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的“性”和佛说的“性”是一回事吗?(孔子说的食人性也)

释迦牟尼佛在讲经说法中,经常提到性,也就是自性、本性,明心见性的那个性。孔子也多次提到性,尤其是在《论语.阳货》里有一句名言: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说的这个性,孔门弟子中能解其义的人不多。颜回听了孔子之言,无所不悦;曾子听了孔子之言,明白孔子的道是一以贯之,这两位都是属于上等根性的人,一听就能明白。子贡说: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他知道这个性是不可得而闻的,只能靠个人觉悟,证明他也能够了解一部分。那孔子说的这个性与释迦牟尼佛说的性是一回事吗?

孔子说的“性”和佛说的“性”是一回事吗? 孔子说的性与佛说的性,是一不是二,无二无别。

释迦牟尼佛说性,分为体、相、用三个方面。体是本体,本性;相是所现之相;用是业用,作用。这个本体是空性,但不是无,遇上因缘就能现相,相是假的,但相却有业用,能造善业,也能造恶业、无记业。本体和现相本无善恶,但是业有善恶,所以才有了善恶之说。

孔子说的“性”和佛说的“性”是一回事吗? 孔子所说性相近的近字,是说其前,是先天的,原本我们的本性都是一样的,现的相也是没有善恶之分的,指的是佛说之性的体和相。习相远的远,指的是其后,后天形成的,是佛说的业用,指的是因无始劫以来业用所造成的善恶习气,这个方面每个人就都不相同了。

不仅佛家讲体、相、用,其实儒家也讲体、相、用,只是文字不同罢了,但是有些人心胸比较狭窄,总觉得儒是儒,佛是佛,摆出一副水火不容的样子。《周易.系辞传》是孔子所著,其中很多话也是在说性,我们引用几条:

孔子说的“性”和佛说的“性”是一回事吗? 故神无方,而易无体。阴阳难测,精微奥妙,所以无方。易则是唯变是从,没有一定之体。所以说,无方无体,说的就是本体空性的意思,这个神和易就是指我们的自性、本体。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不管是成象还是成形,讲的都是现相。什么现的相?就是我们的本体,上面所说的神和易,有因,再遇到缘,就现相了。这些都说明,孔子所说的性和佛说的性,其实就是一回事。

孔子说的“性”和佛说的“性”是一回事吗? 孔子所说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里面的性,就是指佛讲的自性,自性是一体三面,本体是空性,虽然是空,但不是无,它真有,遇到因缘,就能现相,相却是假相。这个自性和现相是没有善恶之分的。比如我们吃的姜,姜有 热性,但是我们却看不见热,摸不出热,只有吃到肚子里,身体才能感觉到热,这就是性,没有善恶之分。再比如我们人的身体,就是假相,在没有任何行为时,你不能说是善身,也不能说是恶身,这就是孔子说的性相近也。必须由人表现出一些行为,是害人还是助人,这才能说善恶。这些行为不是相,而是习气所造成的业用,这个业用是根据人的习气不同而不同,所以经常说习惯成自然,人们都喜欢按照自己的习惯来,所以越发展,各自的差异就越大,这就是孔子说的习相远也。

孔子说的“性”和佛说的“性”是一回事吗?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而是称赞、赞叹的意思,是善哉的善。所以说孔子和佛讲的性没有差别,指的都是人的本性、自性,是一回事,只是个人理解不同罢了。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