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七)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七)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处清净中。心安隐后,忽然自有无限喜生,心中欢悦不能自止,此名轻安无慧自禁。

  “又有一些三昧当中的善男子,到达‘色阴尽’之后,亲见‘色阴’覆盖已经消散,而‘受阴区宇’之虚明境界显得异常明白,已经亲见诸佛之心,处于自性清净当中。如此内心安定之后,忽然自行发生了无限欢喜,心中太过欢乐喜悦了,以至于无法自行控制,这叫做‘轻安无慧自禁’。”

  【安隐】安定。

  【自止】自制,自己控制,自行控制。

  【轻安无慧自禁】定心成就发生轻安,其中具有无限欢喜,却因缺少智慧而无法自制之境界。

  对于修行人来说,一切喜怒哀乐可以随缘发生,但不应当失去自制力;否则,就说明即将误入“魔境界”了,必须及时醒悟。自制力来源于智慧,通常所说的“理智”是也;智慧则来自于经论的熏习和启发,以及适度的思维观察。

  悟则无咎,非为圣证。

  “觉悟明了就没有过失,这并非是圣者证果之境界。(只要及时觉察而不沉迷于其中,时间长了,它自己就会消失。)”

  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喜乐魔入其心腑,见人则笑,于衢路傍自歌自舞,自谓已得无碍解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如果当做圣境来理解,就会有一类‘好喜乐魔’趁机进入禅修者的心腑,于是他逢人就笑,常常在大路旁自歌自舞,自称已经得到了无碍解脱,等等。这样就丧失了三昧正受,将来命终之后,便会随着业力而轮转堕落。”

  【衢(音:渠)】四通八达的道路。

  【无碍解脱】没有了任何障碍的大自在、大解脱之境界,通常指诸佛和大菩萨的甚深成就。

  “受阴境界”第七种,叫做“见胜无慧自救”: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自谓已足。忽有无端大我慢起,如是乃至慢与过慢,及慢过慢,或增上慢,或卑劣慢,一时俱发。心中尚轻十方如来,何况下位声闻缘觉,此名见胜无慧自救。

  “又有一些三昧当中的善男子,到达‘色阴尽’之后,亲见‘色阴’覆盖已经消散,而‘受阴区宇’之虚明境界显得异常明白,自以为已经获得完全觉悟。于是,忽然就会有无缘无故的‘大我慢’生起,乃至于包括‘慢’和‘过慢’,及‘慢过慢’,或者‘增上慢’,再或者‘卑劣慢’等等‘七种慢’,都会一起发作。如此禅修者,其心中尚且轻视十方世界的如来,又何况居于如来下位的声闻、缘觉等圣者呢,这叫做‘见胜无慧自救’。”

  【大我慢】一味地抬高自己,贬低别人,叫做“大我慢”。

  【慢】轻视那些不如自己的人,或者轻视那些与自己同等水平的人,都叫做“慢”。

  【过慢】以为自己胜过同等水平的人,或者以为自己已经不逊于那些胜过自己的人,因此而怀有轻视之心,叫做“过慢”。

  【慢过慢】实际上不如别人,却以为自己已经胜过别人,由此而怀有轻视之心,叫做“慢过慢”。

  【增上慢】尚未证得某些境界,却以为自己已经证得,即“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叫做“增上慢”。

  【卑劣慢】自甘卑劣,认为别人也都一样卑劣,甚至还不如自己,如此轻视别人,叫做“卑劣慢”。

  【见胜无慧自救】见“色阴尽”且“受阴区宇”明白显现,误以为自己已经获得最殊胜证量,缺少自省智慧而无法自救之境界。

  在以上各种“慢”之外,还有一种“邪慢”,即一部分邪见者,本来没有道德,却偏偏自认为道德高尚,反而轻视那些有道德的人,名叫“邪慢”。

  所谓“慢”,就是指轻视之心。作为修行人,应当时常检点自己,不可以怀有任何轻视之心,即便对于那些恶人或愚痴的人也是一样,应当同情与怜悯,而不应当轻视。

  反过来,修行人也不应当过于“高看”别人,只是一味地景仰诸圣贤大德,却不敢见贤思齐,因而陷入自卑心理,这也是不如法的。修行者面对任何人都应当“不卑不亢”,平等相处。这种平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平等”;乃至于众生与众生之间的“众生平等”,等等。

  问:如何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答:不干涉别人,不干扰别人,不欺负别人,不主宰别人;同时,不受别人干涉,不受别人干扰,不受别人欺负,也不受别人主宰。如此光明磊落地与人相处,相互尊重,堪称“平等”。

  其中,所谓的“别人”,是指除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包括“佛陀”,包括“老师”,包括“领导”,包括“父母”,也包括“亲友”、“同事”、“子女”或“弟子”、“学生”,等等。总之,每个人都应当具有“独立而完整的人格”,都应当受到一样的合理尊重,那才是平等社会。

  问:假如身处“不平等社会”,该如何修行呢?

