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浅析二十(河上公本《道德经》)

第十九章·少私寡欲免忧之道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译:弃绝聪明智巧,民众可得百倍好处;杜绝仁义,民众自行恢复孝慈本质;断绝诈伪之利,盗贼就不会生成。圣智、仁义、巧利此三者之文饰不足以治理天下,所以要作为认识上的共识。保持素净质朴之本性,减少私利欲念,不学智巧之聪明可以免去忧患。

浅析:在道国世界中,没有什么圣人、圣哲之名字;也同样不需要仁义之认知;更没有巧利之概念。这些是社会有弊病、出现病态时才需要出现的词语。

本章又是前一章的继续,这里有一个概念必须明确:老子所说的智究竟指什么?人人终其一生所追求的智慧,难道要抛弃?

老子的智是与大道在一起之智,不是为了争夺世间名、利、或者多文之智,老子之智是道;世间之智是智巧,两者是不相同的。前者不敢须臾离道,时时事事保持素净质朴之本性;后者投机钻营、巧取豪夺。换句话说,道国没有智慧之说,有的只是大道之说,而人终其一生汲汲营营求的恰恰是智巧,不愿意求大道。

智巧一等者,以有为之政策,实际行使扰民之实质,从而获得自己的利益。

智巧二等者,借助圣、智之名,推销、绑架道德一系列之名称,花样百出,实施一切利己的产物。老子的话,总是让人哑口无言,目瞪口呆。后人为了不让这种一语中的话,泄露天机。冠上:乌托邦思想或者让民众不要求智慧而了之,不敢真面目示人。

如果没有哪些有为之投机,圣贤之等级,民众之生活,就会提高百倍而无可忧患。

但是,社会前进已经回不去那种道国的状态。因为智巧之存在,利益巨大到无法用言语可以表达。最后老子告诫:只能洁身自好。后面一句话,实在意味深长,无穷的感叹,那是对道国向往之人说的。

佛只渡有缘人,道也只渡明道之人。多么深切的悲悯,圣智、仁义、巧利是一切社会弊端的总源头:圣智夺民利;仁义失慈爱;巧利成大盗。

如何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生存下去呢?保持质朴淳厚之心,尽可能不学这种智巧之术,更不要说还要去获得利益;这样,就不会产生忧患,可以安乐一生,这是传授保命、健全身心之术,明理且开心地活着终其一生比什么都好。生命的终极目标:身心健康,无有所忧;明理懂道,享尽天年。

庚子年九月廿七

《道德经》浅析二十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