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生态观:一切众生相互依存,皆应重视
佛教提倡「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精神,历来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其所蕴含的环保意识,在佛教经典及历代佛教徒的行为实践中,均可清晰看见。佛教不仅主张对人要慈悲,对生命要尊重,对自然要爱护,对物资要珍惜,而且更将这些思想用作引导、感化社会人心。
依据佛教「缘起」的观点,整个世界乃处于「圆融互摄、共生互动」的网络中,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一切现象的存在,都是由种种条件和合而形成,并非孤立的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的生命体——可称之为「众生命运共同体」,其中一切众生相互依存;在这个命运共同体之中,每一个体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生存的权利,个体也必须依赖其他生命才能够存在并发挥其作用。
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人类一直以自我为中心,而肆意践踏、剥夺、残害其他物类的生命。时至今日,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了,加上人口膨胀,使大量动物失去了栖息之所,尤其是人类为了商业利益和满足口腹之欲,对动物几乎到了无所不杀、无所不吃、竭泽而渔的地步。另外,对于服装的需求,也不再是单纯地为了御寒,裘皮及各种皮类时装的流行,直接威胁到各种珍稀野生动物的生命,使大量动物因为美丽的皮毛而遭到残酷捕杀,严重影响了自然界的和谐和生态的平衡,也导致了人类遭到各种疾病的果报。
因此素衣、素食一直以来,都是汉传佛教的优良传统。《楞伽经》说:「凡杀生者多为人食,人若不食,亦无杀事,是故食肉与杀同罪。」素食的根本目的是从生活中培育人们的慈悲心,而对生态环保而言,素食具有积极作用。今天,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动物种类正在前所未有的速度消亡,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被人类捕杀,所以戒杀与素食的提倡,对于保护动物具有直接的积极作用。
佛法教诫佛弟子们要慈悲为怀,要「从慈悲眼等视一切众生」,要关爱生命,要戒生、放生、护生,小到虫蚁也不忍伤其生命。如《楞伽经》云:「如来应供等正觉尚无所食。……以大悲前行故,视一切众生,犹如一子,是故不听令食子肉。」又如《梵网经》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古代一些高僧大德,能够做到「入兽不乱群,入鸟不惊飞」,并以呼野鸟于掌中取食为修行境界的标志。这种对生命的尊重,正是佛教对生态的最大贡献。
在戒杀放生的基础上,佛教进一步提出护生精神,引导世人积极的参与到保护动物的行动中去,保护濒危动物,关注动物受虐,为苍生谋求福祉,使生态得以平衡。
是故,我一向劝诫弟子、善信,要戒杀、茹素、放生,更要护生——戒杀为下缘,茹素为中缘,放生为上缘,护生则为上上缘。也就是说,非但不杀,而且还要惜生、护生,这就是最好的身心灵环保,亦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消除灾难与疫病的方法。
文章转自:大公佛教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