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鬼故事:扇中美人
民间鬼故事:扇中美人竟陵书生冯浩进京赶考。当船进入刁汊湖时,面对浩瀚的碧波和岸边白茫茫的芦花,冯浩不觉诗兴大发,吟起藏风诗来:五湖四海浪滔滔,括地红云透九霄;岸边杨柳多作揖,山头摆动树枝梢。就在这时,一阵狂风袭来,将他手中的纸扇刮入湖中。船晃得厉害,冯浩赶紧躲进舱内。这晚,冯浩刚一迷糊,突然听见有人喊\"救命\"。冯浩将头,鬼段子分享:大家都有扫地或者清理浴室的经历吧。扫地莫名其妙的就会扫到一大堆碎发,或者洗澡的时候下水道口缠着厚厚的头发。我告诉你个秘密哟!其实,那些头发当中,不一定都是你的头发。您看懂了吗?更多精彩短篇鬼故事请随时关注 灵异鬼故事栏目!
竟陵书生冯浩进京赶考。当船进入刁汊湖时,面对浩瀚的碧波和岸边白茫茫的芦花,冯浩不觉诗兴大发,吟起藏风诗来:五湖四海浪滔滔,括地红云透九霄;岸边杨柳多作揖,山头摆动树枝梢。
就在这时,一阵狂风袭来,将他手中的纸扇刮入湖中。船晃得厉害,冯浩赶紧躲进舱内。
这晚,冯浩刚一迷糊,突然听见有人喊\"救命\"。冯浩将头探出窗外一看,原来是一个女子落水,他连忙将女子扯上船来。女子浑身湿漉漉的,冯浩取出包内的干衣服让她换上。当他的目光落到女子身上时,不由呆住了。只见女子体态窈窕,肤若凝脂,美得无法形容。冯浩旌摇神动,赶紧将头移开。
女子道:\"小女子的这条命是公子给的,便是公子的人了,愿为公子侍寝。\"说罢就去宽衣解带。冯浩连忙阻止道:\"不可,姑娘言重了。举手之劳,何足挂齿!\"说罢走出舱去。不一会儿,远处传来阵阵鸡鸣声,冯浩一个恍惚醒来,原来是南柯一梦,却发现自己靠在舱外的桅杆上。进舱一看,自己包内的衣服散落一床。
天亮时,冯浩来到舱外,忽见一物漂了过来。他捞起一看,正是自己掉入湖中的扇子,连忙收好。船靠岸后,冯浩改行陆路。
黄昏,冯浩找家客栈住下。这时,外面又来了一位书生,也要住宿,店家却说客满无房。冯浩见那书生一脸落魄,便和店家通融说,就让他在自己的房内挤挤,店家求之不得。书生告诉冯浩,他叫史玉海,也是上京赶考。二人情趣相投,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一天傍晚,天气炎热,二人乘了半夜的凉,冯浩困得不行,先进房睡了。迷糊中,发现一个女子正在给他打扇。他正要询问女子的来历,忽然外面传来沙沙的脚步声,原来是史玉海进来,女子也不见了......此后,只要遇上天热,冯浩在迷糊中就会梦见有女子给他打扇。
这天,史玉海掏出一锭银子对冯浩说,有个姑表兄在附近的长乐城做生意,出来前姑母曾托他给表兄捎来一封信,不能和冯浩同行了。他知道冯浩包内的银子所剩无几,将银子塞进冯浩的包内。冯浩正要推辞,史玉海却拿起他的那把扇子,说道:\"如果贤弟过意不去,就将此扇送给我做个纪念吧!\"
这天晚上,冯浩错过了宿头,见附近有个山洞,便钻进洞里。刚一迷糊,前些天在梦中从湖里救上来的女子赤身裸体又出现在面前。女子跪在地上泣道:\"请公子救我!\"
冯浩问道:\"你是何人?\"女子道:\"我原本良家女子,溺水身亡,魂魄无所依,便依附在一把扇中。如今我落入一淫贼手中,请公子救我!\"冯浩道:\"如何救你?\"女子道:\"那淫贼左耳根有块指头大的朱砂记,就住在长乐城城西的来福客栈内。只要公子将我栖身的那把扇子抢到手,离开那里就没事了......\"
