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善(善人道是佛法吗)

佛法—善 师父常说:我们的佛缘是家族世世代代行善积德而来,自己莲花的长势也是我们在凡间功德的体现。那么,如何行善才能积累功德呢?

行善,安发心不同可以分为很多层次。

第一种发心,是带有私利的目的性。其出发点是自身,是想通过行善获得福报或避去灾祸。

如现实生活中,因为某人对自己有用或与自己有密切关系而行的善,或为了获得福报,诸如钱财、平安、名誉等而放的生、拜的佛。

这种通过行善来求福报的现象在诸多所谓信佛的人群中屡见不鲜,也是很多人能够步入佛门的原因。

这种层次的善,无论心情多么迫切,无论做的多么努力,甚至无论获得多少称赞,都称不上功德。

抱怨好心没好报这样的事情也常常发生在这个层次上。因为目的是想得到好报,却没有得到,自然会抱怨。但其实真正的利他之心从来不会没有好报,若所谓的好心并不是利他,而是利己,哪来的好报?

这种发心,是停留在善的最低层,放不下的越多,越容易纠葛在六道中沉沦不出。这种做法与其说信佛,不如说是想借着信佛趋吉避凶。这种层次的善还需要不断提高境界,放下凡间的福报。

实际上,每一次历练,都是人生赐予我们的礼物,每一种我们不曾拥有的东西,都是果报使然,不必强求。

第二种发心,是发善心帮助他人,或者救度其他道众生,属于境界比较高的善。这种发心很可贵,但很容易有执念。

比如,在他人遇到困难时,我们需要尽力帮他,但不能执于改变结果。凡间的结果好坏,不过是虚妄之相,不可执着。各有因果,努力去做,随缘就好。

比如, 度人是要随缘的,不能攀缘,师父说有缘之人不用度就是这个道理。

若发心过重,就容易有得失心。如救人救不了心里会悲伤,起心动念,皆会有因果,着于结果的相,是陷入轮回的因。一具受业报的肉身而已,拥有的时候好好对待它,没有的时候随它去吧,灵魂才是真正的。

在这种发心层次的善,也需要不断提升境界,把行善和做功德的心也放下,一切随缘。

第三种 善,是完全无发心的,就像呼吸一样自然,但就是这种自然的言行举止却惠及了众生,这种善才是真正圆满功德的善。

如水滋润万物,只是恰好我流到这里,而你恰好在这里,我滋养了你只是因缘使然,我未曾想刻意滋养你。

就像师父救度众生,有缘来者,师父则尽心尽力救度,无论山林陌路,无论风雨兼程。无缘来者,各有各自的缘分,不攀缘,不强求。

就像偶遇问路的人,我们尽心指点;就像路遇被抓的鱼儿,我们放之于湖泊;就像夫妻间,互相体谅,彼此扶持。这其中,没有任何善的念头,也没有任何自私的念头,只是我们有缘遇见了,我就这样自然的、用我的方式对待你,而这种方式正是对你也有益的。虽然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却处处体现着修为。

只有完全顺缘而又利他的行为,才是真正的慈悲,才是圆满功德的善。

南无阿弥陀佛!

佛法—善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