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一)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一)
佛教教义,浩瀚精深,每一卷每一字都蕴含极深之哲理。据统计,佛教遗留下来的经典,共有三千零五十三部,一万一千九百七十卷。
如此庞大的经教,该如何系统地分类及定位?因此,隋朝时候天台宗的智者大师,将佛陀所说之一代圣教,分判为「五时」──将各种经典的内容加以分类、解释;从佛陀说法之顺序分为华严、鹿苑、方等、般若、法华涅槃等五个阶段。
(1)第一「华严时」:
指佛陀成道最初之三七日间说《华严经》的时期。当时说教的内容是正说圆教,兼说别教,而说法的对象是别教的大菩萨众及圆教中的优秀份子。《华严经》有前分与后分的区别,前分是三七日时的说法,不含声闻在内;后分如〈入法界品〉,则有舍利弗等大声闻在内。但此时的说法程度太高,声闻众皆如聋如哑,未能收到化益的效果。
(2)第二「鹿苑时」:
是指佛陀说《华严经》后之十二年间,于十六大国说小乘《四阿含经》的时期。此期所说之教法程度较低,仅为小乘法(即三藏教)。从佛陀教化之意义而言,因是以根机较浅者为对象而加以诱导,故称「诱引时」。
(3)第三「方等时」:
指鹿苑时之后八年间说《维摩》、《思益》、《胜鬘》等大乘经典的时期。此时之教法并说藏、通、别、圆四教,其中所说斥小叹大(斥责小乘而赞叹大乘)、弹偏褒圆(弹诃偏教而褒扬圆教)的意义,乃欲启发小乘人生起耻小慕大(耻小乘,尊大乘)之心。
(4)第四「般若时」:
指方等时之后二十二年间,说诸《般若经》的时期,故依经名而立名。此时所说教法,在内容上为通、别、圆三教。从佛陀教化之意义言,此时为淘汰大小乘分别的偏执,说诸法皆空,融合大小乘于一味,故称为「淘汰时」。此一时期乃佛陀为须菩提等说《般若》,令其仰慕大乘,且由二乘更进展至大乘中之空。其中,除阐示通教的消极之空(即共般若,为三乘共学之般若)外,亦说明别、圆二教积极的不空中道之理(即不共般若,为菩萨所学之般若)。
(5)第五「法华涅槃时」:
指为使受教者之能力进至最高境界,证入佛知见之时期,约于佛陀在最后八年间说《法华经》与入涅槃之前一日一夜说《涅槃经》的时期。此时所说之教法纯系圆满之圆教,即会通前四时之浅方便教,并彰显真实之开显圆。
由此可见,佛陀在世的演教过程中,以「般若部」所说的时间为最长,亦最具代表性。
《大般若经》与《般若心经》之关系
唐玄奘法师所译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全六百卷,略称《大般若经》,收于《大正藏》第五至七册。「般若波罗蜜」,意即「通过智慧到达彼岸」。全经旨在说明世俗认识及其面对的一切对象,皆属于因缘和合,假而不实,唯有通过「般若」对世俗真相的认识,方能把握绝对的真理,达致觉悟解脱的境地。因此,这部经可说是大乘佛教的基础理论,亦为诸部般若经的集大成者。
「般若部」是《大藏经》中最大部之经典,约占全部「经藏」三分之一;而《大般若经》即占般若部四分之三,其余四分之一则为《大品般若》、《小品般若》、《金刚般若》等般若诸经。于经典成立之发展过程中,《大般若经》的译出时间,大约是在中国大乘经典成立的中期。
由于《大般若经》是诸部般若经典的集大成者,所以佛在《大般若经》中挑出最精要的文字,成为《金刚经》,又在《金刚经》中再扼要成为二百六十个字,这就是《心经》。由此可见《心经》乃是般若经精华中的精华,是领悟佛法之心法所在。
是故,有大德说:「读了心经,等如读了六百卷《大般若经》。」
亦有大德说:「一切佛智,必须有其觉母,佛乃母所生,觉母乃般若也。以般若菩萨来象征一切法之智门,《心经》乃般若菩萨之自内证,亦为此菩萨开智之心法。学《心经》是修般若菩萨法门也。」
因此,一般佛弟子对《般若心经》都很熟识,这部经在我们中国流通之广,可说是「风行天下」,而且持诵者亦多,其普及程度几乎在《金刚经》、《弥陀经》之上。全经二百六十字,言简文略,但含义却极广博而精深。它在一代圣教中的地位,可说是一部很重要的著名经典。
《般若心经》之渊源
《般若心经》最初译名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乃鸠摩罗什所译,是中国最早的汉译《心经》。
另一版本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与鸠摩罗什译本完全一样,只是少了「摩诃」、「一切」等字,是玄奘法师的译本。据说当年唐太宗曾经出榜昭告天下,征求高明大德将《心经》再度删改,如能删一字而不失其义者,赏黄金百两,结果无人可改此经一字。可见《心经》所演说之佛理,确是字字玄机,乃精要中之精要。
鸠摩罗什是显宗的翻译家,他一生所翻译的佛经,共三百余卷。于圆寂前,发大誓愿,如其所翻译的佛经正确无误的话,当使焚身火化之后,舌不焦烂。结果火化之后,形体均已化为灰烬,只有舌头依旧完好,丝毫没有受损。在《梁高僧传》中对此事有详细记述。
由于《心经》最后一段有「心咒」,一般显宗经文较少见,故《心经》亦被视为有密乘思想的佛经。真言密宗祖师弘法大师着有《般若心经秘键》一书,以密宗的角度来解释《心经》,开修行人的智慧视野。文中云:「文殊利剑绝诸戏,觉母梵文调御师。」继法相宗慈恩大师及华严宗香象大师后,于「《大般若经》六百轴中之肝心」义外另树一智,指出此经说「般若菩萨之心真言,揭谛等咒故名《般若心经》」。
《般若心经》之译本
《般若心经》有广、略本之分,译本前后共有七种:即《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鸠摩罗什)、《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玄奘)、《般若波罗蜜多那提经》(菩提流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般若、利言)、《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法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智慧轮)、《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施护),其中以鸠摩罗什译较着。然诸译本中,仍以本经流传最广远。
另外,在日本京都法隆寺,藏有最古老的梵文本。英国人马克斯蜜勒将此经译成英语,在外国出版,介绍到全世界各地。此后所有的英译《心经》均以他的作品为蓝本。
一九九五年,《般若心经》的英文版已「上网」。在电讯世界中,《般若心经》的信息,已成为电子媒介中的一个秘键,《心经》的种子已在未来世界开始发芽茁长。(未完待续)
注释:
注1.四例翻经,及五种不翻列表如下:
┌一、翻字不翻音—般若二字及一切神咒等。
四例翻经┼二、翻音不翻字—卍字等。
├三、音字俱翻 —纯粹译成华言之经典。
└四、音字俱不翻—梵本(非但音不翻,字亦不翻)。
┌一、多含不翻—如婆伽梵(佛之尊号),含六义:一、
自在,二、炽盛,
│三、端严,四、名称,五、吉祥,六、尊贵。
├二、秘密不翻—神咒。
五种不翻┼三、尊重不翻—即般若等。
├四、顺古不翻—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
└五、此方无,不翻—如庵摩罗果等(庵摩罗果译为「无
垢清净」,是印度一种果名,如林檎,食之可除
风热)。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