冯浩猛地醒来,又是一个梦。当他将此梦同前些天的梦联系在一起时,不得不信,于是赶往长乐城。
来到城西,果然有家来福客栈。冯浩进去一看,大吃一惊,只见左耳根有块朱砂记的人正是史玉海。史玉海一见冯浩,高兴地道:\"贤弟,你怎么来了?\"于是连忙唤出店家,备下好酒好菜,为冯浩接风。没多久,两人都喝多了,伏在桌上睡了。冯浩见史玉海睡熟,忙到他住的房内寻找纸扇,不见扇纸,只见到光秃秃的扇骨,于是用被单将扇骨一裹,跑出城去。
原来,这女子本名叫绣娘,家乡遭灾,到汉川投亲,不想途中又遭歹人滋扰。正无法脱身时,一个官员打那里过,喝退歹人,答应将她送往亲戚家。哪知那官员将她骗上船后欲行不轨。她誓死不从,跳入湖中,溺水身亡。水鬼夜叉正要将她拖进水牢受苦,幸亏冯浩将她救起,随后她的魂魄便依附在冯浩掉入湖中的扇内。时值盛夏,她见冯浩热得无法入睡,每当夜深人静时便为冯浩打扇。时间一长,竟被同行的史玉海看破。史玉海见到在扇中藏身的她后,垂涎欲滴,于是以送信为由,从冯浩手中骗得扇子,然后从一个道士手中取得灵符,贴在门窗上。
当夜,绣娘敌不过灵符,不得不现身,被史玉海一把搂住。绣娘拼命抵抗,衣衫被一件件扯掉。眼看史玉海就要得逞了,正好捱到鸡叫,她当即隐去,才免遭凌辱。那些衣衫正是扇纸,衣衫扯去,扇儿也就只剩下了一副竹骨架。
二人正说着话,突然一队衙役追了上来,不由分说,将冯浩锁了就走。来到府衙,知府大人举起史玉海送给他的那锭银子,厉声喝道:\"大胆狗贼,胆敢盗窃库银,胆子还真不小呢。快说,是怎么窃到库银的,是否还有同伙?\"
冯浩说此银是史玉海送给他的,知府又命传史玉海。史玉海传到,申辩说:\"回大人的话,小生根本不认识此人,是他在信口胡说!\"知府喝道:\"人证物证俱在,还不招认?来人,大刑侍候!\"
衙役们正要施刑,冯浩突然听见绣娘在耳边对他说:\"公子免得受皮肉之苦,认了吧,随后我自会救你。\"于是冯浩只得一一招认,被打入死牢。
这天半夜,突然周围火光冲天,唯独牢内烟火不浸。后半夜,大火才渐渐熄灭。这时绣娘再次现身,对冯浩说,这个知府正是当年将她骗上船,欲行不轨的官员。史玉海也并非赶考的书生,而是一个江洋大盗。他早就同知府串通一气,盗窃国库的库银后二人平分。为了销账,史玉海同冯浩接近,然后将一锭盗窃的库银塞给冯浩,目的在于栽赃陷害,让他顶罪......眼下知府和史玉海均被烧死,冯浩屈打成招的\"供词\"也都化为灰烬,他可高枕无忧地上京应试了。冯浩喜不自胜,谢过绣娘,再次上路。
由于文采出众,冯浩一举成名,考中状元。面圣时,听见一声喝叫,一群金瓜武士拥上来,摘掉他的纱帽花翎,用铁链将他锁住。冯浩定睛一看,只见参他的人乃当朝宰相,旁边站着个不人不鬼的官员,正是长乐城知府。原来那场大火并没将知府烧死,他顶着一床用水浸过的被子死里逃生,却从此变成个丑八怪。丢了库银,他交不了账,于是赶到京城,向做宰相的老子哭诉一番。得知新科状元便是从长乐牢内逃出的冯浩,父子俩一番周密计划后,便上皇上那儿参了冯浩一本,将他打入死牢。
开斩的那天,刽子手正要动手,忽然一声\"刀下留人!\"只见一个公公手持赦令快马加鞭冲进法场。原来,昨晚公主在御花园内玩耍,跌了一跤,一下就没气了。太后听说公主死了,悲痛欲绝,昏了过去。迷糊中,见一女子对她说,朝廷出现弥天大冤,本是皇上之过,上天却让公主顶了罪。
