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秦国人是如何驱鬼的
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了一批战国竹简,经整理为《日书》两种。所谓“日书”,讲的是择日与历忌之类的事,大概就相当于今天的老黄历,从古至今在民间都比较流行。《日书》一类书籍在20世纪出土文献中并不罕见,比如江陵九店楚简、天水放马滩秦简、江陵王家台秦简、荆州关沮周家台秦简、江陵岳山秦简、随州孔家坡汉简、香港中文大学藏汉简、江陵张家山汉简、阜阳双古堆汉简中都整理出了《日书》著作。
不过,在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中有一篇《诘》(也有称《诘咎》),内容却在同类《日书》中最为特殊。它记载了各种鬼怪神妖的名称,以及它们如何危害人,人类又如何应对它们。现在往往有人把《山海经》说成是中国“百鬼夜行”,其实《山海经》虽然有各种神妖,但描绘的却更多是一个想象的空间。真正类似日本“妖怪大全”的是《诘》,鬼与人生活在同一个维度中。那么,《诘》具体讲述了哪些好玩的鬼怪呢?
《诘》开篇就提到,鬼十分丑恶,弯着身子睡觉,双腿长开席地而坐,连步走路,单脚独立。这是对“鬼”形态的综述。《礼记·祭法》说“人死为鬼”,在先秦时期鬼就是人死的化身。甲骨文、金文里就有“鬼”字,有点像一个人跪着的样子,但面目却模糊不清,可能与掩盖死者面目的葬俗有关。至于屈肢而睡、箕地而坐、连步走路、单脚独立这些形态,都是为了显示鬼的形象怪异,类似记载是《山海经》的“鬼国”,那里的人都是一只眼睛。
《诘》中提到的第一个鬼是“刺鬼”,它会对人不停攻击、骚扰。“刺鬼”其实就是后代所说的“厉鬼”,这是最凶恶的一种鬼,厉鬼的来源有恶人死后变化的、横死变化的以及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在《礼记·祭法》中天子、诸侯、大夫均会对无后的贵族祭祀,以防止他们变化未厉鬼来作祟。至于《诘》中对抗厉鬼的方法,就是用桃木作弓、用牡棘作箭、用鸡毛作箭羽,用这个来射厉鬼,就能阻止厉鬼对人的攻击。
第二个鬼是“丘鬼”,其中就是坟墓之鬼,在《白泽精怪图》又称“狼鬼”。丘鬼会无缘无故跑到你家里。对付它的方法是从旧墓丘上取来土,制作成假人、假狗,每隔五步放置一个,环绕房舍一周。等到丘鬼再来的时候,就朝它洒土灰,然后敲打簸箕,大声呼喊,丘鬼就不会来了。后面又提到一个“故丘鬼”,经常去人的住所吓唬人,用草箭射它可以驱除。“丘鬼”和“故丘鬼”应该都是坟墓之鬼,区别可能一种是新鬼一种是旧鬼。
善于玩弄人的是“诱鬼”,对付它的方法是用桑树树心制成的木棍狠狠敲打;又有一种使人脸色苍白、无精打采的“哀鬼”,对付它的方法是用棘椎扎入桃木柄敲打它的心口。可见,桑木、桃木、棘木都是驱鬼的神器。在《山海经》中,沧海之中的度朔之山有个大桃树,桃树的枝条间有万鬼出入的“鬼门”,神荼、郁垒两位神人作为鬼的引导。后世就一直将神荼、郁垒的画像作为门神,并且扎着大桃人树在家门口。
又有“棘鬼”,如果你全家都病倒甚至有人死亡,那就要在家里地下寻找是否有棘鬼,如果尸体站立被埋葬家里,那就会变成“棘鬼”,只要将它尸骨找出来扔掉就行了。不过也有可能是“孕鬼”,这是一种没出生就死去的胎儿变化的鬼,它埋葬的地方没有草丛掩埋,也是将其尸骨扔掉就行。还可能是“殍鬼”,其实就是饿死鬼,驱除它的方法是用舂米的臼装满一升砂仁恐吓它,不过也要喂上一些黏黄米,它就会走了。
