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从修行角度看,福报深厚的天道不是最好的选择?(为什么要闭关修行)
佛法修行的基础就是做人。
世间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也教我们做人,比如儒家所强调的仁、义、礼、智、信。仁,就是要有慈悲心;义,就是要有德行;礼,就是要循规蹈矩;智,就是要用智慧指导生活;信,就是要有信誉,要言行一致。
和世间的德行相比,佛法中也有类似的教导,佛陀要求我们遵循的五戒十善,就是人天乘修行的标准。
凡夫从学佛到成佛的次第可以分为五乘。乘的概念和楼房一样,从第一层上去,层层递增。在佛法修行中,最高的一层是佛,其次是菩萨,再其次是声闻缘觉,最后是天道和人道。
五乘又可分为三士道,即上士道、中士道和下士道。上士道通过菩萨乘的修行最终成就佛果,中士道是声闻乘的解脱道,下士道是关于人天乘的内容。
作为出世间的解脱道,佛法又不完全等同于世间的道德标准。
世间的道德只是停留在人天乘。如果一个学佛的人仅仅修五戒十善,不管怎么努力,还是跳不出三界,不能脱离生死,获得真正的自由。
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内最享乐的是什么地方?是天上,所以一般宗教都将天堂作为人生最好的归宿。他们认为,人间充满着缺陷和痛苦,充满着不幸和污浊,一旦升到天堂,就可以远离种种的不如意,永远在那儿享乐。
在这个问题上,佛教和其他宗教的看法不同。从环境的享受来说,天堂的确比人间好;但从修行的角度来说,天堂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一个人升到天堂后,就会沉溺在五欲的享乐中不能自拔。
俗话说:贫穷布施难,富贵修行难。没钱的人,让他布施很难,因为他没有条件;可有钱的人,让他放弃享受去修行也很难,因为优越的生活环境往往会使人失去修行的动力。所以,佛教认为天堂虽然美好,但因为天人不能修行,所以并不是修行人的理想选择。
而且,一旦天上的福报享尽,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天福享尽必然堕落。在这点上,佛教和其他宗教不同。一般宗教认为升到天堂就意味着永生,但佛教认为天福虽久也是有限的。
一般宗教都崇拜上帝或神祇,佛教承认不承认上帝呢?佛教也承认上帝。其他宗教认为上帝是独一无二的,但在佛教中,上帝(即天帝)却非常之多。仅欲界天就有六个上帝,色界天里就更多了。
一般宗教认为上帝永远都是上帝,而且可以主宰一切。但佛教认为,上帝在福报享尽后也会堕落,也会在六道中轮转,并不具备主宰一切的能力。
从佛教的观点来看,人间比天堂更殊胜。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是从修行的角度而言。人间有苦有乐,正因为对痛苦有切身的感受,我们才会想尽办法去摆脱痛苦,追求解脱。
在摆脱痛苦的过程中,我们就会对宇宙人生做进一步的观察和思考。佛陀之所以能够成为觉悟者,能够亲证趣向解脱的真理,也正是通过不断的观察、思考和修证而来。
《阿含经》告诉我们:诸佛世尊皆出人间。佛陀是以人的身份成佛,而不是以天人的身份得道。天上的人太享乐了,他们无法体会痛苦,也就没有修行的动力。而不修行就无法开发智慧,更谈不上解脱。
智慧、解脱、真理都在人间,而不是在天上,这是佛法和其他宗教的重要区别。因此,一个学佛的人首先要学会做人。
图 | 网络 文 | 网络 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