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的本意是什么,上善若水如何解读?(善的本意是什么)

善的本义。

从造字角度来看,最早现于周朝中期的金文,字形为是上面一只羊,下面两个言,而这只羊的颈上,系着一个绳套。两个言字并列其实是个古字,发淡的音,是争说竟说之意。后来字形发生变化,将下面简化成一个言字,随着隶书、楷书的变化,最终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

善的本意是什么,上善若水如何解读? 这是个会意字,那是不是羊在说话?不是的。而是人们在交口称赞羊的驯良美好的品性之意,所以善的本义是良、好、驯善,其后又引申出友好、擅长、赞许、容易、熟悉等等意思来。

上善若水

而老子的上善若水很明显是指引申意思。

上善若水,如今已经是个成语,指的是至高的品性就好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现在大众更多的是把善理解为善良,把整句话解释为最好的善良像水一样润物无声,不求回报

这些都对,一个成语在后世的引申和解释都是要根据环境和时代来定的,但是原文到底要如何解释才能尽量贴近老子的本意呢?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的眼中并没有善恶之分,只有无为和有有为,无为顺道,有为逆之。

善的本意是什么,上善若水如何解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世间万物不过循道生生灭灭,没有什么不同,那么,善与恶也不过是大道在天地之间的正反映射,真正得道之人是不会在乎世人给出标准而定的善恶。

人们提出的所谓善恶在得道者心中不过是过眼云烟,最终会归于大道,混于大道。

所以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道德经》中的善并非良善。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用善在这里指代的一种道的状态,上善是非常靠近道的状态。因为《道德经》里老子也说过,道是无声无形无质的东西,名字都是勉强命名为道,那么道的这种不可捉摸性确实是很像水,而且并不止于形似,道的特性也像像水一样既对万物一视同仁,又生万物而不自知。

越靠近道,就发现道的状态像水一样。水生万物而低调不争,随遇而安,处在众人都不喜欢的低处。所以是有点类似于道生世间万物而不让人察觉。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这里继续阐叙水的七种类似于道的地方,其实是将道形象化,让大家学习水的各种品性一样去追求道。

善的本意是什么,上善若水如何解读? 居善地,水往低处流,从来没有逆流而上的,这是道的顺应;心善渊,水空虚静默而深不可测,这是道的如深渊般守中;与善仁,水泽被万物却不求回报,这是道的大仁;言善信,水遇阻碍即避让,一定会依道前行,这是道的守信;政善治,水涤荡污秽,平衡测量,这是道的治理;事善能,水遇方则方,入圆则圆,这是道的能力;动善时,水冬冰春融,丰沛干涸有节令,这是道的合乎天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我们只有像水一样不与物争,不与人争,不与百姓争,不与天地争,对待外界事物顺应其自然发展,顺应大道规则,让外物和自身达到完善和谐的地步,自然就没有什么好担忧的了。

水兼七善(道的七种特质)而不忧,我们追求道也是如此。其实这章中所有的善归结到最后还是不争,即无为的状态。

所以上善若水中的善实际上是指非常接近道的状态。

善的本意是什么,上善若水如何解读? 这与我们今天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不过并不影响成语和句子意思的与时俱进。

其实很难确切真正知道老子原文的真意,不过我们能确定的是,在老子的眼中,天下万物都是道所化,最终也将归入大道,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老子追求的大道,远在我们普通人认定的善良之上。

所以他绝不会说什么最好的善良之类的话,他不是这个层次的人。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