如果家里的炉灶莫名其妙煮不熟饭食,这应该就是“阳鬼”作祟了,因为“阳鬼”会盗窃灶里的元气,在房间里烧猪粪可以驱除它们。“阳鬼”还很好色,会附体到喜欢的女孩子身上,如果有妹子突然用不熟练的哀思之音唱歌,那么就从家里北边墙下采集十四片花瓣,烧成灰烬后喂给她吃下去,这样一来“阳鬼”就会跑了。还有一种“欦鬼”,也就是欲望之鬼,能让家里六畜都病死,让碎瓦片在家里摆上一圈就可以驱除了。
有“礻寺鬼”,会变成老鼠钻在酱醋酒中,并且告诉你什么时候死。在这些有水的地方找到老鼠扔掉就行了,东晋《搜神记》就有类似的故事。又有“凶鬼”,不过这种鬼倒不是很凶恶,只是喜欢一边敲门一边唱歌或哭泣,用草箭射它也可以赶走。还有一种“暴鬼”,不过这种鬼也不是很残暴,就是特别喜欢骂人,还喜欢抢夺家畜,用牡棘草剑刺它或者草箭射它都能赶走。
还有一种裸体鬼“幼殇”,如果八岁到十一岁夭折的孩子没有安葬,就会化成这种鬼进入屋室,对待它们的方法就是用灰喷洒到它们身上。又有“游鬼”,顾名思义就是无家可归的游魂野鬼,用广灌草制成鸢鹰可以驱除。还有“不辜鬼”,这是一种冤屈而死、无故被杀的厉鬼,会附在孕妇之上造成孕妇难产而死。驱除它们的办法是在庚日日出之时门上喷洒灰后祭祀鬼神,一连祭祀十天后用白茅草裹上祭品掩埋在野外。碰到它恐吓人可以用牡棘草剑刺。
又有“粲牙之鬼”,这是一种露牙的鬼,非常狰狞。如果家里莫名其妙物品都损坏了,这就是“粲牙之鬼”在搞鬼,这时候就要用白茅草和黄土,绕着房子一圈洒在地上。又有“饿鬼”,这是一种典型的没人祭祀、吃不上饭的鬼,它会带着淘米的器具来向人讨饭,这时候用鞋子直接扔它就可以赶跑。还有就是“遽鬼”,这种鬼不会进屋,只能在社祭的祠堂附近大喊,引诱人过去抓住替代自己,这时候人要解开上衣、露出胸膛与之搏斗,或者用白石扔它。
“鬼婴儿”,也叫“哀乳之鬼”,是死去的小孩变化的,会通过哭喊向人乞食。这是因为这种小孩的尸骨裸露了出来,找到骨骸用黄土埋上就行了。又有“夭鬼”,这也是一种早夭的鬼,它会无缘无故送给人一些东西,但这些都是会带来灾祸的不祥之物,对付它必将简单,洒水就行了。还有一种“疠鬼”,这是一种传播疾病的鬼,有这种鬼在家的话一家人都会生病,对付的方法是在家里烧桐木枝条。
除了以上21种鬼之外,在《诘》中还有不少鬼没有具体名称,包括击鼓之鬼、恒从人女之鬼、当道以立之鬼、屈人头之鬼,等等。这些鬼都是人变化所成。除了“鬼”之外,《诘》中还记载了不少作祟的物魅精怪,其中包括神狗、幼蠪、妖、虫豸、神虫、状神、会虫、图夫、恙气、水亡伤、大祙等等,危害人的方式与被驱除的方法与鬼都大同小异,这里就不详述了。这些鬼怪与人一样,有七情六欲、要衣食住行,读之颇有趣味。
参考文献:
晁福林:《先秦时期“鬼”“魂”观念的起源及特点》
贾西周:《秦简牍资料所见鬼神信仰研究》
吴小强:《秦简日书集释》
作者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汉史。出版著作《先秦古国志》《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山海经全画集》三种,作品散见于《国家人文历史》、《北京晚报》、网易历史频道等纸刊媒体。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