元581年,杨坚建立了隋政权后大力开凿石窟,在敦煌莫高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他坚信他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冥冥之中是佛祖的庇佑。
这一时期,飞天的女性化特征尤为明显。隋代飞天动作婀娜,宛若无骨。多为中原式女性造型,或面目清瘦,身材修长;或丰肌丽质,婀娜多姿,眉宇含情。
天宫伎乐飞天-隋 莫高窟390窟 南壁
献花伎乐飞天-隋 莫高窟420窟 西壁龛内
反弹箜篌飞天-隋 莫高窟276窟 窟顶北坡
敦煌飞天——定型鼎盛期(初盛唐、中晚唐、五代)
此时处于飞天的定型期。唐朝的大一统,不仅经济繁荣、物质丰裕,风气也更加开放。
唐代前期的飞天奋发进取、豪迈有力、自由奔放、奇姿异态。变化无穷的飞动之美。这与唐王朝前期开明的政治,强大的国力,繁荣的经济,丰富的文化,开放的国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双飞天-初唐莫高窟321窟 西壁龛顶
盛唐飞天的造型更加华丽富有装饰性,风格热烈而奔放。脸丰腴圆润,脸上长眉入鬓,更加是当时世俗女子的典型妆容。体态更加的丰满,手式灵活,胸部隆起。在形象上已经是初唐时期的世俗妇女。
散花飞天-初唐 莫高窟322窟 西壁龛顶
盛唐时期的飞天,是莫高窟女性飞天的典范与巅峰。
当时的民众看到了现世的乐趣与希望,他们不再匍匐在佛像之下,乞求来世的幸福,而是能够愉悦地享有当下的生活。
中原的五代之后,朝廷衰微,北方大部分地区被少数民族占领。飞天画也进入了衰落阶段。壁画上美丽动人的天宫乐舞也随之谢幕。
散花飞天-五代 莫高窟468窟 西壁
散花飞天-五代 莫高窟61窟 背屏
敦煌飞天——程序化衰落期(宋、西夏、元)
此时的飞天处于程式化阶段,为衰落期。
宋代壁画中,飞天绘制的整体趋势是逐渐走向衰落。不仅飞天画的数量减少,而且造型缺乏活力,精神凋涣,甚至风骨孱弱,飞动无力,寡情乏韵。
捧珠双飞天-宋 莫高窟76窟 南壁
伎乐飞天-西夏 榆林窟10窟 窟顶西坡
飞天从印度传到中国,在经过一千多年的衍变发展后,形成了中国化的造型。
飞天是天宫的精灵,飞天的造型集中了人间真善美的形象特征,使人觉得亲切并产生护佑感。敦煌飞天,历经千余年的岁月,优美的形象和永恒的艺术生命力至今吸引着人们。
文字丨微游甘肃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