太后请求破解之法,女子说,只有冯浩才能救活公主!这时,太医猛掐太后的人中,太后醒来,听说冯浩已被押进刑场,忙命救人。
给太后托梦的正是绣娘。她随即又向冯浩传授了救人之法。冯浩来到公主的榻前,命人先用温香熏体,然后用那把扇骨掩住公主的七窍。不一会儿的工夫,听得\"啊唷\"一声,公主活了过来。随后皇上又命人重审长乐库银被盗一案,终于水落石出。冯浩救公主有功,加上又是冤枉的,皇上见他才貌双全,不仅让他官复原职,还将公主许配给了他。
成婚当晚,冯浩揭开公主的盖头时,大吃一惊,只见公主不是别人,正是绣娘。随后绣娘说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她与现在的公主原本是一对双胞胎。她从小遭歹人劫持,流落民间,不幸遇害,幸亏遇到冯浩,才使得她魂归故里。她深爱着冯浩,冯浩蒙冤以及她的胞妹在御花园玩耍殒命,均在她的预料中。那把扇骨原本是她的栖身之所,冯浩用扇骨盖住公主的脸,绣娘的魂魄就由七窍进入公主的体内,终于使公主死而复生。这样一来,既救了冯浩,又成就了他俩的婚事。
一对有情人经过种种磨难,最后终成眷属。.
双龙山下有一个双龙镇,民国初年,镇子里有个有名的猎户王大石,为人本分,做皮子买卖价格公道,很受人尊敬。
这天傍晚,王猎户扛着猎物从山里归来,半路上忽见龙员外家灯火通明。王猎户想起来,明天是员外的六十大寿。这龙员外,是镇里最有名望的人,富甲一方,也做过不少善事。膝下只有一子,却是个浪荡子弟。
王猎户决定回家取一张上好的皮子给员外祝寿,因为不定哪天会求人家办事。为赶时间,他抄了近道,从员外家大院后面的小路回家,可没走多远,忽见路边的草丛里,有一个红灯笼。王猎户顺手捡起,把灯笼一收,插到了背上的网袋里。
等回到家,发现女儿阿菱不在。他便到邻居家去找,不料邻家女儿说:\"我和阿菱姐下午去镇子后面的广场看戏,天快黑时,戏还没演完,阿菱姐要回家,便到旁边杂货铺买了一个灯笼提着回家了,我也是看完戏买了灯笼回来的。\"
说完,指了指桌底下的灯笼。王猎户一看,竟跟自己捡到的一模一样。莫非那灯笼是女儿掉下的?
王猎户有种不好的预感,报了官,说自己15岁的女儿失踪了,还将女儿看戏买灯笼的事情说了一遍。县太爷传唤那姑娘核实后,对王猎户说,先回去等信吧,或许阿菱自己回家了呢。临走前,县太爷让王猎户把捡的灯笼留下,说阿菱万一真失踪,灯笼可是一个证据。
就这样,王猎户空着手回了家。他眼睛睁了一夜,也没见女儿回来。
第二天起来,王猎户看到桌上的一张狼皮,忽然记起来,昨晚没去给龙员外祝寿。正好借这个机会,让员外也帮着找找女儿。于是,又多拿一张狼皮去找龙员外。
龙员外家依然很热闹,他送上礼单,员外看看毛色,笑着说:\"老弟辛苦,老哥就笑纳了!\"王猎户趁机向员外诉说了阿菱的事,员外先是一愣,继而说好办,等办完寿宴,派人帮着寻找便是。
王猎户没心思吃酒席,跟亲朋好友又找了一天,到晚上,累得筋疲力尽,随便吃了点东西就睡了。昏昏沉沉中,他仿佛看到女儿流着泪在门口看他。王猎户猛然一惊,醒了过来。
此时,天已大亮,等他起身,忽见房门口放着一个灯笼,细看正是捡到的那个。不是在县衙吗,怎么到这儿了?