  答:不管别人如何,也不论社会大环境如何,自己都要尽量做一个“平等待人”的人,做一个怀有“平等心”的人,这就是修行的过程。谁做到了,谁就会比较容易获得觉悟与解脱。因为,平等心最接近“佛性”和“空性”。

  诸如此类“慢习”的生起,正是无始以来深藏在阿赖耶识当中习气种子的发作。没关系,只要认识它,明白它,深深觉悟到“自性”当中本没有这些虚妄习气,它们只是随着妄想而显现的假相,完全不必当真,更不可错认为圣境,则没有过失:

  悟则无咎,非为圣证。

  “觉悟明了就没有过失,这并非是圣者证果之境界。(只要及时觉察而不沉迷于其中,时间长了,它自己就会消失。)”

  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不礼塔庙,摧毁经像,谓檀越言:此是金铜,或是土木,经是树叶,或是氎华。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却崇土木,实为颠倒。其深信者,从其毁碎,埋弃地中,疑误众生,入无间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如果当做圣境来理解,就会有一类‘大我慢魔’趁机进入禅修者的心腑,从此,他们不仅不再礼拜佛塔寺庙,还会恶意摧毁佛经和佛像,并对施主们说:这些佛像都是金银铜铁,或者泥巴、木头等等;佛经是树叶或纸张,还有绢帛之类没有生命的东西。自己的肉身本来就是真常法身,不知道好好恭敬自己,却反而崇拜这些泥巴、木头之类,实在是太颠倒了。”

  “那些深信不疑的追随者,就会和他们一起摧毁佛经佛像,掩埋丢弃于地下。如此误导众生,让他们不再相信佛经和佛像的功德,同时造下了极重罪业,命终之后将会堕入无间地狱。禅修者从此也丧失了三昧正受,将来命终之后,便会随着业力而轮转堕落。”

  【氎(音:迭)华】华贵的细棉布,也指绢帛之类纺织品,可以用来书写经文。

  关于“佛像”的功德,世尊曾经亲自为第一尊佛像摸顶授记,让“佛像”代表自己与未来的众生广结佛缘,种下解脱的善根。因此,佛弟子们恭敬礼拜佛像,其实是在恭敬礼拜佛陀,而并非某些人所认为的“偶像崇拜”。其道理,就和一般人恭敬祖辈的画像或照片一样。关于“佛经”的功德,乃是如来正法之载体,也是“法身”如来教化众生的方便流布,一切诸佛殊胜教义都在其中,更是毋庸置疑。

  “受阴境界”第八种,叫做“因慧获诸轻清”: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于精明中圆悟精理,得大随顺。其心忽生无量轻安,已言成圣,得大自在,此名因慧获诸轻清。

  “又有一些三昧当中的善男子,到达‘色阴尽’之后,亲见‘色阴’覆盖已经消散,而‘受阴区宇’之虚明境界显得异常明白,他们从离念精明之心当中,圆融开悟了精明之心即是佛心的妙理,似乎得到了如佛陀一般的广大自在之随顺。于是,他们心里忽然产生了无量无边的轻松安乐,便说自己已经成就无漏圣果,已经得到了大自在之究竟解脱,这叫做‘因慧获诸轻清’。”

  【大随顺】如佛陀一般的广大自在之随顺。亦如《圆觉经》云:“大觉悉圆满,名为遍随顺”,诸佛世尊以圆满智慧照了一切,皆平等如幻,因此得以成就广大自在之随顺,不必另求圆满,一切无非圆满。

  【因慧获诸轻清】因为开悟圆融智慧,而获得了无量轻安与清净之境界。

  此“因慧获诸轻清”,如果不落入大妄语当中,本来属于善境界,只要及时觉悟,就不要紧:

  悟则无咎,非为圣证。

  “觉悟明了就没有过失,这并非是圣者证果之境界。(只要及时觉察而不沉迷于其中,时间长了,它自己就会消失。)”

  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轻清魔入其心腑,自谓满足,更不求进。此等多作无闻比丘,疑误众生,堕阿鼻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如果当做圣境来理解,就会有一类‘好轻清魔’趁机进入禅修者的心腑,自称已经满足无上菩提,再也不求上进了。此类禅修者往往会成为无闻比丘之类,因大妄语最终失败而诽谤佛法,甚至误导有缘弟子等众生,带领他们一同诽谤佛法,造下极重罪业,命终之后便会一同堕入无间地狱。禅修者从此也丧失了三昧正受,将来命终之后,便会随着业力而轮转堕落。”

