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崇尚“忍、善、乐、静、动、和、雅”,它们的汉字本义挺有趣(为什么古人那么崇尚礼)
自从先人群居后,做人便是一个重要问题。古人在长期实践中,总结了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例如前文讲到的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等等,它们都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人类之所以能形成文明社会的缘由,也是立身和立国之本,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再来讲讲忍、善、乐、静、动、和、雅,这些字我们每天都会付之于行动,少了几分仁义道德的正统,多了几分亲民。从古到今,不少文人墨客将此付之于诗词歌赋和书画作品。一起来体验和回溯它们的本意吧!
忍是一种智慧
忍,金文(刃,用刀切割)+(心),表示心痛如割。造字本义:动词,比喻心痛如割,但强迫坚持。篆文承续金文字形。《説文解字》:忍,能也。从心,刃聲。 后引申为:人之心能承受刀割之痛(不是刀割心)且不表现出来或明显克制表现,引申泛指人心能承受各种负面的感受且不表现出来或明显克制表现。
忍不是懦弱,不是无用,忍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思想,是一种慈悲,是一种智慧!
《六尺巷》
清·张英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乐是一种天性
樂,甲骨文中的乐字(图A,见《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第3728片)是个象形兼会意字,下面是弦乐本身的木结构(图A1),上面是以丝做成的弦(图A2),表示其本义是一种弦乐器,因为音乐使人愉悦和高兴,故乐(yuè)字后来转声为喜悦欢乐的乐(lè)。图B(见《乐鼎》)是东周时代金文中的乐字,乐架的结构从图A1的形状变成了图B1的形状。东周以后,乐字发展为图C,在两条丝弦之间多加了一面鼓(图C1),把打击乐和弦乐揉合在一起。图C1是白(bò),作乐字的声符用,使得乐字变成形声字。小篆中的乐字(图D,见《说文解字》)、隶书中的乐字(图E,见《好太王碑》)和楷书中的乐字(图F)都是由乐字的东周金文(图C)递演过来的。到了东晋时代,出现了书法大家王羲之草书的乐字(图G),于是,六朝以后,便出现了草书楷化的民间俗字乐(图H),最终成为如今使用的简化乐字。
《说文解字》:乐,五声八音緫名。象鼓鞞。木,虡(jù)也。意思是:乐,五声八音的总称。像鼓鞞(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指大鼓和小鼓)的样子。木,表示鼓鞞的支架。
《对酒五首》
唐·白居易
巧拙贤愚相是非,何如一醉尽忘机。
君知天地中宽窄,雕鹗鸾皇各自飞。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善是一种良知
善,会意字。甲骨文里没有此字,现在发现的,最早的要算是周代中期克簋( guǐ, 读鬼,古代盛食物的圆口两耳的食具)里的善(图A,金文)了。
善的形体,是上面一只羊,下面两个言,而这只羊的颈上,系着一个绳套。图(B)的金文,是周代晚期毛公鼎里的善,羊脖子上的绳套取消了。善在战国文字中(图3、图7、图10),异体很多;齐、三晋等系的善字变化也很多。这些异体字在秦始皇书同文的政令下,均被淘汰。秦代小篆(图D )的构形和金文一样,都是上从羊,下从二言。两个言字并列,这个古字音dàn,读淡,是争说竟说之意(见《广韵》)。从全字的结体来看,以羊表意,以二言(dàn)表音, 有人人称道(争说)羊的驯良美好的品性之意,所以善的本义是良、好、驯善,其后又引申出友好、擅长、赞许、容易、熟悉等等意思来。图(C)的金文把羊下面的二言省剩一言。到了隶书阶段(图12),字的下部形体起了很大的讹变,把言变成(E1 )的样子。楷书(图F )继承了这种讹变的形体,发展成今天的善字。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静是生命的本质
静, 从青从争。本义:彩色分布适当。古同净。青,初生物之颜色;争,上下两手双向持引,坚持。静,不受外在滋扰而坚守初生本色、秉持初心。造字本义:动词,努力去除杂念,清心寡欲。清心为静,无滓为净;静与净近义,古籍中常通用。
《说文解字》:静,审也。从青,争声。意思是:静,自审内省。字形采用青作边旁,采用争作声旁。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动是一种生命状态
甲骨文和金文还没发现动字。西周时期以童为之(毛公鼎),楚帛书毋童群民,童读为动,与毛公鼎同。童本意为奴仆,以童作动大概是因为僮仆是要整天奔波劳碌为主人服役,无时不在动中。后分四路发展:一路加意符辵(chuò),以童为声,如字形6,或以重为声,如字形7。从辵者表示动作之进行,与动义亦切合,与从力无别。一路加攵,以重为声,如字形5,或以童为声,如字形11。从攵与从力相通。一路加力为意符,以童为声,如字形4、10。一路也加力为意符,以重为声,如字形3、8、9。最后一系发展成为现代汉字。简化字作动,左边的云只是一个记号,用于代替声符重。
动的异体字働是日本造的汉字,用于劳働者劳働同盟等词语中,后传入中国。《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把働作为动的异体字。
《说文解字》:动,作也。从力,重声。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和是一种立身之本
和,金文( 口,说话)+(禾,即龢,吹奏多管的排笛,造成谐音振),比喻不同人的言论相互响应,相互协调、合拍。金文异体字以言代替口,明确言论不同而协调的含义。造字本义:动词,言论、观点不同,但主调合拍,宗旨一致。古籍多以和假借龢;而龢被籥代替。在汉语词语和谐中,和与谐近义而有所不同:和表示不同声音、不同观点因相合拍、相融合而产生共鸣,强调诸异而致同;谐表示相同的声音、相同的观点因一致而统一,强调诸同而大同。和的统一性比谐更为丰富。
《说文解字》:和,相譍(yīng,古同应。)也。从口,禾声。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雅是一种情怀
雅,籀文(牙,即呀,惊叹)+(隹,借代鸟羽),表示为鸟羽惊叹。造字本义:名词,令人惊叹的艳丽羽毛。篆文承续籀文字形。
《说文解字》:雅,楚乌也。一名鸒。一名卑居。秦谓之雅。从隹,牙声。 意思是:雅,楚鸟。另一名称叫鸒(yù,寒鸦)。还有一名称叫卑居。秦地叫它雅。字形采用隹作边旁,采用牙作声旁。
《定风波》
唐·李珣
志在烟霞慕隐沦,
功成归看五湖春。
一叶舟中吟复醉,
云水,此时方认自由身。
花岛为邻鸥作侣,
深处,经年不见市朝人。
已得希夷微妙旨,
潜喜,荷衣蕙带绝纤尘。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