他又把灯笼送到了县衙。县太爷还埋怨王猎户,说他前天走时过于慌忙,把灯笼忘记留下了。然而,次日一大早,王猎户醒来,在房门口竟又发现了那个灯笼!
王猎户感觉十分怪异。若真是阿菱所为,为啥不说话,单单送灯笼呢?于是,他开始仔细观察起灯笼来。
这灯笼的面儿不是纸的,而是红布,但一看就是极普通的料子;再者,就是灯笼里十字插座上,插着小半截红蜡烛。除此之外,再无特别之处。
王猎户正纳闷,忽见一捕头来传唤,说在南山山坡上,发现了一具女尸,让王猎户去辨认。捕头见那顶灯笼,便有些生疑,心说,这灯笼昨天自己藏好的,今天怎么在这儿?他刚要问王猎户,却见王猎户早已跑出门去南山了!
捕头下马,把灯笼收起,放到布囊里,也奔向南山。
尸体果然是阿菱的。她衣冠不整,袖子还少了一段,太阳穴处黑青。经过仵作验尸,证实阿菱死于前天晚上。王猎户不禁一愣,这两个清晨,果然是女儿打着灯笼回了家,莫非要暗示自己?他知道捕快已取走了灯笼,便决定明早再看看情况。
果不其然,第二天王猎户醒来时,那个灯笼又出现在门口!
王猎户思索片刻,他没去县衙,而是拿起灯笼,向镇子后面的广场走去。在那间杂货铺,他买了一根同样的蜡烛,然后,撑开灯笼,取出半截蜡烛放到兜里,又把新蜡烛放上去,点上,开始往家走。
等走到自家门前时,王猎户发现,灯笼里剩余的蜡烛比自己兜里的那半截还要多一点。
王猎户知道,以往天黑时,自己若打猎没回来,女儿都打着灯笼前去接自己。莫非女儿那晚看戏回来后,见自己还没归来,便又提着灯笼去接自己了?不然的话,自己跟女儿脚步速度很接近,蜡烛怎么剩余得较多?
于是,王猎户径直向自己打猎归来的方向走起来。
走啊走啊,不久就来到了龙员外家大门前。王猎户猛然想起,他是在员外住宅后捡到的灯笼,于是,他急忙掏出那半截蜡烛,跟灯笼里的放在一块比较。王猎户不禁惊呆了:两截蜡烛的长度十分相近。王猎户吹灭蜡烛,心里开始翻腾起来!
他提着灯笼去了县衙,把自己点蜡烛的事情跟县太爷讲了一遍,还把每早都看到灯笼的事情讲了一遍,说有可能阿菱是到员外家门口附近被抢走了。由于当天很多人拜寿,所以他们从后门进了宅院。女儿的灯笼这才掉在了后面。这时,那个捕快刚好回来,他一看到猎户手上的灯笼,说正找这个灯笼呢,昨晚又没有了!