  “受阴境界”第九种,叫做“空心现前,乃至心生长断灭解”: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于明悟中得虚明性,其中忽然归向永灭,拨无因果,一向入空,(此名)空心现前,乃至心生长断灭解。

  “又有一些三昧当中的善男子,到达‘色阴尽’之后,亲见‘色阴’覆盖已经消散,而‘受阴区宇’之虚明境界显得异常明白,他们在此‘受阴明白’之光明悟境当中,得以显发自性虚明之妙性,在其中忽然发生错认,竟然归向了永远寂灭,陷入了‘拔无因果’之谬见,一直往‘断灭空’的方向发展,这叫做‘空心现前,乃至心生长断灭解’。”

  【空心现前,乃至心生长断灭解】空性心境现前,于是从心里发生了永远断灭之见解。

  依据上下文,本句前面似乎遗漏了“此名”一词,特此补出。历代法师也有其它不同解读,例如《楞严经指掌疏》建议增补一句经文,云:“此名定心沉没,失于照应。”但毕竟不如“此名空心现前,乃至心生长断灭解”更为恰如其分。

  悟则无咎,非为圣证。

  “觉悟明了就没有过失,这并非是圣者证果之境界。(只要及时觉察而不沉迷于其中,时间长了,它自己就会消失。)”

  若作圣解,则有空魔入其心腑,乃谤持戒名为小乘;菩萨悟空,有何持犯?其人常于信心檀越,饮酒啖肉,广行淫秽。因魔力故,摄其前人不生疑谤。鬼心久入,或食屎尿,与酒肉等,一种俱空,破佛律仪,误入人罪。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如果当做圣境来理解,就会有一类‘空魔’趁机进入禅修者的心腑,于是,他们便会诽谤说,持比丘戒和比丘尼戒属于小乘人的修行;大乘菩萨觉悟‘毕竟空’之后,哪里还会有什么‘持戒’和‘犯戒’的差别呢?这些人常常与有信心的施主们一起饮酒吃肉,甚至与许多人一同淫乱。由于得到魔力加持的缘故,摄受了信众们的心,让他们不会产生怀疑和非议。”

  “当鬼怪魔类入心久了以后,他们有时甚至会吃屎喝尿,就像吃肉喝酒一样,以此来宣扬净秽平等无别,‘一种俱空’的邪说,既破坏了佛陀制定的戒律与威仪,也将会误导弟子们一同违法犯罪,并最终受到国法制裁。禅修者从此也丧失了三昧正受,将来命终之后,便会随着业力而轮转堕落。”

  【一种俱空】指所谓清净、污秽都一样,都归于空无所有的邪说。

  甚深佛法当中,确有“净秽平等一如”之说,但并不等于混淆了“清净”与“污秽”,更不等于否定了其随缘之安立。佛法所谓的“空”,就是指“一切法如幻”,而绝不是指“一切法不存在”,或“一切差别不存在”,其中深意,请大家仔细体会。

  【误入人罪】不知不觉当中违犯了国家法律,犯了人间之罪。

  诸如“广行淫秽”之类,在大多数国家都是违法的,罪名叫做“聚众淫乱”,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就“法理”和日常修行来说,大家平时确实应当培养自己的“平等心”,尽量不要执着于“清净”和“污秽”等概念之对立,才更有利于明心见性,以及未来的证果和解脱。

  但那绝不意味着“吃肉喝酒”和“广行淫欲”也是修行,乃至于“吃屎喝尿”与“吃饭喝水”一样平等,此乃诸魔鬼怪的邪说与邪行,且需小心。

  目前社会上有一类所谓“灵修”与“禅修”活动,其内容最终会把学员们引向“广行淫欲”之类,以便达到所谓“彻底敞开心灵”之目的。这些纯属诸魔鬼怪之邪行,请大家务必认清并远离。

  “受阴境界”第十种,叫做“定境安顺入心,无慧自持,误入诸欲”: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味其虚明,深入心骨。其心忽有无限爱生,爱极发狂,便为贪欲,此名定境安顺入心,无慧自持,误入诸欲。

  “又有一些三昧当中的善男子,到达‘色阴尽’之后,亲见‘色阴’覆盖已经消散,而‘受阴区宇’之虚明境界显得异常明白,他们反复体味其虚明受用,越来越深入心中。于是,他们心里忽然发生了无限广大之爱,爱到了极点,心就发狂了,便转变为世俗贪欲,这叫做‘定境安顺入心,无慧自持,误入诸欲’。”

