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释迦牟尼佛涅槃日佛为什么入涅槃?什么是涅槃?(宣化上人)(释迦牟尼佛涅槃像)
▲
点击收听音频
今日3月8日,农历二月十五,是释迦牟尼佛涅槃日。
一、今日做功德,比平时大百千万倍
我们学佛法的人,在每逢佛的诞辰、佛的纪念日,或者是,菩萨的诞辰,菩萨出家的纪念日,都应该尽你自己的力量去做功德。因为在平时,我们也应该做功德,不过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力量,不能天天做。
每逢,佛、菩萨或者罗汉,或者他出家的纪念日,或者他成道的纪念日,或者他生日的纪念日,在这个纪念日的时候,你应该尽你自己的力量,你要看一看你自己有多大的力量,就做功德。
做功德,做什么功德呢?供养三宝,或者向这个庙上捐一点钱。那么你在这个时候,能做功德,比平日的功德,大百千万倍。
为什么呢?因为你做这个功德是──譬如,今天是阿弥陀佛的纪念日,你来纪念阿弥陀佛来做这个功德,那阿弥陀佛,在常寂光就知道了,哦!今年今日,纪念阿弥陀佛的生日,那么某某善信哪,做了功德。做这个功德,那么应该比平时,大几千万倍。
二、什么是涅槃呢?涅槃有这几种
如来于今日中夜,当入无余涅槃:我日月灯明佛,在今天夜里,就要入无余涅槃。中夜,就是晚间。因为佛出世的时候在日间,佛入涅槃就在中夜。日间属阳,表示佛出世就好像有太阳光普照世间;晚间属阴,这表示佛入灭度就好像晚间有黑暗了。不单日月灯明佛是这样,每一位佛都是这样,在日中出世,夜中入涅槃。
涅槃,在唯识上讲,有四种涅槃;有的经上,又讲有三种涅槃。以前讲过四种涅槃,没有讲这三种涅槃。什么是三种涅槃呢?
第一,性净涅槃。性,就是自性,净,就是清净;这个涅槃就属于法身德。佛有有法身、报身、化身三身;法身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所以性净涅槃,属于法身德。
第二,圆净涅槃。圆是圆满,净是清净;圆净涅槃,就属于般若德。
第三,方便净涅槃,这是属于解脱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是如来的三德秘藏。方便净,是从空出假,非生示生、非灭示灭;虽然在六道里边而不染,出涅槃而常乐,所以叫方便;他所行所做,都是属于方便净的涅槃。本来这三种涅槃,也就是和那四种涅槃是一样的。
本来这三种涅槃,也就和在《成唯识论》上讲有四种涅槃是一样的。什么是四种涅槃?
第一, 自性清净涅槃,也就是性净涅槃。
第二,有余依涅槃。二乘人虽然证果,但是他还有身的存在,这叫还有苦所依──你有身体,就有苦;没有身体,就没有苦了。你为什么有贪、瞋、痴?就因为认贼作子,向外驰求。你因为有个身体,要为你这个身体,就有贪心、有瞋心、有痴心,都是因为有这个身体;所以,有身体,就叫有苦,这个身体,就叫苦所依。所以二乘人的涅槃,叫有余依涅槃。
第三,无余依涅槃。等到灰身泯智,把自己身也空了、法也空了,没有我执,也没有法执了,这叫无余依涅槃。因为他诸苦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他所修的梵行已经成就,所应该做的事情都已经做完,不再到三界来受生死了。有余依、无余依,就在圆净涅槃里边包括着。
第四,无住处涅槃,也就是方便涅槃。
三、为什么佛要入涅槃?
为什么佛要入涅槃?佛入涅槃,有很多的意思;最主要的,就是免得人生出一种依赖心。如果佛永远都不入涅槃,是可以的;唯独这些个弟子,天天随着佛学佛法,有的就会生出一种厌倦心来。怎么厌倦呢?就生出一种懒惰心、放逸心;以为现在修行不修行,都不要紧,天天和佛在一起,于是就懒惰了!
好像现在我给你们讲经,天天你们看见我:哦,师父在这儿!师父讲的经都有记录,我们不要看它!等什么时候有时间,我们再看一看!光有笔记,也不看,放到一边,束之高阁。束之高阁,就把它在放那个板子上,放得高高的,认为保存得非常的严密;时间一久,就都忘了,等一个时候,也不记得了!
可是在人世间,都有悲欢离合,有一种特别的因缘;到了时候,我就离开你们各位了。那个时候,想听经也没有了,想学佛法,也知道佛法很难了;于是就会把笔记、记录又拿起来,把它读熟了,再研究研究法师过去所讲经典的道理。如果我不到其他的地方,你们永远也不会看这个笔记。
释迦牟尼佛说法说了四十九年,弟子有的也会生出一种懈怠心;不单释迦牟尼佛,就每一尊佛都是。他看看弟子有的生出一种依赖心,他就要离开、入涅槃了,免得弟子生出依赖心;这都是教化众生的一个方法,就怕人懒惰。
所以才吩咐说,汝一心精进:你们这些修道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应该专一其心!做什么呢?精进,不要懈怠、不要懒惰!你们一心修道,不要打妄想,不要有两个心;昼精进、夜精进,昼夜常常精进地修行、用功。用功,就是修行;修行,也就是用功。
当离于放逸:你应该不要懒惰!小沙弥、大沙弥、比丘僧、比丘尼!不要放逸!不要懒惰!不要出家不修行!出家不修行,也就是于法不修行;于法不修行,也就是等于没有出家!
