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要用儒家思想代替黄老之学
汉武帝时期,之所以会诞生出这样的国家观念,和当时崇奉大一统的思想氛围,以及汉武帝积极推行的政治改革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除去淮南王刘安之后,汉武帝将郡县制推行到了中国的各个角落,这才让大一统政府有了存在的基础,而这一切的背后又和儒家思想的盛行息息相关。
我们知道在汉朝初期的时候,政府的主导思想是黄老学说,那么汉武帝刘彻为什么要接受董仲舒的意见,将儒家学说立为正统,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原因,对于之后的中国历史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一、汉武帝不喜黄老学说的原因
在纪录片中,有两位黄老学说的支持者占据了十分重要的戏份,他们是汉武帝刘彻的祖母窦氏以及淮南王刘安。他们两个人在刘彻即位早期对政局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其中窦氏更是在建元二年的时候,直接罢免了刘彻任命的儒家名士王臧和赵绾,这基本直接宣告了刘彻新政的失败: 而上乡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未就。会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使人微伺得赵绾等奸利事,召案绾、臧,绾、臧自杀,诸所兴为者皆废。 刘安当时则是势力最为强大的诸侯王,也是黄老学说的领袖人物,他们对于刘彻政治改革的干涉和频频劝阻,可能会让刘彻对于他们尊奉的黄老学说产生负面情绪。 但这并不是刘彻打算用儒家思想代替黄老学说的根本原因,真正的问题还是出在西汉的政治问题上。纪录片中提到了西汉名臣贾谊所写的《治安策》,其中提出在汉文帝时期,西汉王朝面临的问题以及隐患,这也引起了刘彻的高度注意。而其中和黄老学说有关系的主要有两点。 第一是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宗室和勋贵开始过起了奢靡的生活,虽然文景二帝都是生活简朴之人,但是他们奉行的无为而治的政治路线,让他们无法对下属做出太多的规劝,只能够以身作则,希望教化下面的臣民,但这显然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这些贵族的奢靡生活不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也有可能引发底层人民的不满,这对于汉王朝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隐患。 第二则是秦朝的残余影响还没有被完全肃清,虽然在汉朝建国之后,统治者便抛弃了秦朝时期的严苛政策和法家学说,但是他们在部分制度上依然沿用了秦朝的章程。黄老之学提倡守旧和无为,这让秦朝的部分传统一直得到了传承,这让法家的部分思想依然存在不小的影响力,这对于汉王朝的形象树立存在负作用。 刘彻因此知道自己如果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有所作为,必须进行政治改革,而这一切的前提便是放弃黄老学说的无为而治,这需要他寻找新的政治思想。二、刘彻对于儒家文化的尊崇
在窦太后去世之后,西汉王朝的权力终于被刘彻完全掌握。他也开始尝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向天下学子发出邀请,让他们针对现在国家的局势发表意见,提出能够改善政局的具体方法。 汉武帝在众多的文章中看重了董仲舒的对策,经过和董仲舒的多次书信交流,刘彻终于接受了董仲舒提出的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提议,将儒家思想设立为汉朝的指导政治思想,并且开始用六经取士,这让儒家思想成为了社会上的绝对主流。 刘彻之所以选择儒家思想作为政治指导思想,和当时西汉帝国所处的历史背景有直接关系。在刘即位的时候,西汉虽然在文景二帝的统治下进入了安定的盛世,但是中央政府对于过埃及的控制力其实并不强大。当时西汉采取的是郡县和分封并行的政治制度,直接接受中央政府管辖的地区十分有限,这让刘彻的权力受到的很大的限制,而且其统治地位也并不是十分稳固。 董仲舒在他的对策中提出了统治者受命于天的理论,这不但可以让刘彻的统治具有更高的合理性,更有助于改变自从春秋战国以来,强者为尊的法家理论体系,这对于汉王朝的形象确立有着很大的作用。 另一方面,董仲舒这种理论还将统治者和他的家族完全分离开,这让刘彻拥有了远远高于诸侯王的地位,这对于西汉中央政府权威的提高有着很大帮助。 董仲舒在此之外,还提出了"大一统"的概念,虽然儒家理论在孔子时期是分封制度的坚定拥护者,但是经过历代儒生的改革,其已经进化成为了一种与集权统治相适应的理论体系。董仲舒提出,如果国家想要长治久安,那么统一的管理和思想方式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提升统治者的地位,并对全国进行统一的管理,这种论调无疑也是刘彻所希望看到的。 基于以上两点,刘彻才选择了儒家思想,并用其代替了汉朝奉行几十年的黄老之学。在不久之后,刘彻便开始在全国实行推恩令,进一步削弱诸侯王的实力,最终将帝国的实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而这也是对董仲舒政治设想的实践。三、刘彻统一思想界的深远意义
那么刘彻统一思想界的举动,除了帮助他稳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之外,对于中国的历史发展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笔者认为汉武帝的这一选择对中国发展有两个最重要的意义,第一是其确立了文人政府的统治模式,为之后两千年的封建政府建设提供了模板,第二则是他让文化认同成为了超越疆域与种族的精神符号,给中华民族注入了开拓进取以及包容的特质。 首先汉武帝在将儒家设置为指导思想之后,政府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就有了明确的标准,那就是要依靠对于儒家经典的了解程度来进行挑选。 这让全国的学子们都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虽然这确实会对其他思想流派的发展造成打击,但是整体上,其还是有效提升了士大夫阶级的政治积极性,并确立了以儒家学子为主体的文人政府形式。这一政府形式在后面的王朝中,虽然偶有失落,但依然延续了两千年,成为中国封建政治的根基。 汉武帝对于思想界的统一在中华民族的塑造上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汉武帝确立统一思想之前,全国各个地方的文化传统都有不小的区别,这让西汉王朝的各个地区很难凝聚成一个整体,这也是百姓凝聚力不强的根本原因。 而自从汉武帝提升儒家学说的地位之后,他便在全国各地积极推广儒家思想,这让地区之间的差异逐渐消弭。 这不但是国家统一管理的基础,更让百姓之间产生了新的文化认同感,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特质。自此之后,文化认同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本质特征,凡是倾慕中原文化,并愿意归附的民族都会被同化,这让中华民族具有了包容的性格,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 大一统精神的广泛传播也让中国这一概念深入人心,这对于集权王朝的统治以及国家的疆域的维持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四、结语
汉武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知名帝王,其在位时间极长,而且立下了许多辉煌的功绩。其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自然是他击败匈奴,开疆拓土的壮举,这让他在文治方面立下的功劳被人们所忽视。实际上汉武帝在文治方面的改革,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汉武帝在位时期最重要的改革,便是将儒家思想作为了国家的统一政治思想,这让汉朝初年奉行的黄老之学退出了历史舞台。在儒家文化的帮助下,汉武帝终于有了变革的勇气和依据,他不但依靠统一的思想肃清了秦朝的思想残余,更将大一统思想发扬到极致,对西汉进行了彻底的郡县化改造。 更重要的是,刘彻的这一改革,让全国各地的思想变得统一,这不但打破了地区之间的隔阂,更让中华民族有了相同的文化根基。这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本位思想的源头,自此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对于儒家文化的认同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最重要标签,这种超越种族的评判标准推动了民族融合,也让我们的文化变得包容开放。 与此同时,儒家思想地位的提升还催生了文人政府,这一由士大夫帮助皇帝治理天下的模式在中国绵延两千年,成为封建集权社会的最根本特征,这也是不容忽视的。★《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