  【定境安顺入心,无慧自持,误入诸欲】“受阴区宇”的三昧定境之虚明安乐深入内心,因缺少自省智慧而无力把持,误入种种世间贪欲之境界。

  禅修者一旦发现自己生起了世俗贪欲,即男女欲望,就应当明白,此乃习气显现,也是禅修的误区,必须及时远离,不可以放任自己的心继续下去。

  实际上,三昧正定当中的“受用”,远远胜过世间男女欲望的快乐,只是由于禅修者智慧不充分,未能及时觉察,才误入了欲望习气当中。此时:

  悟则无咎,非为圣证。

  “觉悟明了就没有过失,这并非是圣者证果之境界。(只要及时觉察而不沉迷于其中,时间长了,它自己就会消失。)”

  若作圣解,则有欲魔入其心腑,一向说欲为菩提道,化诸白衣平等行欲,其行淫者,名持法子。神鬼力故,于末世中摄其凡愚,其数至百,如是乃至一百二百,或五六百,多满千万。魔心生厌,离其身体,威德既无,陷于王难,疑误众生入无间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如果当做圣境来理解,就会有一类‘欲魔’趁机进入禅修者的心腑,于是,他们便会一直宣说,男女欲爱就是真正的菩提道。并教化自己的白衣弟子们,应当相互之间不分男女,不分身份地平等实施欲爱;那些依教奉行,能够平等实施淫欲的人,就叫做受持正法的法子。”

  “得到‘欲魔’等鬼神之力加持的缘故,这些人往往能够在末法时代当中,摄受许多愚痴凡夫,其数量多达百人,乃至于一、二百,或者五、六百,甚至多达成千上万。”

  “当‘欲魔’等鬼怪玩久了以后,它们就会厌倦,而离开禅修者的身体。于是,禅修者便忽然失去了往日的威德神力,再也不灵了,很快就会因‘聚众淫乱’等罪名而遭遇国法的制裁。如此误导众生,让他们因纵欲淫乱而造下了极重罪业,命终之后将会堕入无间地狱。禅修者从此也丧失了三昧正受,将来命终之后,便会随着业力而轮转堕落。”

  【平等行欲】相互之间不分男女,不分身份地平等实施欲爱。

  这就是典型的“聚众淫乱”,发源于欧美国家,正在逐渐风靡全球。究其根本,实乃“妖魔鬼怪”入心,鬼力所摄受的缘故,参与者便会痴迷于其中。

  人世间的事情,未必一定由人做主,许多时候,都有“天神”或者“诸魔鬼神”参与其中。道德高尚之人,身心清净之人,通常会得到“天神”等等护法善神的加持;而道德败坏之人,以及偏执入魔之人,则往往会得到“诸魔鬼神”的加持。

  加持不同,结果就不同,未来世的去处更加不同。善神加持则愈加清净、高尚;恶神加持则更加堕落、卑琐,乃至于穷凶极恶。

  总之,十种“受阴境界”,大体属于禅修当中的种种“纳受”习气之显现,只要禅修者及时觉悟,不要沉迷于其中而误认为圣境,就没有过失;反之,如果以圣境自居,则会得到诸魔鬼神之加持而误入歧途,造业堕落,遥遥难归。

  随着三昧定境的不断深入,历经种种“受阴境界”之后,禅修者终将到达“受阴尽”,并证入“想阴区宇”,继续破除“五阴”的禅修解脱之路。

  于是,世尊对十种“受阴境界”进行小结: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受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

  “阿难,这十种禅修境界,都是因为在‘受阴区宇’当中,所用三昧离受之定心(包含离念精明之心)与执着‘受阴’之纳受习气相互交战,因此会显现出这些境界。”

  【受阴用心交互】在“受阴区宇”当中,所用三昧离受之定心(包含离念精明之心)与执着“受阴”之纳受习气相互交战。

  在“受阴区宇”当中,禅修之心也就是“离受”之心,禅修者试图超越“受阴”覆盖的缘故。此“离受”之心与无始以来的“纳受”之习气相互交战,便会显现出这十种“受阴境界”。

  只要如此观察明了,就不会被种种境界所迷惑。反之:

  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有些禅修众生因为愚痴迷惑的缘故,没有能力思量辨别,一旦遇到这些境界因缘,自己就无知地迷惑了;甚至会说自己已经证得无漏圣果,于是造下‘大妄语’之罪业,将来便会堕落于无间地狱。”

  因此,世尊继续叮嘱阿难尊者:

  汝等亦当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开悟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你们大家还应当把如来的这些法语,在如来灭度以后,于末法时代当中宣讲流传,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开悟如此法义。不要让天魔、鬼神们得到机会来扰乱禅修者,这将会保护那些禅修者,让他们能够一路成就无上菩提。”

  在“五十阴魔”当中,第三是“想阴境界”十种:

  在“想阴境界”之前,先看如何是“想阴区宇”与“想阴尽”。世尊说道: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