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禅思(灵隐寺墙上的禅字)

新作者扶植计划 第二期

游灵隐寺,买了本《成佛正因做人基础》的黄皮书,边游边览,没想到这本薄薄的小册子,看后叫人潜想入境,畅意适怀,不知不觉迈进一种清空的启悟之中。

灵隐寺禅思

善,在佛教中是成佛的正因。佛教中有做人十善的训诫,诸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敬爱兄弟、和睦邻里、济贫扶苦等,并规范了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贪欲等十种善行。

笔者既不信佛,更无成佛的企盼,但细细咀嚼这些训诫和善行,对人世间凡人肉胎芸芸众生同样大有裨益。此时此刻此地此境,我方大彻大悟顿开茅塞:难怪佛力在善男善女中有那么大的感召力;难怪我们党和政府历来尊重佛教信徒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感情。积德行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文字中带善的词语特多:善良、善意、善行、善心、慈善、弃恶从善、与人为善、积德行善……

灵隐寺禅思

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读本三字经开篇直言人之初,性本善,可见,人性的根源点本是善良的,茫茫尘世,物欲横流,人们本来洁净无染的剔透之心,潜移默化地被滚滚红尘中的风风雨雨侵蚀熏染……假、丑、恶伴之而生。

祛恶向美、弃恶从善就成为人们立身处世之本;追求真善美成为每一个健康文明社会积极倡导的主题。人类社会说到底是用善良的爱心营造的。有了善的使者,再大的灾难也会消去大半;有了善的阳光,再恶劣的环境也会风光顿生。倘若人间缺少善、丧失善,那将是腥风血雨,凄惨不堪,狰狞可怕。那些杀人越货、谋财害命、暗箭伤人,见死不救之徒正因他们卑鄙的灵魂里恶念丛生,善心泯灭。

灵隐寺禅思

什么是善?《辞海》的解释是善良、善意。这种泛泛之论似乎还让人摸不着边际,窃以为它是豁达大度的宽容,善解人意的仁厚,不设城府的纯真,没遮没盖的坦诚,博施济众的爱心,亲切和悦的温情……

蔺相如让廉颇是善,白求恩远离祖国帮助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是善,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善,雷锋助人为乐是善,徐洪刚见义勇为是善……善,大到为国捐躯的壮举,小到人与人之间一声亲切的问候。

人世间的真伪、正邪、忠奸……往往都是由善恶派生的。在人的道德品行中,善是做人的基础,不管你是大人还是小孩子,是男人是女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要以善养身,以德养性,涤瑕荡垢,净化身心,要思有善念、心怀善意、口出善言、行作善举、济人之难、救人之命、解人之危、扶人之困、排人之忧。

灵隐寺禅思

毋庸讳言,如今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人的善恶观发生倾斜,见利忘义、见难不帮、见危不救。面对求救的呼喊,有人充耳不闻;面对行凶的歹徒,有人退避三舍,甚至忍气吞声,任其施暴。有人信奉:人怕狠的鬼怕恶的,以恶为荣,欺压忠良。善良在他们眼里是软弱的代名词。如此容忍邪恶、无视暴虐,叫人蓦然心惊,心绪苍凉。

现实生活的空间,弥漫着太多的无情和冷漠,善良向邪恶低头,邪恶会变本加厉。面对世风日下,人们真切地呼唤:归来吧,善良和爱心。只有善的升华,才能塑造出健全的人格;只有善的弘扬,才能建立文明的社会。多一份善心,人间就会少一分罪恶;多一分爱意,世界就会少一个悲剧。只要人人都献出一分善心和爱意,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就会充满温馨、友善和美好。

莫轻小善,滴水之微,渐盈大器。一切高尚的情操正是由点滴养成;莫轻小恶,小恶所积,足以灭身,一切罪恶最初是微不足道的。

愿人间善良多于邪恶,爱心多于冷漠,仰慕多于嫉妒……

阿弥陀佛!

(作者:黄少平,笔名:宦海归文、梁思波)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