古人有这么几句话:终日数他宝,自无半分钱;于法不修行,其过亦如是。怎么叫数他宝呢?就是给旁人数钱。
好像在银行,一天到晚都拿着钱在数,一千、两千,一万、两万,三万、五万,十万、二十万、一百万、一千万、一万万,数的钱太多了。可是这些钱,都不是自己的,尽给人家数,自己一分钱都没有。在佛法上你若不修行,也就像数他宝一个样的。
所以你出家,一定要修道;你若不修道、尽懒惰,那就不要出家!所以我们现在昼夜都精进;早晨也念经,晚间也念经,这是一个最好的办法。你们应该修行,不要懒惰!
都应该要想一想经上的道理,要学汝一心精进,当离于放逸。放逸,就是懒惰,就是不修行。诸佛甚难值:每一位佛,都是非常的难遭难遇,不容易遇着。亿劫时一遇:不知道几百千万亿劫,才能遇着佛出世。
四、佛入涅槃后,比丘要依这四事而住
佛入涅槃之后,比丘要依四念处而住;四念处,就是身、受、心、法。
(一)观身不净。观察这个身体是不净的。我们这个身体就洗得再干净,也有汗泥流出来,若不洗就出了一股臭味。
所谓九孔常流不净,你看!两个眼睛,就有眼泪、眼屎,这是不干净的;两个耳朵,就有耳屎,时间一久,你不掏耳朵,耳朵里边的耳屎就满了;两个鼻孔,就有鼻涕;口里就有黏痰、唾沫。
这都是不清净的,你怎么样收拾它,它总有一些个肮脏的东西在里边。这七孔,再加上大小便利,是九孔;这叫九孔常流不净,所以要观身不净。
多贪众生要修不净观,修这种看身体不干净、不清净的法;多贪,贪什么?就是贪淫欲。贪淫欲的人,就要用一种方法来制止这个淫;怎么制止?就是观身不净。
再好的美貌男女,也都是不净的;既然不净,又有什么可贪恋的?所以才说多贪众生不净观。知道它不净了,就不贪着;不会贪着,就没有那么大的淫欲心了!
(二)观受是苦。受,是领受。你所领受的一切境界,是善的境界?恶的境界?你有所领受,就摇动你的心;心摇动,这就是苦。
这苦说起来很多,有苦苦、坏苦、行苦这三苦;又有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再加上生、老、病、死苦,共有八苦。这苦苦、坏苦和行苦,就包括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在这三界中,就有这三种的苦。
无论你所有的接受、领受,一切的境界都是苦的。你若能知道它是苦,就不会有一种享受的这种感觉;没有贪求快乐的这种感觉,这就是没有苦。
(三)观心无常。人的心,是后念生,前念就灭;前念灭了,后念就生。好像大海里的水波浪,一念一念的,生生不已;可是每一念都是无常的,每一念都是虚妄的。
(四)观法无我。法,有色法、心法。在《百法明门论》上说:
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个心所法;
二十四个不相应,六个无为成百法。
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个心所法,加二十四个不相应法,再加六个无为法,凑起来是百法。虽有这么多的法,可是无我;于我和我所是没有的。
在《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就是真正法,都不要执着有法。如果执着有法,就变成法执;你修到极点了,人空、法也空。
我们人没有明白佛法之前,就有我执;一切都是属于我的,一切都是我所有的,就有所执着。有所执着,就有所挂碍;有挂碍,就有颠倒;有颠倒,就有梦想。
在没有明白佛法时,就有一个我执;明白佛法之后,又变成法执,执着有法。所以佛说四念处,要观一切法都无我;我既然没有了,又什么地方有法呢?
观身不净,受、心、法,亦皆不净;所受的也是不净,心也不净,法也不净。观受是苦,你看受,知道是苦了,那么身、心、法,也都变成苦的。观心无常,这身、法、受,也都是无常的。
观法无我,这身、受和心,也都是无我的。所以虽然说四念处是身、受、心、法,可是它们都有连带关系。在佛入涅槃之后,每一位比丘都应该依四念处而住,时刻都不应该舍离,这是佛所吩咐的。释迦牟尼佛临入涅槃,这样嘱咐一切的弟子,所以有很多的比丘都修这四念处法。
第三,佛入涅槃之后,要以戒为师。所有一切的比丘、比丘尼,必须要依照戒律去修行。若不依照戒律去修行,佛法就会灭亡;依照戒律修行,佛法就住世。
有一人依照戒律来修行佛法,佛教就有一分的光明;有十人依照戒律去修行,佛教里就会放十分的光明。若有百人、千人、万人,人人都依照戒律去修行,不犯佛所说的戒律;这个时候,无量无边的光明,就会把这世界的黑暗都给照化、消灭了。所以持戒,依戒修行,是最重要的。
第四,对恶性比丘,默而摈之。恶性比丘,你没有法子和他讲道理,只可以不和他讲、不和他辩论;让他自己生忏悔心,就会也要守规矩。所以这是一个最好的办法!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