县太爷正犹豫,王猎户跪下恳求搜查员外的住宅,女儿的半截袖子肯定在员外家里。县太爷有些不好做,因为他从员外那里收到过不少好处,但人命关天,他还是要做做样子的。
午后,县太爷去了员外家搜。
员外将县太爷请到密室,把阿菱一事向县太爷兜了底。原来,这员外见儿子不成器,老婆又徐娘半老,便想再娶个小妾,生个儿子出来。他听仆人说,傍晚,经常在门口看到王猎户家15岁的女儿接猎户回家,不如将那姑娘抢过来,借着大寿的喜气,一块拜了堂,天亮再去告知王猎户,到时候生米做成了熟饭,王猎户也不便推辞了。谁料,阿菱不依不从,员外只好将她关起来。员外那个不争气的儿子听心腹说父亲抢来了阿菱,便动了心思,他对阿菱垂涎已久。但阿菱仍然不从,推搡间,她的袖子被撕裂,掉在了床缝隙里,太阳穴撞到了桌角,惨死过去。等员外知道此事,便命心腹将尸体草草扔到南山。
县太爷听得直咽口水。员外说,县太爷受惊了,这是小意思。说着,递上去五根金条。县太爷的眼睛都给晃晕了,忙说他心中有数,请放宽心。员外这才令人将金条包好,派人从后门送至县太爷府邸。
这县官出来,对王猎户说,犄角旮旯都已搜遍,没搜到衣服的袖子,就别冤枉龙员外了。
王猎户没办法,悻悻地回到住处,不禁喝起酒来。他以往也曾听说县太爷和员外的龌龊事,但这次他才明白,那都是真的,越想越气,酒也越喝越多。
不知何时,吹来一阵风,屋里的蜡烛被吹灭。朦胧中,王猎户见眼前出现一个熟悉的身影,像是女儿,又不像。只见那身影对王猎户挥了挥手,又弯腰捡起一样东西,才转身离去。
王猎户见人走了,便去摸打火石点蜡烛,却怎么也没摸到。他起身要去追,身子一斜,倒在桌下。
第二天,王猎户醒来时,已日上三竿。他起身去县衙,还没赶到,就看到县衙大院上空黑烟滚滚。原来,深夜子时,县衙着火了。幸免于难的一个捕快说,他睡梦中好像听见有打火石的声音,然后那灯笼就着了,但大家怎么救,火就是扑不灭。
王猎户转身,只见几顶轿子从远处奔来,后面还有人大哭不止。人群中有人说,昨晚,龙员外好像被一口痰堵死了,这不,刚从洋人的医院出来,可能是医治得太迟了。还有的说,不是被痰憋死的,而是一块花布,像是半截袖子。可惜龙员外了,真是好人没有好报啊!
王猎户听到这句话,\"呸\"了一声。他知道,女儿想让自己知道真相,才送来灯笼让自己去查,怎奈县太爷和员外是一伙的。
从此,王猎户开始云游四方。至于员外家,没几年就被浪荡子挥霍殆尽。直到现在,双龙山的一个山坡上,仍有一片地方四季不长青草,据说,那里曾躺着冤死的阿菱姑娘。.
阳城行至道州的时候,业已黄昏。天边黑云滚滚,城内狂风大作,似乎正酝酿着一场暴雨。阳城走在城里,不觉暗暗心惊,不知为何,城内百姓脸上均是一副呆滞、绝望的神情。
出了道州,便是一片苍郁的林子。此时风刮得更大了,吹得林中翠叶纷纷早夭落下。阳城只觉一件物什被风吹到脸上,揭下一看,竟是半张烧剩的冥纸!阳城吓了一跳,慌忙转身欲返,不料却见林中树上布满了无数只蓝幽幽的眼睛!那些眼睛在狂风中忽明忽暗,冷冷地盯着阳城。阳城顿时觉得鸡皮疙瘩由手足而起,直蹿上后脑,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阳城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天已大亮。他昏沉沉地揉了揉眼睛,陡然看到一尺余外有一双布满血丝的泛黄眸子。他一下想起晕倒前之所见,慌忙爬起,连连惊叫夺门欲出。却听见身后一个毫无感情的声音缓缓说道:\"老身吓到相公了,真是对不住。\"
阳城转过头来,发现那双泛黄的眼眸属于一位面色苍白、瘦骨嶙峋的老妇人。阳城连忙作揖道:\"原来是老人家救了小生,小生方才失礼了,抱歉,抱歉。\"老妇人似笑非笑地咧了咧嘴角,道:\"相公想必饿了,待老身去为相公准备吃食。\"
不一会儿,老妇人便将一碗黑乎乎的汤面放在阳城面前。阳城稍一俯首,就闻到一阵异常浓郁的草药味。小试一口,更觉腥臭无比,实在难以下咽。那老妇人柔声道:\"此林长年瘴气缭绕,这种药材汤虽难闻了些,却有助于防止瘴气侵体。\"阳城只得硬着头皮将汤面吃了。老妇人像是松了口气,心满意足地把碗筷收走了。阳城无意中瞥见她的脸上掠过一丝狡黠的笑意。
确定老妇人已然走远后,阳城马上转身入厕,抠喉将所食汤面全都吐了出来。
阳城是道州捕头况良的远房侄子。最近几个月,道州连发数桩离奇失踪案件,失踪之人形形色色,既有商人凌啸,也有街头恶霸张四。受害者家属并未收到勒索书信,况良带着一众捕快经多方查访均无甚收获。
数天前,正逢刺史大人宋月松寿辰,宋大人在府中大摆筵席,城中权贵齐聚,宾主同欢热闹无限。
突然,门外闯进一个蓬头垢面、满身恶臭的疯汉,不断惊呼道:\"眼睛!眼睛!是他们!是他们索命来了!\"捕头况良见状,急忙上前欲把此人驱走。却听宋大人喝道:\"慢着!此人莫不是凌贵?\"况良定睛一看,眼前疯汉果然是本地陶瓷富商凌啸的心腹凌贵!宋大人在况良耳边沉声道:\"把他带到我书房。\"
酒席散后,宋月松回到书房,耐着性子问了半天,凌贵才疯疯癫癫地说出,凌啸失踪之前曾到过城外林中。宋月松当即叫来况良,命其三日之内侦破此案,否则严惩不贷!况良无奈,只得写信请曾破获多宗大案的侄儿阳城前来相助。
待到夜色深沉,阳城方从房间走出,四处查探。老妇人的住所是一座精巧的竹园,遍地细碎的竹影在如水月光下显得格外人。
说也奇怪,竹园仅有四间小屋,阳城一一查看,竟没发现老妇人。他正独自狐疑,突然隐隐约约听见一阵幽幽悲啼。他屏住呼吸仔细辨听,依稀觉得声音是从厨房传出来的。再次进入,却依然不见人影。他正要离去,猛然觑见橱柜之下有几点火光闪动,橱柜之后竟有密室!
阳城连忙上前,欲附耳细听内里动静,却听\"吱呀\"一声响,橱柜颤巍巍开启,一张惨白的脸猛然出现,险些撞上他的鼻梁。\"相公有事?\"老妇人脸上微有愠色。
\"小生腹饥难耐,因而深夜觅食,不想搅扰了老人家,真是过意不去。\"阳城撒起谎来倒也镇定。
老妇人脸色稍稍缓和,边关上橱柜边让阳城先回房。阳城趁老妇人转身之际匆匆往密室望了一眼,只见里面层层叠叠地摆着数十个三尺余高的陶罐,地上散落着几张正在燃烧的金银纸钱。
老妇人又给阳城端来一碗黑乎乎的汤面:\"趁热吃吧。\"阳城急忙连连道谢,然而老妇人刚一离开,他还是将汤面一滴不漏地倒入厕中。失踪者失踪之前到过这个林子,至今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而老妇人是林子里唯一的住户,天知道这件事与她有无关系?他怎敢胡乱吃她给的东西?
黑暗中,阳城静静地站在纱窗之后,一动不动地注视着老妇人的房间。眼看灯起,灯灭,他又再等了一盏茶时间,这下她总该睡着了吧?阳城点燃一支红烛,佝偻着身子蹑手蹑脚地重回密室。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